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的做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2
/ 2

浅谈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的做法

郭鹏

身份证号码:41070319860724401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矛盾问题突显出来,如现阶段的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与解决生态问题相互矛盾,这就要求我们要在保证资源开发的基础上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真正对生态环境问题予以重视起来。矿产资源开发和应用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资源,但与此同时对我国矿山区域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地破坏和污染,并严重威胁到人类的长久生存与发展。因此,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应当不断强化地质灾害的治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做好生态环境的修复工作,全面保证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得以实现和谐发展。

关键词: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措施

引言

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各种矿产资源的支持,近现代包括中国在内的人类开采了大量的矿产资源。不可否认的是,这些矿产资源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和能源,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人类也逐渐意识到,在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会对附近的生态环境,尤其是地质环境造成非常大的损害。对于一些金属型矿山,开采时会在附近堆放大量的废弃土和尾矿,这些废弃土和尾矿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还会威胁生态环境,比如废弃土产生的边坡可能会引发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尾矿库会对土壤产生严重的重金属污染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人们越来越重视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问题,全国各地均采取了相关的措施对其进行修复与治理,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积累了很好的经验,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废弃矿山修复现状

1.1矿山生态治理缺乏全面系统规划

部分地区废弃矿区存在小、散、乱的普遍问题,矿区植被及生态破坏情况不清、底数不明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矿山生态治理工作的有效推进。面对区域矿山生态治理,政府或主管单位需要全面系统规划,做好治理模式设计与创新,以顶层规划为“牛鼻子”,有序推进矿山生态治理工作。

1.2矿山治理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

矿山生态治理过程中会产生尾矿、土石料等资源,同时涉及治理后土地资源再利用等问题。自然资源部2019年10月发布的《关于建立激励机制加快推进矿山生态修复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了“谁修复、谁受益”原则,提出“鼓励矿山土地综合修复利用”“合理利用废弃矿山土石料”等具体要求,矿山生态治理资源的有效利用尤为重要。

2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的做法

2.1采用矿山地面减沉技术

随着矿山开采的不断深入,致使在矿区内出现较大的空区,且严重影响了其周边的生态环境。所以,为了有效减少由于空区而引发地质灾害的产生,通常可以采用矿山地面减沉技术来实施必要的治理。该技术的应用主要是对空区进行填充的方法来实现,通常可以使用砂、厂砂炉渣和尾矿等材料进行回填,以免出现地质灾害问题,有效减少矿山开采而给周围环境造成的危害。对于地质环境而言,地面沉陷往往会给周围环境造成破坏,如降水会冲刷沉陷地面并对周边土层结构造成破坏,常见的有泥石流和水土流失问题。而应用矿山地面减沉技术有效减少沉陷,以免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有效防治地质灾害的发生。

2.2修复现场的监测和事后治理工程

对于采矿后土地和利益相关者来说,建立土地管理者、生态恢复管理方和植被覆盖施工方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当在弃土表面进行播种或种植时,无论是否应用表土,都需要进一步注意建立植物物种,并确保所需的生态系统发展。不利的土壤条件,如极低的土壤湿度和高度压实的土壤表面,限制了种子的萌发和植物根系的发育。因此,持续监测各种限制参数和各种修正方案的应用对于支持植被生长至关重要,后期护理需要在最初种植后2~5年的时间内进行。矿区场地后期处理的主要目标是确保在废弃场地建立植物,管理更好的植物—土壤关系,从而再生自然生态系统的属性。在植被开发过程中监测场地特征对于确定恢复措施的成功至关重要。监测包括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植物多样性、土壤改良的影响、生物量生产、凋落物、土壤健康、养分循环、适当管理、控制侵蚀、排水和进一步的人为干扰。殖民化入侵物种也应该被监测,因为它会影响其他种植物种的生长。

2.3矿山生态环境修复“光伏+”模式

矿业主要是对矿产进行勘查、采掘、选矿,在其过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与能源消耗总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开源节流是矿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清洁能源占全国能源比重约25%,距离2060年碳中和清洁能源占比80%的目标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控制化石能源强度和总量,提高清洁能源占比,是矿山生态环境修复的一个新的切入点。我国矿山开发占地面积达361.02万hm2,目前大部分处于废弃闲置状态,利用矿山废弃地发展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在恢复矿山生态环境的同时,也可以起到节约化石能源的作用。与火力发电相比,在我国太阳能年辐照量为3000~9000MJ/m2的地区采用光伏发电系统具有很好的碳减排效果。在塞尔维亚退化地区进行光伏发电,其发电量可以抵消43%火力发电量,年碳减排量可达120万tCO2。因此,对矿山废弃地进行光伏发电潜力大,且具有显著的碳减排效果。对矿区中的中转场地、固体废弃物堆放场、采空塌陷区域、恢复治理区域可以发展矿山生态环境修复“光伏+”模式。充分利用矿区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厚的土地空间条件,发展光伏发电,可因地制宜地实行“光伏+生物质”、“光伏+药材”、“光伏+草牧”等多种模式,这种生态环境修复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土壤肥力、增加土壤生物量,同时为传统产业提供能源和生产原料,生产高附加值的新型生物质产品,达到土地充分利用的目的。

2.4植被人工修复技术

根据废弃金属矿山的实际环境条件,确定种植植物种类,优先考虑可以自然定居的植物,选择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成活率高、具有改良土壤能力的植物;无论选择当地的乡土植物,还是引进外来植物,都应充分考虑经济价值和植物的抗旱、耐湿、抗污染、抗风沙、耐瘠薄、抗病虫害等性能。为保证选择树种适应废弃金属矿山的极端条件,应该优先考虑播种容易、苗期抗逆性强、根系发达、易成活、固土、固氮以及生长速度快的树种,如宽叶香蒲芦苇、双穗雀稗和狗牙根等。根据废弃金属矿山的土壤结构改良基质,选择适宜的植被种类,可以确保废弃矿区的植被恢复,提高土地使用价值,逐渐改善和修复生态系统。

2.5强化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对于矿山开采而言,想要全面高效的落实好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工作,就需要严格按照各项标准和规范来实施开采作业,严禁乱采乱挖的现象,尤其是在一些坡角、坡高等部位要严格按照有关设计方案来展开施工,并严格遵循各项废弃物的堆放标准,不断强化矿山开采的管理力度和管理质量,最大限度地降低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产生。当前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方式来保护与恢复矿山生态环境,诸如灌溉、引水、客土改良土壤、整平土地、施肥以及护坡等方法,或是大范围栽种植物、花坛、草坪等来不断强化矿山周边生态环境的抵御能力。

结语

修复废弃矿山生态系统,需要充分改良和利用土地资源,降低矿山重金属污染的有效性、风险性,利用复垦和生物修复技术重建废弃矿山的生态系统,实现废弃金属矿山的生态恢复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红瑾.平顶山市北部山区地质灾害现状和防治对策分析[J].中国井矿盐,2020,51(05):21-23.

[2]罗跃,王国强,翟如伟.浅谈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的做法[J].能源技术与管理,2021,46(06):145-147.

[3]胡鞍钢.中国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及主要途径[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