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生产中常见病害及防治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0
/ 2

核桃生产中常见病害及防治技术

吐逊阿依·吐尔逊

新疆巴州且末县阿热勒镇农业(畜牧业)服务发展中心841900

摘要:伴随经济社会的持续建设和发展,我国的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核桃作为一类重要的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尤其是在我国的陕北地区。在核桃的生产中,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如果产生病害,就会对核桃产量和质量产生影响,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我国甘肃地区核桃生产的实际,以常见病害为切入点进行探析。

关键词:核桃生产;常见病害;防治技术。

引言:

核桃在生产过程中会受到地理条件和降水等因素的影响,如果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不稳定因素比较多,就会引发核桃病害问题。农业行业的繁荣发展和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为我国核桃种植行业的发展营造了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在核桃生产过程中,如何才能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成为核桃种植行业中的关键任务,核桃种植人员要紧跟行业和时代的发展脚步,针对病害问题采取防治措施,对于提升核桃生产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一、核桃根腐病

(一)症状

该种病害属于菌核性根腐,在感染这种病害后,苗木侧根的皮会先出现腐烂,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在经过一定周期后,苗木的根部会全部腐烂。此外,苗木也会出现叶片脱落,枯死的情况。如果外部的温度比较高,湿度比较大,在苗木的根茎处会产生一些白色绢状菌丝,还会形成菜籽状的小菌核。结合核桃生产的实际情况来看,还会出现一种生理性根腐,主根会产生一定的腐烂和变黑,最终出现苗木枯死的情况。

(二)发病规律

结合核桃生产的实际情况来看,引发这类病害的病菌一般会以菌丝体的形式在病根茎部,也可以通过菌核的方式在土壤中越冬。如果外部的环境条件较为适宜,菌核或菌丝体上会生长出新的营养菌丝,最终使得苗木根茎部的木质部出现腐烂。结合甘肃等地的核桃种植工作来看,该类病害主要发病于5月,6月至7月为发病盛期,到了10月停止。如果外部的温度过高或者湿度过大,发病问题会更为严重,在一些排水性能欠佳和土壤黏重的苗圃中,病害问题也比较严重。

(三)防治方法

在日常的种植过程中,为了有效规避这类病害问题,种植人员要采取相关的防治措施。譬如在无病苗木撒上一定量的石灰和草木灰,能够有效降低这类病害的发生率。如果出现这类病害问题,需要及时处理病死苗木,采取集中烧毁的情况,能够有效避免病害出现蔓延。在出圃时,种植人员要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加强对苗木的检查,如果存在病害苗木,需要及时进行剔除。在核桃种植过程中,对栽种深度进行控制,保障嫁接口能够露出土面,一方面能够规避病菌的侵入,另一方面也能提升苗木种植的效率和质量。此外,加强日常的监督工作,保障苗圃的排水性能,及时清除杂草,如果苗木的生长速度比较慢,需要对根部进行检查,如果出现了小菌核或菌丝,借助外部工具刮除病斑,在完成基础的消毒工作后,使用甲基托布津500至1000倍液对苗木进行浇灌,在根际土壤铺撒一定量的石灰,病土也需要及时进行替换,避免对其他的苗木生产产生负面影响。

二、核桃黑斑病

(一)症状

该类病害也被称为核桃黑腐病,在出现这类病害后,核桃的产量会大幅降低,同时生长周期和质量也会受到影响。结合病害问题来看,初期在果面上会出现一些黑色小斑点,病斑会不断下陷和扩大,使得果实出现早落和腐烂现象。成熟的果实在发病后,外果皮会出现腐烂和变黑问题,果仁则会出现干瘪问题,叶片在后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穿孔问题,对于核桃生产有着巨大的负面影响。

(二)发病规律

该类病菌可以借助病果、病芽和病枝越冬,在春季,病菌能够借助昆虫、人为因素和风雨进行传播,通过苗木的伤口或气孔侵入。以我国甘肃地区的核桃种植为例,该类病害一般在5月下旬发病,在6月至8月为发病盛期,这类病害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如果外部的天气较为潮湿,通风透光性能较差,发病就会更为严重。

(三)防治方法

为了有效规避这类病害问题,在核桃的生产过程中,种植技术人员要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制定科学的管理计划,选取一些抗病品种,结合核桃生产的实际需求,及时增施一定的腐熟有机肥,按照合理的周期推进灌溉工作。针对病果和病枝,主要采取集中烧毁的处理方式。针对发病频率比较高的果园,在苗木萌芽前,铺洒一定量的波美3度石硫合剂,此外,结合苗木生长的不同时期,选取不同的防治方式,提升病害防治效率。

三、核桃炭疽病

(一)症状

结合我国甘肃地区的核桃种植工作来看,核桃炭疽病主要分布于积石山、临夏等县,不仅会影响核桃果实的生长,同时也会危及苗木的枝叶。在出现这种病害会后,核桃果实的病重受害率可以达到80%以上,不仅核仁会出现干瘪的情况,同时还会出现早落或变黑腐烂问题,不仅会对核桃产量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也会影响核桃质量。该类病害主要是由真菌侵染引起的,在苗木出现病害后,果皮上下陷会出现黑褐色小点,呈现轮纹的排列模式,如果外部的湿度过高,病斑上还会出现粉红色突起,核桃果实会出现早落或变黑腐烂。苗木叶片上的病斑不规则,一般会在主侧脉间出现圆褐斑或长条枯斑,如果病害问题较为严重,苗木的全叶都会出现脱落的情况。

(二)发病规律

该类病害主要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的形式在病叶、病果等部位越冬,在次年越冬进行传播和活动,借助分生孢子盘通过昆虫等形式进行传播。如果外部的温度较为适宜,分生孢子能够在6小时左右侵染树体,潜育期在4至9天左右,该类病害还有一定的潜伏侵染现象,该类病害主要在6月下旬发病,不同的核桃苗木品种,抗病力也存在一定差异。

(三)防治方法

针对该类病害,首先要加强栽培管理工作,同时进行有机肥的增设,同时安排专业种植人员,按时推进修剪工作,对园内的通风透光条件进行改善,对于提升苗木的抗病力有着重要意义。此外,也要加强伤口保护工作,在入冬前开展刷白工作,不仅能够提升苗木的防冻害能力,同时也能提高苗木的抗病力。此外,及时清除病果,实现对病源的有效控制,在苗木发芽前,喷洒一定量的波美3度石硫合剂。

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不同的核桃生产病害,需要采取不同的防治技术。核桃种植人员在日常的种植过程中,要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制定科学的种植管理计划,选取抗病力强的核桃品种。

参考文献:

[1]焦宇, 李南. 核桃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 乡村科技, 2022(34).

[2]热那古力·那斯尔. 基于核桃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J].  2021.

[3]廖国会, 陈才俊, 戴长庚,等. 贵州核桃树常见病虫害的防治[J]. 农技服务, 2020, 3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