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1
/ 2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张春雷

松原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邮编: 138000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四肢骨折患者采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抽选研究样本为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68例四肢骨折患者,采用病历号数字表随机分组为研究组(n=34)、对照组(n=34)。对照组患者为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研究组患者为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各项指标。结果:对比两组术后关节功能优良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肢骨折患者采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效果显著,可全面推广应用。

关键词:锁定加压钢板;四肢骨折;临床疗效


四肢骨折患者伤情较重,可导致骨折区域血管、神经及脏器损伤,需及时治疗干预。临床治疗四肢骨折的常规方案为骨折端复位后采用夹板、石膏外固定,其主要缺陷为恢复周期较长,部分粉碎性骨折患者关节面不稳定,采用该方案治疗无法达到理想的解剖复位效果[1]。锁定加压钢板为临床治疗四肢骨折的全新方案,本研究择取本院四肢骨折患者为样本,讨论分析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选研究样本为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68例四肢骨折患者,采用病历号数字表随机分组为研究组(n=34)、对照组(n=34)。研究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区间范围22-68岁,平均(45.29±3.75)岁,依据AO分型标准,A型18例,B型16例。对照组男21例,女13例,年龄区间范围24-67岁,平均(45.22±3.79)岁,依据AO分型标准,A型17例,B型17例。全部患者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四肢骨折,签署研究同意书,基础资料对比统计学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为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复位骨折端后剥离局部骨膜,于骨折部位后方区域套入骨折固定器,骨面上安置钢板,钻孔后拧入螺钉,术后常规抗感染治疗。

研究组患者为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术前稳定骨折端并行石膏外固定,以避免周边组织损伤加重。麻醉方案为全身麻醉,麻醉起效后选择患者骨折远端或近端区域设置纵向手术切口,长度约为2-3cm。于深筋膜下骨膜外区域置入骨膜剥离子,妥善分离软组织,使对应区域形成隧道。C臂机透视下置入钢板,并将其调整至适宜位置,近端及远端均置入1枚螺钉。C臂机透视下观察骨折复位情况,确认无异常后于近端、远端置入2-4枚锁定螺钉,完成操作后缝合手术切口。

1.3评价标准

(1)对比两组术后6个月关节功能优良率,评估标准参照Johner-Wruh功能分级标准,优为无血管神经损伤及骨折畸形,无疼痛及感染,生活可自理;良为骨折内翻或外翻2-5°,轻度神经血管损伤,日常活动轻度受限;其他临床表现评估为差。关节功能优良率=(优+良)/组内患者总例数。(2)统计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SPSS23.0软件分析研究数据,计量资料(62be44ac49dbd_html_a4bcf8561cd69765.gif ±s)为t检验,计数资料%为χ2检验,P<0.05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对比两组术后关节功能优良率

对比两组术后关节功能优良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对比两组术后关节功能优良率(n/%)

组别

优良率

研究组(n=34)

24

6

4

30(88.2)

对照组(n=34)

16

7

11

23(67.6)

χ2




4.191

P值




0.040

2.2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

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

组别

内固定松动

骨不连

并发症发生率

骨折愈合时间(月)

研究组(n=34)

1

0

1(2.9)

5.82±1.14

对照组(n=34)

4

2

6(17.6)

7.96±2.05

t/χ2



3.981

5.320

P值



0.046

0.000

    1. 讨论

    四肢骨折属于临床常见骨折类型,致伤原因多为交通事故、高空坠落等,患者伤情严重,部分粉碎性骨折患者关节面稳定性降低,并伴有神经、血管及周边组织器官损伤,需及时治疗干预[2]

    临床治疗四肢骨折多采用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术中需剥离骨膜与软组织,极易导致骨坏死或缺血,术后骨折再移位发生率较高,极易合并内固定松动及骨不连等并发症[3]。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为临床治疗四肢骨折的全新方案,可将钢板、螺钉、骨形成统一固定整体,钢板与骨面无压应力,内固定安放及塑形操作简便,可抗弯曲及抗扭转,骨折复位效果良好,且手术创伤轻微,术中无需大范围剥离骨膜与软组织,可避免手术操作影响正中神经,便于患者早期进行康复功能训练,可缩短骨折部位功能恢复时间[4]。同时,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遵循生物学内固定理念,可有效保护骨膜与软组织,有助于降低骨折区域并发症发生率,确保骨折区域血流通畅,进而缩短骨折愈合时间[5]。本研究数据资料显示,研究组患者术后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8.2%,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锁定加压钢板可改善四肢骨折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研究组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加速骨折愈合。

    综上分析,四肢骨折患者采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缩短骨折愈合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全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贵宾. 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在四肢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对VAS评分的影响[J]. 智慧健康,2020,6(36):76-77.

    [2] 赵景飞. 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和普通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对比[J]. 健康之友,2020(24):158.

    [3] 沈国华. 锁定加压钢板与普通钢板螺钉内固定对治疗四肢骨折的疗效对比分析[J]. 医药前沿,2020,10(30):101-103.

    [4] 史超,刘彦博,张莎,等. 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老年四肢骨折患者的效果[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0,24(13):37-40.

    [5] 庞俊峰,劳晨登,黄宗贵,等. 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J]. 临床骨科杂志,2020,23(5):681-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