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村庄建设用地规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8
/ 2

探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村庄建设用地规模

陈家联

身份证号 45252319800206****

摘要:当前形势下我国经济社会建设步伐的加快,对国土资源利用提出了更高要求。国土空间规划是实现生态文明的重要手段,强调全域管控和底线约束,强调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建设用地总量控制,有明确的指标和边界的要求。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进行村庄建设用地规划,要更加严谨、科学地开展用地规模的测算,合理划定村庄相关建设用地的实际边界,制定更加健全完备的村庄规划。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村庄建设;用地规模

1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原则

1.1结合城市整体规划

在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时,整体的规划方案要结合城市的综合环境。城市的综合环境包括周边的建筑风格和周边的自然环境,要确保规划方案与周边的环境相融合,不会出现突兀的感觉。同时规划设计方案要遵循人与环境的生态美感,要结合城市居住者的心理来分析环境的美感,进一步提升城市资源的便利性。

1.2完善城乡规划体系

在新时期背景下,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时,要注意土地资源的有效整合,要结合经济发展体系和城市环境合理的规划土地用途。在国土空间规划上,应该不断完善规划体系,重视土地的利用,结合自身发展需求,编制合理的、可行的实施制度,如此,既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又能提高土地利用率。

1.3遵循因地制宜原则

为了进一步提升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合理性,在开展规划工作时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就是要尽可能地利用原有土地的性质,不要做过大的改变。一方面是因为土地原来的用途更适合规划此类土地性质,有着更好的效益;另外就是土地资源周围的环境与土地用途相匹配,如果对于土地规划的改变较大,会使得土地资源与周围的环境不协调,使得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不合理。

2村庄建设用地规模预测存在的问题分析

2.1村庄建设用地规模预测缺乏由上至下的控制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乡村建设用地相对减少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但对于村庄建设用地规模的预测方式多数是从村庄发展为基本视角,以现状下村庄人均用地指标为准则,同时结合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分需求进行确立,总体来说是建立在需求基础上明确村庄建设用地规模的预测目标。实际上,村庄的建设发展是一个缓慢推进的过程,需要对当前村庄的建设改造实现对建设用地规模的调整,这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来开展。现阶段在缺乏由上至下总体规划控制的背景下,对村庄规划建设用地的调整有很多障碍,比如现阶段村庄用地需求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容易把建设用地规模增大。

2.2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定额法具有不确定性

一是村庄规模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乡村宅基地规模与户籍人口有直接关系,但是村庄户籍人口规模会受到政策、经济发展、资源、农业生产、人口结构等诸多因素影响发生变化。虽然这一问题从国家或区域发展角度可对总趋势做出预判,但真正到每个村庄,如果用带眷系数法、综合增长率、剩余劳动力转移等方法进行人口预测,无法确保村庄人口预测的有效性,所以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定额法的预测存在不确定性。二是不同地区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存在差异化,即使同属于一个县区,往往也会受到存在地理区位、地形地貌因素影响产生差异,所以不能一概而论。此外村庄建设用地规模的缩减还受到城镇化发展速度、经济人口等因素的制约,如果勉强使用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则需要考量是否具有可操作。

3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村庄建设用地规模

3.1村庄建设用地规模自上而下的总量控制

新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强调约束性指标的逐级传导,从一个整体的角度出发,按照自上而下的思路对建设用地指标进行总量控制和分解下达。其中县级的城乡建设用地指标由市级国土空间规划下发,县域乡村建设用地总规模需要在约束性的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分配。在县(市)级国土空间规划中,常住人口规模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两个预期性的指标,人均城镇建设用地为约束性的指标,在预测常住人口规模及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基础上,由常住人口规模乘以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即得到城镇人口,再乘以人均城镇建设用地即得到城镇建设用地,用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减掉城镇建设用地即可得到乡村建设用地总规模。为防止乡村建设用地总规模被过度压缩,可通过预测规划期末县域乡村户籍人口及人均村庄建设用地指标,估算一个乡村建设用地总规模,从而反向校核上述乡村建设用地总规模的合理性。

3.2村庄建设用地规模自下而上的合理分配

在国土空间规划传导管控指标体系下,乡村建设用地指标是有限资源,应该在村庄之间进行合理的统筹协调和分解配置,使得乡村建设用地指标既集约节约又能满足实际建设需求,达到社会、经济和生态三者综合效益的最大化。调控的关键是如何将乡村建设用地高效配置到不同村庄,这就需要在用地指标分解时制定差别化的配置方案。所谓差别化配置是相对于绝对平等配置而言的,即不能是等量分配或等比例分配,而是在充分承认不同村庄差异化发展基础上的差额分配。要综合考虑村庄的地理区位、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基础设施条件、人口变化、发展趋势等,对上位确定的乡村建设用地总规模进行分配、校核,通过多轮反馈,逐步实现总量基本平衡、上下一致,形成符合地方实际的村庄建设用地规模,从而提高村庄建设用地配置效率,促进乡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3.3将技术地图进行统一

要使村庄规划更科学合理,就必须统一技术地图。从实际发展现状来看,“三调”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基本可以满足空间规划工作的要求,在规划过程中,需要统一地图和绘制蓝图,结合空间规划技术的指导完善相应的流程。技术图主要以第三次调查数据和最新年度土地利用变化数据为基础,然后采用双评价法进行验证和验证。在验证和验证过程中,需要多次修改,以保证地图的科学合理性。三调数据、双评体系基本解决了最基础数据和工作图不统一的问题。目前部分农村第三次调查数据不够准确,将直接导致后期布局规划的偏差。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做好空间规划中的地图绘制工作。

3.4注重空间价值的增值

在村庄规划过程中,必须以空间增值价值为前提。村庄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必须始终以村庄空间资源资产的增值为基础,从而更好地对村庄空间进行整体优化和调整。乡村地区的发展与城市的发展有一定的差异。在规划过程中,要以村域发展实际为前提,真正实现耕地集中、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态环境优美的发展目标。上述规划建设完成后,村庄的空间资源资产价值可在原有基础上大幅提升,既夯实了村庄规划的实用性,又有效提高了村庄土地和房地产的价值,进一步促进农村快速发展。同时,农村人民生活水平也能得到有效提高。

结束语

传统村庄建设用地规划很难符合乡村的发展的需求,在国土空间规划的角度下,使用发展潜力的规划方法,可以对村庄的发展需求进行全面分析,并且预见村庄的建设用地需求,并且还能对原本的分配方案进行优化,提升方案的科学性。虽然在实际工作中,对潜力的评估可能并不能完全涵盖实际需求,但是依然可以应用在建设用地规划的校核中,帮助做好对建设用地规划,满足地方的实际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姜莘.基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村庄建设用地规模预测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21(17):252-253.

[2]李慧.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村庄建设用地规模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14):24-26.

[3]艾玉红,董文,吴思,高翔.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村庄建设用地规模研究[J].小城镇建设,2021,39(01):2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