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造生产线设备维修方法研究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30
/ 2

汽车制造生产线设备维修方法研究分析

覃泽建

身份证号码: :450422198911140558

摘 要:伴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国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汽车以其私密性、便捷性、时效性等优势成为当代社会公众出行主要交通工具,每年售出量不断攀升,因此为进一步满足市场汽车购买需求,相关汽车企业需要不断改进汽车制造技术,同时还应提高汽车制造生产线设备管理水平,基于此,本文将主要围绕汽车制造生产线设备管理,以设备维修为切入点,分析汽车制造生产线设备维修方法,仅为相关学者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汽车制造企业;生产线设备;维修


基于城市现代化建设不断深入,城市交通道路规划愈发完善,人们在出行时可选择的出行方案也愈发多样,而相对于公共交通工具而言,汽车的综合优势较为突出,从而促使私家车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我国汽车保有量也在逐年递增。根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达到3.84亿辆,其中汽车保有量为2.92亿辆,该数据表明我国每3.6个人就拥有一辆车。由此可知,目前汽车制造生产线处于高速运转状态,其中设备在长期作业中难免会发生一系列故障问题,因此为确保汽车制造效率,应基于灵活性原则做好汽车制造生产线设备维修工作。

  1. 汽车制造生产线设备维修流程

结合大量文献资料调查与赖青霖等相关学者研究结果显示现阶段汽车制造生产线设备维修流程为:操作者按照设备点检查表进行日常检查并标记→发现设备异常→将异常上报生产线班长→班长确认→设备报修、软件故障[1]

软件故障→设备软件复位→故障解决。

设备报修→维修人员响应→隐患故障未解决→隐患故障问题升级至设备维修工段长→工段长进行判断协调→组织设备工程师、设备技师进行设备故障综合分析维修及改进→隐患故障未解决→升级至设备维修经理→经理进行判断、协调→组织各部门设备故障维修综合会议→外协/厂家、综合维修→故障解决。

需要注意的是如若故障在升级至维修工段长或升级至设备维修经理前已被解决则不需进行下一流程。

  1. 优化汽车制造生产线设备维修策略

(一)改善汽车制造生产线设备维修模式

根据相关学者研究表明如若在日常工作繁忙且生产线业务较高时进行相关设备维修,会严重阻碍生产线进度,影响汽车制造企业经济效益,还会将工作压力汇聚在一处,无形中加大工作人员工作压力。因此学者通过某汽车制造企业调查,并结合该企业生产线设备维修记录研究发现,该汽车制造企业的后车体生产线设备故障问题分别为:焊钳伺服电机laser2零点位置丢失、机械爪上联轴器磨损严重、各轴伺服电机报警无法复位、生产线误动作不工作、线体抬升机构轴承磨损,伺服报警,依次设备故障维修时间分别为:2021年10月2日(假)、2021年10月3日(假)、2021年10月4日(假)、2021年10月24日(假)、2021年10月31日(假)、2021年11月6日(假),维修时长分别为:130min、130min、120min、80min、95min、160min、260min,维修过程分别为:重新标定物理零点和程序零点、更换电机更换联轴器、未查明具体原因,调整下挡块位置、复位并标原点、检查编码器线电源线,调试PLC程序、抬升机构轴承更换,调整位置和下降距离、拉动厂家调整[2]

调查结果分析表明该企业汽车制造生产线设备维修所采用的就是机会维修模式,由此可见为确保生产线设备维修成效,以及最大限度完善、更新、检修、保养设备可采用机会维修模式,即根据企业实际生产线作业计划,选择空闲时间段开展设备统一检修,例如国家法定节假日期间。

(二)提高汽车制造生产线设备维修整体效值

根据相关学者对总成替换维修模式研究结果显示,该生产线设备维修模式具有全线停机时间短、全线生产效率影响小等优势,在实际维修中侧重结合设备运行方式、作业类型等特征,对设备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故障进行局部构件替换。学者在对某汽车制造企业生产线设备检修表调查研究发现,该企业后车体生产线存在的设备故障问题为:线体抬升更换轴承、D5区域无法正常通讯、70、80工位新装滑台气缸损坏、小车驱动联轴器损坏,维修时间为:2021年7月12日、2021年9月5日、2021年10月4日、2021年10月30日,维修时长为:60min、140min、90min、156min,维修过程为:线体抬升轴承更换、通讯线缆故障,排查更换通讯线缆、连轴位置脱开,更换滑台气缸、更换联轴器及连接杆。通过该企业维修设备类型与维修时间分析可知,所维修的设备多为不能长时间停机设备,一旦该部分设备停止作业将会导致全线等待,因此这类设备维修因诸多特殊因素影响其无法统一在节假日维修,因此采取总成替换维修模式是最佳的设备故障解决方法。此外,学者研究调查发现,采用总成替换维修模式对故障设备进行维修,对比停机大修造成的损失而言,整体效值较高

[3]

  1. 提升汽车制造生产线设备维修效率

对某汽车制造企业维修工作效率开展调查研究,调查内容包括:生产线维修时长、生产线待机时长、设备维修操作手册,调查时间为2021年11月3日,调查结果为:该企业于2021年3月的生产线维修时长高达810分钟,生产线待机时长高达4110分钟,严重降低了该企业后车体生产线工作效率。经过研究分析表明,造成该企业3月份长达4920停产时间的主要原因在于设备维修时间交叉安排不合理、停机等待时间过长以及维修技术文件支撑不完备。基于此,为有效解决该现状,企业管理人员应做好设备维修效率管理工作,从而保障设备能够稳定高效运行,具体实施策略为:一是企业管理者应结合汽车制造生产线实际作业情况以及企业自身业务能力引进先进生产设备;二是定期对原有设备进行淘汰、升级更新管理;三是将每一次设备发生的故障问题、故障原因、故障解决方法、维修时长等均进行详细记录,以便对维修效率进行研究分析以及总结故障维修经验。

  1. 完善汽车制造生产线设备维修检测体系

为加强汽车制造生产线设备维修管理,可以汲取相关企业经验,以设备种类为基础,将汽车制造生产线设备依次划分为关键设备、重要设备、次要设备3个等级。

关键设备。该类设备一旦停工将可能导致全线设备皆处于待机状态,从而致使生产线无法在短期内恢复作业,进而造成人力、物力等企业资源损耗,严重影响企业经济效益[4]

重要设备。相较于关键设备维修难度大而言,重要设备维修时间较短且会在短时间内及时恢复生产线作业,但该类设备一旦出现故障将会导致相关产品出现一定程度的质量问题。

次要设备。从相关学者研究结果显示该类设备在实际运行中很少出现故障问题,即使出现故障也会被及时解决,且不会影响生产线工作效率与产品品质。

当企业将自身所具有的相关设备做好等级分类后,应进一步做好不同等级设备维修方案制定,从通过方案明确不同设备维修方法。针对关键设备需要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从而应用计算机技术快速对设备故障进行定位,并制定最佳的维修计划,进而确保该类设备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恢复作业功能。针对重要设备而言则应侧重定期维修保养,从而及时排除设备潜藏的安全隐患问题。最后针对次要设备可采用随用随修原则。
结束语:

综上所述,根据2019年相关数据调查结果显示某地区下辖市常住人口分别为96.36万人、407.8万人,而汽车拥有量分别高达308.9量/千人与177.5量/千人,与此同时,2019年该地区汽车民用车辆拥有量为673.94万辆,同比增长14.53%,汽车私人车辆拥有量为613.4万辆,同比增长15.36%。而该地区作为我国汽车保有量较少地区之一,其2019年汽车保有量直线上升,由此可见,汽车制造行业发展前景尤为良好,为进一步保持该发展优势应基于当前汽车需求,提高汽车制造生产线设备管理,优化设备维修策略,以此确保生产线作业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向文. 西门子S7-1500 PLC在汽车发动机生产线中的应用[J]. 设备管理与维修,2021(7):119-122.

[2]李红星. 汽车钣金维修工艺及现代化维修设备的应用分析[J]. 时代汽车,2021(3):168-169.

[3]黄文烈. 现代汽车维修现状、技术设备与质量管理[J]. 时代汽车,2021(12):176-177.

[4]罗四春. 汽车制造企业设备维修备件管理优化[J]. 智能城市,2020,6(13):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