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边界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4
/ 2

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边界分析

蔡鑫

湖北宇泰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的开在提升项目建设、建设效率等方面具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为此,为了进一步提升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开展的效率,相关工作人员便需针对全过程跟踪审计这类审计工作模式具有的边界进行深入探究,进而为工程项目落实质量以及落实效益的提升提供更为充分的保障。基于此,本文针对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边界进行深入探究,望能够对相关工作的开展起到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边界分析

在我国社会经济体系不断发展、工程项目建设数量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全过程跟踪审计这类审计模式所具有的应用价值也在不断的提升着。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全过程跟踪审计紧随项目建设的整个过程,相对于传统的事后审计模式来看,全过程跟踪审计具有着明显的动态性,这使得全过程跟踪审计模式的科学应用能够在有效提升审计工作开展效率的同时,为项目建设行为规范性的提升提供更为充分的保障。现阶段,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应用主要具有授权审计以及委托审计两类方式,其在项目建设与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着十分明显的应用价值,特别是在项目建设工程中,全过程跟踪审计模式的应用在提升工程项目建设效率以及管理质量等方面具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但是,在应用全过程跟踪审计时,相关工作人员需正确的认识到审计工作行为切不可逾越审计工作本质的职能范围去开展无法有效实施的审计工作,为此,其需将审计边界研究工作的开展重视起来,以此来进一步确保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开展的效率与质量。

  1. 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

  1. 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职责

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传统跟踪审计模式的应用过于重视工程造价方面的审计,而全过程跟踪审计则涉及资金应用、项目落实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在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时,审计工作人员需做好资金、进度以及相关政策的落实效果等审查工作,其工作重点为工程项目建设各方建设行为规范性、合法性的审计,在此过程中,由于审计工作涉及资金、政策等多个方面,致使审计内容完善以及审计边界研究等工作的开展价值得以不断提升[1]。现阶段,在落实审计边界研究工作时,审计工作人员首先要做的便是全过程跟踪审计职责的明确工作,在工程项目落实过程中,全过程跟踪审计具有的主要职责为监督与管理,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职责明确后,审计工作人员还需针对合同这类跟踪审计载体进行深入研究,进而为后续边界分析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1. 合同分析

在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合同具有的主要作用为明确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的开展内容,因此,在落实全过程跟踪审计边界分析工作时,合同分析具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合同属于业主授权的具体表现之一,全过程跟踪审计所具有的边界通常与合同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这是因为,合同属于审计内容、审计规范的载体,而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的开展只有在严格遵循审计内容、规范的基础上才能够进一步确保审计工作开展的规范性,因此,合同也就与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各个边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性[2]

  1. 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边界分析

  1. 法律边界

在工程项目中,全过程跟踪审计具有的法律边界在本质上指的就是审计工作在落实过程中所要遵守的法律法规以及规范性规章的总称。结合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工程项目的落实周期较长,致使工程项目的开展往往会涉及安全、资金、环境等多个方面的法律法规,因此,在落实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时,审计工作人员如何在明确审计工作法律规范的基础上将其合理的应用到工程项目中去将会对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开展的效果造成十分直接的影响[3]。从工程项目建设活动开展的角度来看,全过程跟踪审计需遵守的法律规范是相对较多的,而这些领域不同、范围不同的法律法规之间极易产生矛盾问题,加之不同人员在同一法律法规的理解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致使全过程跟踪审计法律边界的分析工作变得尤为重要。通常情况下,凡是与工程项目建设存在联系的法律法规都属于跟踪审计工作需遵守的法规内容,但是,在此背景下如若审计单位自身的综合能力水平较低便极易导致法律法规落实效果不佳等负面问题,这时审计工作人员在落实跟踪审计工作时则极有可能出现审计无限边界等问题,最终严重的限制了工程项目建设活动开展的效率与质量。为此,在落实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时,审计单位需精准的把控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法律边界,并将行业法规与工程项目建设法规一同重视起来,从而在有效提升审计工作行为规范性的同时,确保审计对象能够在严格尊重相关法规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工程项目的落实效率[4]

  1. 权限边界

从法律的角度来看,法律予以了审计单位相应的审计权利,审计单位审计权利的来源主要来自于国家审计机构的授权以及项目建设单位的委托等方面,全过程跟踪审计权限问题主要表现在授权不明或超越权限的情况下开展审计工作等方面。分开来看,在其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中,授权不明极易导致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初选审计技术风险问题,而越权现象的出现则以及导致审计工作人员出现职业道德风险问题,这些问题本质上都属于权限边界不清。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在工程项目建设活动开展过程中,为了能够在有效避免项目漏洞的同时提升项目管理工作开展的效率,审计单位则需在正确认识自身身份的基础上,以第三方的角色参与到工程项目中去,从而在针对项目建设施工行为、工程整体造价等方面进行科学监督的同时,为工程项目规范化、高效化开展目标的实现提供更为充分的保障。其次,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人员如若发现项目建设行为存在问题,其便需及时的与项目建设单位进行沟通交流,并以书面报告的形式将项目建设问题提交至建设单位,从而进一步确保项目建设的效率与质量,但是,在此过程中审计单位切不可出现直接干预项目建设活动的现象出现

[5]。基于此,在开展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时,审计单位需在科学明确自身工作职责的基础上,正确的认识到自身所具有的职能为监督职能而并非是管理职能,并在确保审计工作合法性、独立性的同时,将全过程跟踪审计更加有效的落实到工程项目中去。在当前社会,审计权限由法律法规与合同两方面内容约束,这使得审计权利的使用通常会遭受法律与道德层面的一同约束,在此过程中,审计单位还需正确的认识到自身审计工作的开展主要为了在及时发现项目落实问题的同时为建设单位提供问题的应对建议。由此可见,审计工作所具有的主要功能为服务而并非是解决项目落实问题,这也就代表着工程项目落实过程中,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的开展具有着明显的权限边界限制。

  1. 结语

综上所述,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边界是否明确将会对审计工作的开展效率造成十分直接的影响,为此,审计单位需将边界分析工作落实到实处,进而为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开展价值的充分发挥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此过程中,审计单位需正确的认识到全过程跟踪审计边界是由相关法律或合同进行认定的,因此,其需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合同来科学明确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边界的同时,切实履行自身的工作职责。

参考文献:

[1]杨林海.建筑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的问题分析与发展建议[J].住宅与房地产,2021(36):57-58.

[2]包润华.建筑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的主要内容和控制重点[J].住宅与房地产,2018(09):44.

[3]吴伟霞.浅谈建筑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的主要内容和控制重点[J].时代金融,2018(15):228-229.

[4]李海青.研究建筑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中的问题及优化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9(09):167-168.

[5]海晓凤.高校建设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效果的模糊综合评价[J].山西建筑,2017,43(18):235-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