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基础缺陷预防及加固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0
/ 2

地基基础缺陷预防及加固措施

段林成

山东省建筑工程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山东省济南市 250031

摘要:在高层建筑建设过程中,只有贯彻落实地基基础施工才可以保证建筑整体质量。为此,在实际开展地基基础施工时必须加大质量控制力度。本文分析了高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的控制要点,包括施工设计规划要点、施工质量监督要点、施工质量规范要点,并提出了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如科学设置桩柱数、把控基槽质量、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加固地基以及预制桩施工。

关键词:高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

引言

城市化进程加快推进过程中,房建项目规模逐渐扩大,面临的地质状况、水文条件、地形条件等愈发复杂,对地基基础施工技术专业程度要求也不断提高,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水平、不断丰富的施工技术种类,为保障房屋建筑的质量和稳定性能,施工人员必须在遵循相关基础原则,全面勘察地基基础施工环境,引进先进施工技术和工艺,结合地质条件、地基状况、施工环境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方案,严格把控技术要点,才能保障工程质量,确保建筑物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稳定性。

1高层建筑中地基基础施工特点

1.1整体性与隐蔽性

房建项目具有整体性特征,各个施工环节和工序相互连接,相互影响,倘若在某个施工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对整体地基质量产生影响。房建地基施工具有隐蔽性特征,施工场地一般在地下,当地基投入使用后,一旦发生质量问题,难以开展及时有效的修复处理,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重视工程质量的验收工作,选择适宜施工工艺,严格控制混凝土材料质量,按照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确定混凝土配合比,将隐蔽性因素造成的施工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避免因安全事故发生对工期和质量造成影响。

1.2庞杂性与多发性

房建地基基础施工具有庞杂性、多发性特征,这是因为施工过程中涉及内容十分庞大复杂,会受到人为、施工材料、施工工艺等因素影响。房建工程的主体的建筑物本身,我国地域广阔,地区跨度大,其地貌特征也存在较大差异,地质环境、气候条件等不同,对施工材料的性能、加工方式、使用技巧等存在严格要求,例如,在对浅层非饱和软土地基、填土地基及湿陷性黄土地基等进行地基施工时,倘若换土垫层高于1m时,整体造价成本较高,弱整体垫层厚度应小于50cm可以采用换填法,将地基范围内软弱土清除掉,用稳定性较好、强度高、抗腐蚀能力强的材料进行回填,并用人工或者机械方法进行碾压、振动等处理,使其达到要求密实度。

1.3危险性与连续性

在地基施工过程中,一些低等级的质量问题倘若没有及时解决,将会引发严重安全事故,对工程整体结构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坏,对施工人员生命财产与安造成极大威胁。现如今,人们对施工效率有了更好要求,但地基施工各个工艺环节紧密连接,具有连续性特征,需要按照流程展开作业,才能保障地基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倘若某个工艺流程发生问题,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后续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

2地基施工常见质量问题以及原因

当前,地基建设过程中出现概率较高的问题有以下几个:(1)墙体出现裂缝。建筑物建设完工之后通常会发生总体下沉与不均衡沉降问题,这些问题在软弱地基基础上体现得尤为显著。较小程度的沉降在构筑物能够承受的范围内,较大程度的不均衡下沉会导致建筑物产生开裂问题。多层砖混架构的建筑物中,由于灰缝与砖砌体抗剪力、抗拉力性能较弱,在结构地基基础产生不均衡下沉的时候会导致墙体出现程度较深的缝隙,此问题在房屋的窗洞部位体现得十分显著。如果房屋中间部位的下降幅度显著于端部,那么低层窗口会产生朝向中间的较为显著的斜裂缝。(2)地基基础拱起抑或断裂。若地基基础下沉幅度相差较大,亦或施工期间存有缺陷,则会导致地基基础产生断裂问题。(3)建筑物沉降幅度极大。在结构所在地基不够坚实、地基基础设计不合理亦或核算不恰当的情况下,整座架构出现较大幅度沉降,导致室外水向室内流,建筑物不能正常使用。(4)地基土液化失效。当发生地震时,粘土亦或饱和砂土与水快速融合,地基空隙的水压力大幅增高,地基有效应力快速下降。若其下降为零,土便丧失抗剪性能,土粒呈现为悬浮形态。这种情况下,地表空隙中会产生喷水冒砂问题,基础下沉乃至不再稳定,建筑物发生歪斜亦或毁坏。地基作业期间出现上述问题的因素大致有下述几个。(1)地基土软弱。此种类型的地基土具有较强的压缩性,同时自身强度不够,较易导致建筑物不均衡下沉,进一步导致建筑物歪斜或者产生裂缝。(2)地基土软硬不均衡。此种类型的地基土一些部位硬,一些部位软,下沉幅度差异太大导致建筑物出现裂缝。(3)冻胀土、膨胀土地基。这种地基与水融合之后会膨胀,水分丢失之后会显著收缩,属于膨胀、收缩显著的粘性土。建设在此种土体上的构筑物因为基础不够深、自身重量小,较易在胀缩的作用下出现开裂问题。(4)缺乏完善的土质勘察材料。在设计建筑基础时,没有认真勘测地基土质,勘测报告无法客观体现土体的真实情况,如未发现枯井等皆会导致地基产生安全隐患。

3地基基础加固措施

3.1钻孔灌注桩技术

钻孔灌注桩技术是现代住宅建筑地基施工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具体操作时,施工负责人在施工前应清理工地,使地面平整。根据房建施工项目的具体要求,对泥质材料进行科学合理的准备。为了有效地防止采掘过程中发生塌陷事故,应采取预先埋设保护缸等措施。在开挖施工之前,必须根据工程设计方案和具体要求确定挖孔洞。钻探工程实际运行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按照施工计划的规范和要求进行施工。在挖土、安装及其它建筑物连接完毕后,要清理现场,记录孔的位置、直径、孔深等数据,为后续工程的施工连接提供可靠的资料参考。潜水钻机是一种旋转式钻孔机,其防水电机变速机构和钻头密封在一起,由桩架及钻杆定位后可潜入水泥浆中钻孔。注入泥浆后通过正循环或反循环排渣法将孔内切削土粒、石渣排至孔外。

3.2挖孔桩技术

挖孔桩技术是大多数建筑施工行业中普遍使用的一大技术,这一技术与其他施工技术相比,具有简单操作的特点,而整个施工过程所运用的施工时间也非常短,在短时间内就可以达到相应的施工质量。而在实际进行挖洞的过程中,相关施工人员必须重视这一工作,在保障表面土壤层能够充分去除并达到平整状态的情况下,才可以进行后期的挖洞工作。在实际进行挖掘工作之前,还需要寻找一个合适的挖孔位置,在寻找挖掘孔的过程中,广泛应用交叉法来进行。这一方法不仅可以准确地查找出挖掘线的位置,还可以直接确定桩直径的大小,这对于后期进行孔桩的挖掘工作是极其有利的。

3.3基坑支护技术

我国部分房建工程企业已经运用基坑支护技术进行地基的基础结构施工,主要涉及到排桩类型、逆作类型的施工措施。首先,在应用排桩基坑支护技术期间,应保证土层支撑部分、混凝土灌注桩支撑部分的质量,在2个支撑结构相互整合在一起形成良好的基础合力情况下,能够增强基础的稳定性。其次,在应用逆作法进行基坑支护建设期间,要求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全面分析和了解其中的技术应用要点与方法,在保证施工操作行为科学性与规范性的同时,减少对基础土地所产生的扰动或影响。最后,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在基坑的周围区域中预先设置钻孔的部分,便于与其他施工工艺相互交叉,以免出现工序问题。

结语

综上所述,地基是房屋建筑基础工程的重中之重,地基基础施工效果对整体房屋建筑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因此,要加强对现代房建地基基础施工技术的研究,从基础土方开挖技术、基础筏板后浇带滞留、素土挤密桩施工技术、注浆施工技术等着手,不断更新与完善具体施工技术,强化施工质量控制,从而有效提升房建基础施工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李鑫,官璐,吴瑾,尚知宇.某总包工程生料库地基基础设计优化[J].水泥工程,2022(01):87+93.DOI:10.13697/j.cnki.32-1449/tu.2022.01.033.

[2]张惠彬.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特点与施工技术[J].四川水泥,2022(02):211-212.

[3]辛爱华.湿陷性黄土地区高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分析[J].砖瓦,2022(02):67-68.DOI:10.16001/j.cnki.1001-6945.2022.02.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