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青年思想政治工作之我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30
/ 2

做好青年思想政治工作之我见

刘一凡

河南省交通运输发现集团有限公司南阳分公司内乡收费站

摘要:本文聚焦新时代高校青年思想政治工作,阐述了构建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机制应遵循的原 则,重点从做深思想育人、做优学术育人、做细服务育人、做实文化育人等维度研究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创 新路径,从强化师德师风、改革班导师制度、建设名师工作室等方面探索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机制。

关键词:高校;青年;思想政治工作


一、构建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机制应遵循 的原则

(一)抓好源头,充分调动青年的积极性

一是高校要关心青年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以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建立长效机 制,通过大走访、大落实,切实解决青年在工作、 学习和生活中面临的实际困难,暖人心,提高青年 的积极性和认可度。二是通过加强培训、组织学习考察 等方式提高基层党支部书记的综合素质。政治立场坚定、 业务素质精湛、具有人格影响力的党支部书记可以有效 增强基层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主动作为,发挥工作机制创新的示范性

高校要做好工作开展的整体谋划:一是目标明确, 以抓好青年思想政治工作为根本任务;二是内容丰 富,根据青年教师和青年学生的不同特点,合理安排特 色鲜明的内容,充分发挥各自专长,取得工作实效,为 基层党委树立良好形象,发挥其示范作用。

(三)全面引领,彰显推动中心工作的实效性

党建工作引领中心工作,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倡导奉献精神,找准切入点,通过与日常工作紧密结合 的党建工作开展,将党员与组织的关系进一步拉近。高校党组织不断地用党性激励他们,用感情凝聚他们,用 事业鼓舞他们,对青年做到生活上帮助,政治上关 心,业务上培养,促使青年呈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 面貌,使得二级学院的工作作风、学风、教风不断改善, 推进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推动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

二、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机制的构建

(一)全方位育人工作路径

教师党员践行“不忘共产党员初心,牢记立德树人 使命”,党员领导干部、教师党员、机关党员从不同角 度、以不同形式肩负起“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 方位育人”的责任和担当。面向青年学生,进行系统性 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和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网上思想引领,弘扬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强化 学生修养品性,建设优良的学习生态环境,进一步提升 二级单位的文化软实力。 一是书记引路,做深思想育人。每周固定日由学院 党委书记、副书记等领导班子成员在党员活动室开展“书 记面对面”活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理 想信念教育为核心,通过面对面近距离交流,切实提高 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能力水平,全面促进学生成长 成才。二是教师奉献,做优学术育人。教师党员亮身份, 利用专业特长,免费开展系列讲座,传授学科前沿的新 知识,引导学生准确认识专业内涵,树立正确的专业思 考,为学生遇到的学术难题指点迷津,切实搭建沟通交 流平台,使教师党员在无私奉献中正党心、强党性,充 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三是管理贴心,做细服务育人。 机关党员带领学生党员骨干,寻访具有代表性的红色革 命老区,重温党的光辉历程,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不忘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为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革命初心;选拔具备心理咨询师资 质的辅导员成立心理健康工作室,为学生提供相关咨询 服务,助力学生身心健康。四是艺文浸润,做实文化育 人。面向二级学院全体师生开展“庆祝十九大,图文颂 中华”师生图文书画展等,深入学习、宣传和贯彻党的 十九大精神,通过作品表达对党的热爱。倡导读书好习 惯,鼓励师生每月读一本书,举办读书月活动,引导学 生“回归常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文化育人氛围。

(二)青年教师培养制度改革

一是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以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 院为例,通过持续开展“利公达人”评选表彰活动(“利 公达人”专指基于自身的能力、爱好和责任,长期坚持 为集体和师生提供帮助和服务,勇于担当、善于协作、 不计名利、无私奉献、群众认可的人),以先进典型为 榜样,大力弘扬师德师风、推进“全员育人”。连续几 届的评选,涌现出了一批为学院发展无私奉献的一线教 师,这些优秀代表为青年人的成长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 领效果。

二是改革班导师制度。把“三困生”(学业困 难学生、心理困难学生、生活困难学生)的教育帮扶作 为班导师的核心工作内容,班导师应深入了解学生思想 动态及学习、生活状况,与年级辅导员保持联系,共同 建立“三困生”档案,有针对性地对“三困生”开展学 业指导、谈心谈话、听课查课等教育帮扶工作,实现青 年学生和青年教师共成长的双赢局面。

三是建设“耕耘 坊”名师工作室。名师团队由一批学术水平高、热心服 务的教授为主组成,通过开展教学交流、培训、论坛、 沙龙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对青年教师的成长进行指导, 促进青年教师参与教育教学研究,同时开展一些与统战 有关的活动,使青年教师尤其是一批海归教师了解我国 的多党合作制度,广泛凝聚共识,画大同心圆。四是推 进为“引路人”引路。关注青年教师的培养,对青年教 师寄予四个“度”的期望:一是潜心问道,积淀教学业 务的厚度;二是勇于突破,攀升科研创新的高度;三是 关爱学生,传递立德树人的温度;四是融入大势,保持 担当奉献的亮度。

三、经验启示

3.1努力创新工作载体,全方位促进青年教师 发展

通过创新工作载体,把思政工作之“盐”融入日常 教育之“水”。通过“马克思主义·青年说”系列活动、 高雅艺术进校园等艺术形式,让师生长才干、受教育。 “赛场上的思政课”把思政教育搬到科创竞赛中,通过 组织“挑战杯”“互联网 +”大赛等,激发师生创新创 造活力。“行走的思政课”把思政教育融入读书分享会 等,让师生在校园内随处都能遇到思政课。通过面对面 座谈、集中宣讲报告、实地学习参观、海报展览、新媒 体推送等多种方式,开展对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 时间、空间相对灵活,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影响力显著增强,青年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自豪感 也不断增强。育人先育己,青年教师首先不断加强自身 的党性修养和专业水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进而将 正能量传递给广大学生。此外,通过培养制度的改革和 完善,促进青年教师全面发展。

3.2全面引领中心工作,全过程深入落实立德

树人 将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和学院教学、科研、管理 等工作统筹协调,形成合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院党委委员、教师党支部书记带 头开展课程思政,不断提升教师课程育人水平,营造教 师人人讲育人、课程门门有思政的思政工作氛围,涌现 出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设置教师 - 博士生联合党支部, 促进师生党员之间的交流。学院领导干部坚持每学期深 入青年开展调研,每学期为学生上思政课。完善领 导干部联系党支部、联系班级、联系师生制度,建立党 支部联系点。结合教职工本职工作,为师生搭建了更多、 更灵活的沟通平台,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和谐学院的 建设,同时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育工作的顺利实 施。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需求,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 内容和教学方法;学生通过灵活的交流方式更深切的体 会教师的育人用心,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育人功效事 半功倍,最终实现思想育人、学术育人、服务育人、文 化育人的“全过程”育人目的。

参考文献

[1] 段剑金 . 浅谈网络时代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 工作 [J]. 国际公关 ,20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