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0
/ 2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栾晓东

(潍坊学院)

摘要:新世纪以来,我国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取得显著成绩。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管理面临着新的需求,当今的高校图书馆建设面临着不少问题,管理机制不健全、资源分布不均衡、特色电子资源建设滞后等。因此,必须进一步转变思想,加大对电子资源的重视和支持:健全管理机制,为电子资源管理提供保证;完善图书馆主页,优化网络信息资源配置;提高馆员素质,提供高效优质服务。

关键词:对策;资源管理;图书馆及其高校图书

1、加强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管理的必要性

1.1为师生提供丰富信息资源的必然要求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整个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大众的信息需求也变得更加复杂和多样化,对信息的获得形式也有更高的要求。而培养高新技术人才的高校,需要加快改革步伐。图书馆作为高校课堂教学的补充知识库,高校师生对其质量与发展方式提出更高要求,图书馆电子资源的管理更是重中之重。目前,各高校的发展模式,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自觉学习意识较强,对图书馆的信息资源要求较高,唯有加强图书馆电子资源管理,才能不断丰富图书馆资源,进而实现高效、便利与智能化的信息服务,提高师生的学习效率。

1.2提升教学科研效率的本质要求

提升教学科研效率,最重要的是具备大量的课题信息检索、同时还可以满足人们对信息筛选的需求,从而对图书馆已有的资源进行充分的发掘与利用。基于扫描技术等,将现有资源数字化,图书馆提供的服务可以突破地点、时间的限制,便于用户获得所需信息。全面且分类细致的图书馆信息资源,才能为高校师生提供丰富的信息检索,提供完善的电子服务,使其能够快速筛选出最需要的文献信息,极大提升教学科研效率。

2、当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管理机制不健全

缺乏统一管理。目前,各个高校图书馆发展过于独立,缺乏整体且系统的管理方式。大部分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都属独立引进,图书馆信息多在本校内局域网发布,致使大量的图书信息资源重复购置,部分重要的图书信息资源流失,导致电子资源浪费。各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内容重复较多且差异不大,重复建设现象较为严重。

2.2资源分布不均衡

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智慧图书馆建设是一项系统、全面的工作任务,并非短时间内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长久的人力资源和资金投入。从高校分类来看,我国高校大致分为重点、普通和民办高校、高职高专院校四类,重点高校资金充足,图书馆设施优越,中文及外文文献资源数据库的购置相对全面,电子资源的配置以及管理措施相对较为完善,普通高校则对外文数据库的覆盖不够完善。而民办高校与高职高专院校对电子资源建设重视不够,加之资金不足,引进较高质量的资源以及系统维护所需资金不够。从高校所属地区来看,发达地区的高校有丰富的生源和资金来源渠道,接受信息技术较快,高校图书馆电子信息资源较为充足,中等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相对来说电子信息资源较为短缺。高校图书馆修建规划中所出现的地区分布不均衡现象,导致高校图书馆的普及文化知识功能无法完整覆盖各个地区,同时也无法充分满足使用者的知识需求。

2.3特色电子资源建设滞后

多数高校都有独属于本校的经典性学术文献和极有使用价值的特色典藏文献,与普通数据库分开独立存在。但是,很多高校不注重特色电子资源的建设和管理,不愿将其资源共享,使得师生对特色电子资源了解不多,导致高校特色电子资源利用率不高。部分高校不注重特色电子资源库后期建设,资源开发不充分,收藏内容少,数据分类散乱,以致特色电子资源浪费较为严重,利用率不高。

3、改进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管理的对策建议

3.1进一步转变思想,加大对电子资源的重视和支持

加大对图书馆建设的重视和支持,是改进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管理的基础和前提。

一方面,要认识到电子资源在高校图书馆中的作用。进入新世纪,互联网迅猛发展,电子文献数量急剧增加,这就要求我们加快建设数字图书馆,完善电子资源体系,以适应新媒介时代的特征。高校要及时转变思想,与时俱进,在继续完善印刷文献的同时,把电子资源建设、管理放在突出位置。牢固树立电子资源共享新理念,强化高校之间电子资源的优化配置,搭建资源共享平台。

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不应是高校的专属品,而应是全民共有的图书馆。要深化图书馆改革,建立开放的高校图书馆。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之下,闭塞的教学环境是不足以引导学校图书馆整体发展的,而大数据时代代表的也是整个社会资源的共享和整合,因此图书馆资源的开放代表着一种新型的发展态势。更多的网络资源以及信息文献能够通过信息技术传导到图书馆之中,这无疑是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图书馆的完善和改革。从更深远的角度将大数据与图书馆建设真正融到一起,达到最终资源建设。

3.2健全管理机制,为电子资源管理提供保证

健全管理机制,是改进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管理的保证。对于当前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管理存在的各种问题,构建完善的管理机制刻不容缓。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电子资源管理新理念,促进电子资源管理制度更加科学、合理、人性化,以符合数字化图书馆的新要求。

完善用户管理机制,完善用户管理办法,对用户使用规则、使用方法、上网须知等加以规定。用户的管理是图书馆管理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维护好用户的获取信息资源的秩序,合理有效地使用图书馆。

健全馆员管理机制,完善馆员岗位职责,对馆员的思想素质、专业技能、服务水平、工作规范等进行详细规定科学合理设置培训课程,增强培训的针对性、时效性,增强馆员的业务技能。

健全电子资源管理机制,避免电子资源的重复建设,提升收录电子文献的质量,整合优化图书馆藏资源,定期举办培训班,帮助用户更好地使用数字图书馆,切实提升电子资源的利用率。

3.3完善图书馆主页,优化网络信息资源配置

建立完善的图书馆主页,是改进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管理的关键。高校图书馆的作用涉及教学科研、人才培育,是高校的信息中心,因此,建立功能完善、快速便捷的图书馆主页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要建立现代化的图书馆主页,促使主页内容紧跟时代发展,彰显时代特色,为教学科研提供更多便利。优化主页设计,丰富和充实主页内容,既坚持内容简洁、又做到内容完整,确保主页布局合理、层次清晰。定期更新主页内容,优化Internet网上资源链接,提升图书馆网站的质量。

3.4 注重图书馆软硬件设施的建设

在图书馆资源整合与发展的过程中,要将软硬件的建设和发展问题落

实到位,对软件的搭配以及网络环境等重点影响性因素进行解决。信息技术需要良好的网络作为依托,因此大数据在运行的过程中需要保障其网络的通畅,良好的网络环境能够大幅度的提高运作的效率,更快更好的完成资源的整合和发展。纸质书籍在管理的过程中也可以转化为软硬件协同管理,可以将图书信息全部录入电脑中,进行分类记录大数据能够记录下图书的浏览情况和管理情况,可以根据其情况的变化对硬件设施进行调整。

我国应大力推进公共图书馆基本工程建设,并针对公共图书馆服务构建更加科学全面的运行体系,满足我国多数人民群众对文化知识的学习需求。公共服务部门的工作者应深入了解我国各地区公共图书馆基础设施的现行情况,对当地图书馆的现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从而使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作用得以实现,推动我国精神文化建设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贝.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管理与服务[J].科技风,2013(5).

[2]许静,冯佳洁,杨双琪.我国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现状及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

[3]刑兰君.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风,2012(3).

[4]汲 莹.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5]刘 东.公共数字文化发展背景下智慧图书馆建设策略研究,2021(12)

[6]吴长乐.高校图书馆如何在智库建设背景下做好服务转型工作,2021

[7]王跃东.大数据技术支撑下的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探究,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1(10)

[8]刘超,“互联网 +”时代智慧图书馆信息技术利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20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