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组织氛围对学生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研究现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30
/ 2

高校组织氛围对学生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研究现状

房信妍 姜帆 邢曌华 李明今通讯作者

延边大学护理学院 吉林省延吉市 133000

摘要】从社会学视角,基于社会认知理论,了解高校学生组织氛围及知识共享行为研究现状,明确高校组织氛围对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从高校组织氛围角度提出了促进高校学生知识共享行为的方法及对策。

关键词】知识共享行为;高校组织氛围;社会认知理论

目前,人类已经进入到知识大爆炸的新时代,在开放和共享知识的浪潮中,大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不讨论问题,不进行体验交流和情感交流是很常见的。针对一些学生不愿意分享知识,不会分享知识,不能分享知识的现状,基于社会认知理论,从高校组织氛围的视角出发为促进大学生知识共享行为提出相应策略。

1相关概念

1.1组织氛围

Kurt Lewin提出了组织氛围的概念,他认为考虑理解个体行为之前,要先了解其出现的特定环境,让组织成员直接或间接地感受到他们的环境之后产生的类似情绪被定义为组织氛围[1]。Halpin把学校氛围早期定义为一种学校的感觉,并创造性地与学习适应相关的环境影响因素研究学习的领域[2]

1.2知识共享行为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许多个人和组织认识到,知识是一种无形的资源。但是一个人或一个组织的知识是有限的,为了实现一个有利的目标,便产生了知识共享。Bartol与 Srivastava 认为在分享知识时,知识主要是相互提出的建议[3]。李长玲认为知识共享是通过交流学习,然后将无形的经验观点转化为显性知识[4]

2理论基础

Shape1 会认知理论是由Bandura创立的有关个人行为的理论,他认为人类的行为不仅仅是环境的产物,是作为刺激和回应的中介。个体和个体行为之间以及个体参与的环境的持续互动,个人的认知 (如意图、感受、信念)和环境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控制一个人的行为,任意两者之间都存在着相互影响,并且在不断变化[5],因此,Bandura提出了“三元交互模型”,主体、行为、环境动态双向交互影响(如图1所示)。




图1 三元交互模型

3高校学生知识共享行为现状水平

当高校学生认识到共享的重要性,就会加强社会之间的竞争,更积极地参与知识交流活动,特别是在知识经济、信息技术领域。然而,一些大学生还存在学习没有结果,不愿分享或没有分享知识的能力的人,分析原因:一是知识的主人和接受知识者的传播方式、理解限度都不相同。二是由于知识的特点(隐性、显性等),缺乏知识共享的基础,大学生之间的知识共享可能不会成功。最后,作为一种知识的产生、传播、创新、应用于大学的集合,知识是其核心资源之一,特别是对科研学校来说,科学研究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利益。一些大学生由于知识共享的意识薄弱,缺乏利他主义,担心与其他人分享核心知识使自己的利益受到威胁,不愿与他人分享知识。到目前为止,关于大学生之间创造力分享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例如,邓方云和谈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60.35%的大学生不愿意与他人共享核心知识,大学生知识共享水平总体一般,呈现中等水平[6]

4高校组织氛围对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研究现状

根据前面的分析,我们主要探讨教师教学氛围、物质氛围、课堂氛围和同伴关系氛围对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1教学氛围 良好的教师教学氛围可以有效地促进知识共享行为,课堂主要是由教师驱动的,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交流,因此对提供知识行为没有很大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持续交流和发展的过程。2物质氛围 物质氛围的建立主要是指学校环境的建设,如建筑、内部、景观等,以及来自不同高校的文化交流舞台,如学校报纸和大学文化产品的传播。良好的环境建设对于塑造政治教育和性格的影响至关重要。3课堂氛围 良好的课堂氛围会引起学生们的求知欲,会更加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课堂气氛的和谐是有效学习环境的重要特征,借助良好的课堂氛围的帮助可以使组织内知识共享氛围将更加开放。4同伴关系氛围 良好的同伴关系氛围是同辈力量的一种体现,知识共享的行为是沟通的过程,教师的行为为学生树立了促进知识共享行为的榜样,与同伴的关系对学生知识共享的意愿有重大影响。

5促进高校组织内知识共享行为的对策

1改善高校组织教师氛围 加强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体验人生、行为、情感、价值等,符合教师的交流目标和影响,从而培养学生道德生活和人格发展,达到知识共享、共识和共进的境界[7]

2创造良好的物质氛围 加强图书馆的建设,学生不仅在图书馆学习,在特定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这些教育环境中所包含的文化、精神,在不知不觉中,净化学生的心,从而达到实现理想以及知识共享行为目的。

3营造友好的课堂氛围 使用舒适的课堂气氛驱动学生学习和分享的欲望,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大胆的想象力和潜力用来获得创造知识的思想,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的学生学会解决问题与知识水平越高,获得知识的程度就越高。

4同伴关系氛围 班级成员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在活动过程中能够营造积极的班级氛围,以增进同伴之间的了解,建立多层次的同伴关系,体现同伴群体的社会价值,拉近同学之间的关系和友谊,来促进知识共享行为的发生。

小结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在组织环境层面,高校组织氛围是知识共享行为的预测因子,高校组织氛围通过教师教学氛围、物质氛围、课堂氛围和同伴关系氛围等对知识共享行为产生影响。但尚缺乏大样本现况调查研究数据的支撑。今后应不断开展不同地区不同层次高校大学生知识共享行为影响因素研究,为建构高校大学生知识共享行为促进体系,开展干预研究。

参考文献

[1] Litwin G H, Stringer R A . Motiv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climate[J].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968, 82(4):1220-1235.

[2] Halpin A W .Theory and research in administration[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966, 4(1).

[3] Bartol K M, Srivastava A. Encouraging Knowledge Sharing: The Role of Organizational Reward Systems[J]. Journal of Leadership & Organizational Studies, 2002, 9(1):64-76.

[4] 李长玲. 隐性知识共享的障碍及其对策分析[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5(2): 129-131.

[5] Bandura A, Freeman W H, Lightsey R. Self-Efficacy: The Exercise of Control[J]. Journal of Cognitive Psychotherapy, 1997.

Electronic Library, 2013, 31(2):226-243.

[6] 邓方云,谈甄. 大学生知识共享的现状及问题研究[J]. 皖西学院学报, 2011, 27(2): 152-154.

[7] 黄书琴. 课堂教学——教师和学生一同享受成长的快乐[J]. 新课程学习(上), 2012(6): 176.作者简介:房信妍(1997.06-)女,硕士,民族:朝鲜族,籍贯:吉林省延吉市,研究方向:护理教育方向。

通讯作者:李明今(1969-),女,朝鲜族,硕士学位,教授,研究方向:社区护理,护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