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30
/ 2

对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分析

李重阳

辽宁省肿瘤医院


【摘要】目的:分析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并发症防治方法。方法:本文病历筛选在我医院接受经外周穿刺(PICC)患者56例,将纳入的病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中的人数为28例,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则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将两组最终取得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护理后两组各项指标结果比较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情绪也得到及时改善,依从性明显增强,护理期间发生的导管并发症较少,最终患者对此次护理管理满意度较高,两组数据结果对比差值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PICC置管患者护理中开展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临床护理管理质量,增强患者的身心舒适度和配合度,减少导管使用并发症发生概率,提高患者的置管使用安全性及效果。

【关键词】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并发症;防治方法;效果分析 


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是临床针对长期输液患者能采取的一种输液通路方式,但由于PICC置管属于侵入性操作,若日常护理不当极易发生穿刺点出血或血肿、导管阻塞、导管移位或脱出、静脉炎以及感染等并发症,因此会严重影响患者最终导管使用效果及安全性[1]。为此,本文中将预见性护理干预运用在经外周穿刺PICC置管并发症防治中的应用效果,具体详情已在文中叙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筛选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我院接收的经外周穿刺PICC置管患者56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的病例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有28例,观察组男女人数为15/13例,平均年龄为(59.5±2.3)岁;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6例/12例,平均年龄为(59.0±2.2)岁,组间一般资料对比差值显示(P>0.05)存在临床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做好穿刺部卫生管理以及导管固定处理,同时要告知患者使用期间的相关注意事项。观察组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1)风险评估:首先要对患者和临床护理中存在的各类风险因素进行评估掌握,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出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同时加强护理人员的岗位学习,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以及岗位责任意识。(2)置管护理:要耐心告知患者PICC置管流程以及作用,解答患者提出的各项疑问,缓解患者的过度紧张情绪,增强患者配合度。在穿刺过程中要加强各环节的卫生管理以及对患者的情绪安抚,以便提高穿刺成功率,避免反复穿刺损伤患者血管以及增加疼痛。(3)并发症预防:尽量使用硅胶细孔PICC,置管后一天内换药一次,之后两周换药一次,日常护理中各环节要达到无菌操作标准,避免静脉炎发生;置管后一天内要告知患者不可活动穿刺臂,并使用无菌纱布进行加压固定,减少穿刺点出血及血肿现象发生;同时要加强巡查力度,及时了解患者导管固定情况以及使用情况,告知患者和家属在日常使用过程中不可对导管进行牵拉和压折,避免发生脱落和移位情况;每次输液后要及时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和正压封管,减少堵管现象发生[2]

1.3护理效果判定标准

(1)通过调查问卷表评定两组患者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单项指标分值为10分,得分越高表示指标越好。(2)使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对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焦虑程度进行评定,无焦虑分值为0-6分,轻度焦虑分值为7-20分,中度焦虑为21-28分,重度焦虑为高于29分。(3)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护理期间导管并发症率。

1.4统计方法

SPSS20.0为此次研究的统计学软件,计量数据对比使用(62bd47db172d0_html_1fd5ae32fa445ab9.gif ±s)进行描述,运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用n(%)进行描述与x²检验,当两组数据结果比较后显示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的各项评分指标对比差值显示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各指标结果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焦虑情绪和依从性均得到显著改善,护理期间导管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最终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评分也较高,两组指标对比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1、表2。

1两组各指标对比情况(n=2862bd47db172d0_html_1fd5ae32fa445ab9.gif±s)

焦虑情绪/

护理依从性/

护理满意度/

组别

实施前

实施后

实施前

实施后

实施后

观察组

18.6±2.3

10.4±1.4

6.2±0.2

9.4±0.6

9.5±0.4

对照组

18.7±2.4

15.6±1.6

6.3±0.4

8.3±0.5

8.6±0.3

T

0.1779

14.4699

1.1832

7.4525

9.5247

P

0.8593

0.0000

0.2419

0.0000

0.0000

2组间导管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详情(n%)

组别

例数

静脉炎

导管堵塞

导管脱落

药物外渗

感染

风险事件发生率/%

观察组

28

1

0

0

0

0

1(3.6)

对照组

28

1

1

2

1

1

6(21.4)







4.0816

P







0.0433

3讨论

PICC输液方式在临床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率较高,该方式具有操作简单、保留时间长、创伤性小和输液安全性高等优点。因此对临床广泛应用于肿瘤或长期输液患者的治疗当中,但由于输液方式属于侵入性操作,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常会受到患者负性情绪、依从性差以及临床护理管理不当等因素影响,从而增加患者导管使用并发症发生概率,影响最终患者的疾病控制效果[3]。为此,本次研究中对PICC置管患者开展了预见性护理干预,并取得了较好的干预效果。在护理管理中通过加强置管前的风险识别,及时掌握患者和临床中存在的各类风险因素,因此能够制定出针对性的合理护理方案[4];并通过加强对患者的认知教育以及情绪安抚工作,及时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缓解患者过度紧张焦虑情绪,提升患者的配合度。在制管过程中通过加强操作技术、情绪安抚以及卫生管理等,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对患者静脉造成的损伤;置管后通过加强每日监护力度、无菌操作标准、健康指导以及各类并发症的预防关于措施,最终可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减少患者置管并发症发生概率,提高导管使用寿命及安全性[5]

综上所述,将预见性护理应用于经外周穿刺PICC置管患者护理管理中,对于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减少导管并发症发生和提高导管使用安全性起着关键性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白石,郑桑萍.白血病PICC相关并发症预防中集束化护理的应用效果[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33(17):2918-2920.

  2. 李凤玲,孙伟,康蓓蓓,王彩霞,赵丽丽.循证护理对PICC置管后相关并发症的预防作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1):312-313.

  3. 李春香,刘娟,何苗.PDCA护理管理对PICC置管患者并发症预防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9,20(8):753-756.

  4. 窦启金.护理风险管理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治疗及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9,26(6):113-115.

  5. 赵文娟.PICC的临床干预进展[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1,27(4):22-162.

作者简介:李重阳,1989.09.09,女,汉,辽宁沈阳 护师 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