转型时期的城市规划与城市规划的转型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3
/ 2

转型时期的城市规划与城市规划的转型探究

徐强

230709198512070139

摘要:中国社会发展进入全面转型阶段,城市建设迅速发展时期的城市规划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制定长期规划调整各方面的矛盾是当务之急。目前,中国的城市规划还存在许多问题,城市空间布局不合理,城市面貌单一,城市功能不够健全,这些主要是保证城市的功能性和舒适性的和谐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转型期城市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变革,需要逐步完善城市 规划学科体系。

关键词:城市管理;市场;发展

城市规划本身涵盖了多层次的规划要素以及规划内容,同时也要体现应有的规划针对性。面对现阶段的城市建设转型趋向,有关部门针对原有的城市总体规划就要尝试予以灵活的转变,从而保证当前拟定的城市规划能够真正适应整体转型趋势。在目前看来,很多城市都日益表现为上涨的城市房价以及较为紧缺的城市内部用地,进而在客观上凸显了城市规划转型具备的重要价值。因此,城市规划如果要真正融入当前的转型期整体趋势,则需要灵活实现规划转变,尤其是涉及规划编制以及规划实施的全过程而言。

1 城市规划在进入转型期后的新特征

首先是迅速增多的城市外来人口。在现阶段的城市建设中,外来人口之所以会迅速融入城市,其中根源应当在于城镇化建设以及城乡一体化。由于受到上述要素引发的城市建设影响,以至于目前较多城市都在承受着日益增大的外来人口涌入压力。在此状态下,外来人口本身具备相对较低的自身生存技能与较低的文化素质,但是此类人口同时也具备突显的人口流动性特征。因此可见,当前城市规划应当能够涵盖妥善治理并且全面服务上述外来人口的相关规划内容。 其次是城市社会日益表现为极化现象。城市社会如果呈现较为显著的极化现象,那么由此将会引发多种多样的潜在问题。第三是统一化的城市规划模式。城市规划应当能够紧密结合当前现存的城市特色,唯有如此才能够拟定具有吸引力的独特城市规划。但是从现状来看,很多城市规划都呈现趋同性的状态,其中根源就在于忽视了针对城市自身特色的适当保留,而是单纯倾向于 进行模仿城市规划。由于欠缺应有的城市规划特色,以至于现存的城市规划很难真正吻合城市自身具备的各项特征,同时也缺乏城市建设的魅力与吸引力。

2 转型时期城市规划面临的问题

2.1 城市规划编制不合理

当前中国城市编制存在一些问题,促进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达到城市经济和文化的繁荣发展,以中国的城市规划可以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重视物质、经济、环境为社会发展创造价值。总体规划包括规模确定总体规划的内容,就发展状况而言,我们重视社会规律、生态和文化,城市区划、文化调查研究、建设项目编排等,其重点主要是规划细节问题。首先,城市分区规划是不合理的。促进共同发展给管理工作带来麻烦,城市分区是为了便于管理,分区的性质和结构促进了企业与单位之间的沟通,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建设步伐加快,目前中国的城市分区还具有很大的模糊性盲点。二是土地利用不合理。城市建设的步伐也在加快,造成交通、维护、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土地是城市建设的宝贵资源,土地的合理利用直接导致了部分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影响了城市的总体规划和发展趋势。

2.2 外来人口增多

在城市规划转型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为城市服务,发展和建设为推进城市化进程作出了巨大贡献。随着城乡一体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管理者和规划者应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政策。大多从事建筑、建筑等相关行业,规范农民工的工作和生活行为,保障劳动报酬,是城市治理的难题。特别是移民居住区的治安问题,需要加强移民居住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规划和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他们的生活提供保障,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投资建设工作。使他们能够真实地感受到城市建设的成就,从而提高其自豪感。为了丰富他们的生存技能,我们应该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教育机会。

2.3 加强城市文化与城市特色规划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公众对城市规划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点,特别是在保护城市文化和文化方面,使得城市没有文化归属感,具有较高的参与热情。这些特征与其历史、人文、风俗、传统、自然地理息息相关。中国城市文化与城市特色的规划与编纂尚处于实践探索阶段。破坏旧城区进行建设是其经济特征、民风民俗和社会结构的集中体现,盲目建设的高层建筑也不例外,最根本的因素是城市之间的差异。当前,我国城市面临的重要危机是同样面临建设的,建筑企业更加注重建筑的经济价值,没有保留和反映建筑的特点。

3 探析城市规划的有效转型对策

3.1 针对城市外来人口予以专门性的规划

在目前阶段中,外来人口本身构成了城市总体建设中不可或缺的推动力。因此为了健全专门性的城市人口规划,则需侧重于关注外来人口,对于此类人口表现出来的各项基本需求都要着眼于进行满足。只有做到上述的规划转型,最终才能有助于达到更优的城镇化水准与程度。具体在目前实践中,作为规划负责人员有必要更多致力于服务外来人口,针对外来人口的真实需求不应当予以忽视。 例如在拟定全新的人口规划时,关键的着眼点应当在于规范日常性的外来人口生活,并且增设就业层面上的外来人口保障。通过运用上述的规划改进举措,外来的新增人口就能真正服务于现阶段的城市整体建设与城市规划。除此以外,关于拟定现阶段的城市总体规划也要密切关注共享现有的城市建设成果,因此应当保障外来人口都能分享各类的城市基础设施。针对聚居区的外来人口来讲,对其有必要提供全方位的日常教育机会,以此来达到生存技能丰富以及综合素养提升的目标。

3.2 创建特色城市文化

作为城市软实力来讲,特色城市文化近些年以来正在日益受到较多城市规划者的注重。但从整体上看,与创建城市文化密切相关的城市规划模式并没能真正达到最优的健全性。具体而言,城市文化本身涵盖了多层次的城市价值形态。因此作为城市规划者就要侧重于推广现有的城市公益文化并且创建新型的城市文化形态,进而在潜移默化的状态中逐步形成优良的居民精神观念以及城市文明风尚。与此同时,健全现有的城市文化规划还牵涉文化产业的全方位协调,并且涉及有序保护目前现存的城市文化资源。在此前提下,有关部门在现阶段仍然有必要避免流失某些珍贵的城市特色,并且杜绝破坏以及毁损城市文化资源等各种不良现象。保护城市文化在根本上需要依赖于现有的城市规划相关立法,因此有必要健全该层次的文化保护法规,从而达到文化产业以及城市其他产业全方位协调融合的目标。

3.3 杜绝两极分化的产生

从现状来看,很多城市地区正在逐步表现为城市社会极化的趋向,因此亟待着眼于消除上述的两极分化状态。城市社会极化的根本成因应当在于城市人口现存的自身经历、人口教育层次、价值理念以及工作能力等较多层次的差异性。为了在根源上重构城市社会平衡,那么目前阶段就需要致力于确立城市人口应有的良好价值理念,对于创建新型企业以及自主创业等多样化的行为也要着眼于全面加以鼓励。通过上述的规划措施,应当能够给予现存的城市人口更好的自身发展机遇。

结语

目前很多地区已意识到城市规划转型的价值与意义所在,并且也在逐步尝试灵活性与可行性更强的规划转型举措。因此在未来实践中,作为城市规划部门仍需归纳转型期的基本趋势,并且据此拟定相应的城市规划转型思路,确保当前现有的城市规划能够达到更优的适用性,进而实现了高水准的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效果。

参考文献:

[1]高幸. 新生与转型——中国近代早期城市规划知识的形成(1840—1911年)[J]. 城市规划, 2021, 45(1):8.

[2]郭昊. 新常态下城市规划转型发展策略与方向探讨[J]. 地产, 202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