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二甲苯产品市场发展及营销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8
/ 2


对二甲苯产品市场发展及营销对策

李迪

中国石化化工销售有限公司华北分公司

摘要:对二甲苯产品是聚酯产业链的源头,具有重要的产业链引领地位,市场营销存在特殊性。近年来,随着国内大型炼化一体化装置的大规模投产,对二甲苯产品供需格局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对二甲苯产品市场发展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其营销特点,总结出营销对策以应对市场发展变革。

关键词:对二甲苯;聚酯产业链;市场营销;

一、对二甲苯产业链介绍

对二甲苯(PX)是一种重要的芳烃产品,在二甲苯产品中使用量最大。目前主流生产方式是通过原油炼化一体化芳烃联合装置,部分企业通过混合二甲苯(MX)异构化反应制取。PX是聚酯产业链的源头,超过90%用于生产精对苯二甲酸(PTA),PTA与乙二醇(MEG)聚合后生成聚酯类系列产品进入终端消费市场。近年来,在聚酯终端市场的带动下,全球PX产量和消费量快速增长,其中亚洲地区占据了主导地位。随着近期国内大型炼化一体化装置的大量投产,国内PX产量和消费量增长尤为迅猛,预计未来几年仍将保持这一趋势。

二、国内外供需情况分析

1.全球对二甲苯供需情况。至2021年底,全球PX有效产能7129万吨/年,其中亚洲占比83%排名第一,中东及非洲地区占比9%,北美地区近年来无新增产能占比6%。PX生产商高度集中,全球前十名PX生产商产能份额占比60%。其中浙江石化、中石化和恒力石化三家中国企业分列全球前三,PX产能分别达到900万吨/年、637万吨/年、475万吨/年。至2021年底,全球PTA有效产能9683万吨/年,对于原料PX需求量超过6000万吨。PTA生产商同样高度集中,全球前十名PTA生产商产能份额占比63%。其中逸盛和恒力分别为全球PTA前两大生产商,产能分别占比全球总产能17%和12%。

2.国内PX供需情况。至2021年底,国内PX总产能3191万吨/年,占比亚洲总产能的54%,占比全球产能的45%。由于国内PX长期依赖进口,严重影响国内聚酯市场的发展,恒力石化、浙江石化等企业积极向上游挺进,2019-2021三年井喷式投产了PX产能1870万吨,国内资源需求缺口得到极大补充。预计至2025年,国内仍将有超过2000万吨PX新装置投产,届时国内总产能将超过5000万吨。至2021年底,国内PTA总产能6623万吨/年,但整体开工负荷仅有83%附近,对PX表观消费量约3550万吨,其中国内供应量2250万吨,净进口量约1300万吨。PX也是目前国内聚酯产业链中唯一存在供应缺口的产品。

3.国内PX进出口发展情况。2015-2018年,国内PX需求稳步增长,进口依存度逐年攀升,2018年进口量高达1590万吨,进口依存度58%。近三年国内PX产能大幅释放使得PX年进口量持续下降,2021年进口依存度至37%,较2018年下降超20个百分点。从进口地区分布来看,2021年主要进口国依然是韩国、日本、文莱、印度、中国台湾以及东南亚和中亚部分国家。其中韩国为主要进口源,约占总进口量的37%,其次是日本约占比12%,文莱和印度约占9%,中国台湾约占7%,其余地区约占26%。国内PX产品几乎没有出口。

三、市场主要影响因素

1.原油市场走势。近年来,随着恒力石化、浙江石化等炼化一体化装置大量产出PX产品,标志着聚酯行业巨头向上游挺进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原油作为炼化一体化基础原料,在其中扮演着基础支撑的作用。近年来,国家逐步放开原油进口权,浙石化、恒力、盛宏等民营企业均独立获得了原油贸易进口许可。而PX产品价格走势与原油具有高度的关联性,可以说原油的可使用配额和价格直接关系着民营企业的开工负荷和生产成本,也直接影响着PX市场的供应,对于PX市场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2.供需结构调整。随着供给端迎来PX大幅放量,以及未来仍有多套PX新装置有待投产,下游PTA消化新增供给同步扩能的节奏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目前下游聚酯虽产能也在逐步释放,但PTA行业产能大量过剩的局面仍将延续。

尽管目前国内PX尚存在一定进口替代的空间,但在国内PX供需逐步走向平衡和过剩的大背景下,PX行业仍将充满压力和挑战,供应端竞争将日趋激烈,未来数年主要是国内新装置挤压日韩等进口份额,PX进口量将持续大幅下降,聚酯原料行业“马太效应”也将充分显现。

3.聚酯产业链发展。目前中国聚酯产业链仍处于扩张和整合阶段,行业内规模较大的聚酯企业仍在不断新增或收购聚酯产能,同时将自身的产业链向上游原料行业延伸,自给自足的能力越来越强。未来PX-PTA-聚酯产业链将高度一体化,产业协同带来的竞争优势也将更加明显。国内很多小规模、配套单一的PX和PTA装置将面临淘汰,芳烃-聚酯产业链可能最终走向行业头部企业寡头垄断的格局,市场竞争由产品竞争向产业链竞争转变。

四、营销策略应对

1.资源整合和优化布局。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适当开展行业间经营合作,可以快速扩大资源经营规模,提升市场影响力和掌控力,提高市场话语权。PX和PTA行业均为大宗合成纤维原料,客户规模较大,市场相对集中。坚持优势互补为合作基础,互利共赢为合作目标,形成对下游网格化的资源保供,做到平衡资源、稳定渠道和效益盈利的多角度、多维度的相互兼顾,有效提升抗风险能力。同时,利用资源分布多元化的优势,优化资源与下游客户的结构匹配,实现物流到点的优化,通过降低运输成本增加效益。

2.强化SPCP价格影响力。中国石化SPCP月合约价格是目前国内PX市场人民币定价的主流标杆,之外国内还有美金盘公式价格和亚洲合约价格(ACP)两个以美元结算的价格体系。随着民营企业崛起,市场集中度大幅提升,顶替进口的程度也将越来越高。SPCP人民币价格对于引领市场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通过更加科学的定价机制完善SPCP定价体系,提升市场认可度,强化SPCP价格影响力,能更好促进国内企业在竞争中的发挥优势,有效防止市场的过度炒作和投机,维护国内聚酯产业链的长期健康发展。

3.库存经营创效益。2022年上半年,受俄乌冲突等地缘政治影响,国际能源价格飙升,WTI原油从年初的80美元/桶大幅上涨至120美元/桶。对于PX产品而言,其连接原油和聚酯的桥梁属性,直接决定着其价格也将随着原油的涨跌而宽幅波动,因此恰当的库存经营操作尤为必要。要紧盯原油和上下游行业的发展动态,及时掌握市场变化以及下游客户需求,加强对市场分析研判的深度和准度,动态调节库存,通过及时的应变操作创造库存经营收益。

4.利用金融工具提升抗风险能力。PX可以利用PTA期货和新加坡SGX纸货等金融工具提升抗风险能力。PX供应商可以通过对下游产品PTA期货盘操作实现对现货的风险对冲,同时PTA生产商也可以通过期货盘锁定加工区间。利用新加坡SGX PX纸货操作平台的掉期功能进行套保,一方面可通过销售远期纸货锁定加工区间,另一方面通过销售远期纸货也可达到现货库存套期保值的目的。

5.多元化领域应用。近年来,PX产品应用于对甲基苯甲酸精细化工行业领域快速发展。随着国内经济快速发展、生产技术进步、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原料和资金供应状况的改善、全球化专业分工以及发达国家采取战略转移等策略,我国精细化工行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21年国内对甲基苯甲酸产品约有70%出口到周边及美国等地。未来需进一步开拓PX在高附加值领域的应用,为PX产品长远发展丰富渠道,打开更加广阔的空间。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二甲苯产品发展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广阔,但竞争局面也将日趋激烈,未来需要不断动态调整完善营销策略,提升经营质量,促进聚酯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吴顺余.对二甲苯的市场分析及营销策略[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2,05:76.

[2]尚建平.对二甲苯(PX)液相氧化过程强化与优化[D].华东理工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