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有效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3
/ 2

行为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有效性分析

郑清红

防城港市中医医院  防城港538021

摘要目的:评价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行为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冠心病患者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设行为护理,对比组间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率,射血,血压等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行为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生命体征情况,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行为护理;冠心病;有效性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患者疾病,多发于40岁以上的患者中,其中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近年来冠心病的患病概率逐年增加,死亡率也在逐年上升[1]。据统计冠心病与长期不良饮食和不规律的生活作息有关。临床上将冠心病分为五型,心绞痛,绞死,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和无症状性心肌缺血[2]。按照类别可以将冠心病分为两类,急性冠脉综合症和慢性冠脉病。急性包括冠心病猝死和心肌梗死,慢性则包括稳定心绞痛和无症状心肌缺血心肌衰竭等[3]。冠心病早期的症状表现为情绪激动或劳累,部分患者会出现牙痛,头痛,胸闷,心慌等症状[4]。冠心病不仅给患者的身体造成伤害,也给患者的心理和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对于该类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通过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行为护理,旨在探究对其生命体征变化情况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1年3月至10月冠心病患者6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男女比例15:15,平均年龄(66.55±9.28)岁。观察组3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行为护理,男女比例14:16,平均年龄(68.67±5.22)岁。组间患者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

纳入标准:(1)经诊断为我院冠心病患者;(2)患者为文化水平初中以上;(3)患者口语表达正常。排除标准:(1)患者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2)肝肾功能存在缺陷(3)患者无监护人员陪同。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包括定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保证病房环境卫生整洁,指导患者合理用用药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行为护理主要内容包括:

(1)生活护理:护理人员应保证患者病房内干净整洁,空气清新,流通顺畅以及温湿度适宜。并且根据季节变化为患者增减衣物,使患者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作息习惯。每日早晚为患者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并及时记录,如有异常及时反馈给医生。为患者及时更换床单被褥,定期为患者组织文体活动。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交流沟通,及时解决患者生活上的问题,增加患者治疗依从性。

(2)饮食护理: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为患者三餐规划合理的饮食,保证每餐摄入量一定,督促患者清淡饮食,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饮食规律,避免暴饮暴食多摄入维生素,膳食纤维,蛋白质,避免摄入烟酒过油过咸的食物。

(3)运动护理: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家属沟通,使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饭前洗手,保持口腔卫生,保证每天进行一定的身体锻炼,如广播操,散步,太极拳等。保证患者作息规律,避免患者入睡后受到强光噪音等刺激影响患者休息和睡眠。

(4)心理护理:由于冠心病受患者情绪影响较大,情绪激动将导致患者血压快速升高,严重者甚至危及到患性病患者的生命。因此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日常护理时应注意患者的精神状态,尽量用亲切平和积极的语气与患者进行沟通,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避免患者出现愤怒,焦虑,烦躁等异常情绪,避免患者出现巨大的情绪波动,减轻患者的精神压力。

1.3研究指标

观察组间患者生命体征情况。

1.4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数据均输入SPSS21.0分析,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生命体征

,观察组患者的生命体征显著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表1  患者血压、心率、射血分数[(x±s)]

组别

例数

SBP(mmHg)

DBP(mmHg)

心率(次/min)

射血分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30

153.3±12.5

142.2±6.7

94.6±7.9

89.1±4.3

142.82±11.72

127.21±11.16

42.95±4.16

53.43±4.29

观察组

30

153.4±11.6

138.2±7.1

93.8±8.6

85.4±4.7

142.91±11.51

89.13±10.28

53.43±4.29

62.18±6.71

t

-

0.061

4.198

0.701

5.951

0.241

6.781

0.154

5.124

P

-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疾病,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形成斑块导致冠状动脉变窄或出现阻塞,阻碍血液流通的一种心脏疾病

[5]。冠心病在发病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因此在患病早期一般很难发现,部分患者在剧烈运动后会出现心绞痛等症状。随着疾病的发展,后续可能会出现胸闷,呼吸急促,头痛,情绪异常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出现心脏骤停,休克等并发症[6]。冠心病患者的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加重病情。本文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行为护理,从生活上保证患者病房环境整洁,温湿度适宜;饮食上保证患者三餐摄入足够的营养素;保证患者每日进行一定的运动量;精神上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避免患者出现巨大的情绪波动加重患者病情。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行为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邓淑文,罗小艳.认知行为干预用于冠心病护理中对疾病知识掌握程度的影响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1,11(27):93-96.

[2]路俊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护理中运用多样性护理对提高护理效果的应用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21,24(10):117-119+126

[3]曹玉瑶.冠心病患者采用行为护理的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2,26(03):136-138.

[4]郑弦.冠心病患者应用行为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0,10(31):73-75.

[5]郭珊珊.行为护理在冠心病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09):160-161.DOI:10.19347/j.cnki.2096-1413.202009065.

[6]龙慧敏,高颖.行为护理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超声治疗仪辅助治疗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36):5242-5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