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食品检测样品管理的方法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1
/ 2

关于食品检测样品管理的方法探讨

刘元翠1,姜黎黎2,金萍3

1身份证号码:220582198612253527   2身份证号码:220524198604110020  3身份证号码:211222198908114426

摘要: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频繁发生,  食品的安全问题被广泛关注。但是,从目前发展现状来看,我国食品检验检测质量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在食品检验检测工作中,质量管理的目的是统筹资源有效降低食品检测质量风险系数,其中食品检验检测环节的质量管理是协调或控制实验室检验检测活动,提升食品检验检测质量。我国食品检验检测发展非常迅速,不管是从发展规模还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都取得一定的成绩。本文主要对食品检测样品管理的方法进行探讨,详情如下。

关键词:食品检测;样品管理;方法

引言

面对后疫情时代人民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高的要求,检验检测机构唯有不断提升检验检测水平,确保食品检验检测数据准确性,方能满足后疫情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样品管理是食品检验检测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为检验检测数据的准确性提供保障。

1样品管理的主要内容

1.1样品接收

样品接收一般由专业的样品接收人员和送样人员一同来完成。按照送样主体的不同,食品检测样品可分为委托样品和监管部门抽样送检样品。委托样品在样品接收环节时,样品接收人员对样品的名称、状态、规格、数量、生产厂家、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储存方式等逐一确认,填写委托检验协议书,双方签字确认,贴上样品唯一性检样标签完成接收。

1.2样品制备

样品制备的场所:要求通风,明亮;配备大小合适的洗水池,操作台面上要安装数量合适的电源插座,操作台面和地面保持清洁且易于打扫。样品制备的工具:研磨仪、匀浆机、烘箱、超声波清洗器、刀具、砧板、剪刀、一次性无粉乳胶手套、一次性口罩、勺子、刷子、清洗用具和盛装制备好样品的各种规格的食品样品袋、塑料瓶和玻璃瓶。

1.3样品儲存

食品样品储存包括留样储存和备样储存。留样储存和备样储存样品应根据样品明示的储存要求和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储存,以保证样品的完好稳定。样品的储存方式有避光、阴凉、干燥、冷藏、冷冻等。需要配备留样常温室、留样冷藏室(柜)、留样冷冻室(柜)、备样常温室、备样冷藏室(柜)和备样冷冻室(柜)。

1.4样品处置

留样和备样要定期处理,以免储存空间过于拥挤。对于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的检验结论合格的,应当自检验结论作出之日起3个月内妥善保存复检备样,复检备样剩余保质期不足3个月的保存至保质期结束。检验结论不合格的,应当自检验结论作出之日起6个月内妥善保存复检备样,复检备样剩余保质期不足6个月的保存至保质期结束。

2食品检测样品管理的方法

2.1制定并完善质量监督制度

质量监督制度在食品检验过程中具有深远的影响,不仅能提高食品检测工作的可靠性和真实性,还能有效规避检测过程中的各类风险。①相关负责人员需要根据实验室发展现状及检测人员工作内容,合理制订相应管理计划并做好落实工作,使其能全面覆盖检测工作的全部流程。②管理人员还需要对检测人员行为进行监督,根据各项检测环节建立监督控制体系,如人员操作、环境控制、方法应用、设备维修及样品管理等,保证其检测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并提高方法实施的整体效果。③管理人员还需要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做好各实验室对比工作,充分吸收先进实验室管理方式,对其风险全方位查验并提出解决措施,纠正检测人员检测过程中的错误行为,提高食品检测工作水平,从而提高实验室综合实力,使人们能对食品检测工作产生信任,促进我国社会稳定和谐发展。

2.2提高技术水平

我国食品产量大,这对食品检测技术的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研究食品检测技术的过程当中,就必须要将检测效率作为重点进行研究。与此同时,还必须要确保检测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因此,我国要研发出符合基本国情及食品行业实际情况的检测技术,要加大学习及引进发达国家先进检测技术的力度,不断提升我国的食品检测技术水平。

2.3合理选用检验手段

检验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理化检验食品的最终结果,运用相应检验方法,可减少实际操作中的偏差,提高最终结果准确度。技术指标与食品类型相结合,根据其特异性及回收率等选用相应检验方案。譬如,结合质控图与日常工作并给予准确分析及信息反馈,能检验出样品反常情况,可及时反映出检验数据真实性;通过运用空白检验,能观察样品组和空白组改变情况;实施多次检验能够提升最终结果有效性,可准确、快速找出样品受污染后的异常水平,并在处理之后再一次进行检测。因此,检验方法的合理应用,可使食品安全管理及质量控制提高。

2.4构建食品检验质量保障体系

目前我国部分地区食品检验检测在仪器设备、资金与人才等方面出现了资源配置不合理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检测机构应积极与上级主管部门进行沟通,在一时间得到资金与技术能力的支持,同时与高校达成合作协议,建立起人才定向培养计划,解决人才短缺的问题。只有全面加强食品检验检测基础设施建设,引进专业人才,才能提升食品检测水平。与此同时,检测机构需要不断优化与提升现有食品检测水平,定期举行学术交流活动。例如目前检测方法主要趋向于简易型、快速型与绿色型发展,对此需要检验检测人员时刻关注前沿检测技术动态,确保检测能力与资源得到整合与提升。质量体系监督在实验室内部的质量管理工作中占据主导地位,对此食品检测机构需切实落实实验室质量监督。在日常实验室质量管理中,委派质量监督员对食品检测流程、设备管理、检验报告进行监控与评价,确保检测结果的有效性与准确性。同时,还需重点监督测试结果的比对验证、实验计划实施,若发现问题需及时记录与纠正。

2.5样品管理风险应对

样品管理的应对风险的方法有: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减轻、风险接受。对于高风险可采取风险规避、风险转移和风险减轻。对于中风险可采取风险转移和风险减轻。对于低风险可采取风险接受。例如:检验检测机构拒收不符合检验要求的样品,若客户坚持用该样品进行检验,则应该对客户阐明可能导致的结果,并在委托检验合同中对接收样品时样品的状态进行详细的文字描述,将委托方和样品进行拍照保留征集并做好归档,属于风险规避。检验检测机构无能力对可能对人体或者环境产生危害的样品进行无害化处理,可以分包给有资质的专业机构进行无害化处理,属于风险转移。检验机构对进行样品抽样、接收、制备、储存、处置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并通过考核才允许上岗,属于风险减轻。抽样文书不齐全或者不规范,要求抽样人员补齐或改正后正常接收样品,属于风险接受。运用风险思维管理样品,是一个适应环境变化的动态过程,持续地识别风险,预防或减少样品管理活动中的不利影响和潜在失败。

结语

近年来,由于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食品质量安全已经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食品安全问题主要包括重金属污染、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等问题。完善样品管理,确保在食品生产环节能够对食品添加剂的合理使用实施有效且全方位的食品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农业农村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食品安全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量:GB2763-2021[S].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21:377-380.

[2]朱菁,黄秀彦,潘虹.关于食品检测样品管理的方法探讨[J].肉类工业,2021(12):44-46.

[3]陈进之,刘世超,包世元,等.食品检验中的样品制备[J].轻工科技,2021,37(9):101-102.

[4]王秋燕、赵景红,徐杨,等.麻痹性贝类毒素标准样品的研制[J].化学分析计量.2012,21(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