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的中医预防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9
/ 2

流行性感冒的中医预防研究

王丹红

烟台市奇山医院山东烟台 264000

摘要:流行性感冒是最为常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是因为感染流感病毒而引发的急性呼吸道疾病,简称流感。该病传播途径主要是接触性、空气等方式传播。传播性较高、传播范围较广且具有一定危害性,患病后症状多表现为高热、恶寒、头痛、全身酸痛、乏力等全身性中毒症状,同时可伴有流涕、流泪、咳嗽、咽痛等。部分患者在短时间内会出现自愈的情况,但会伴有各种急性并发症,例如中耳炎、鼻窦炎以及气管炎等,所以一旦患病不能忽视。现目前,西医针对流行性感冒尚且无特异性治疗方案,应用利巴韦林、金刚烷胺等药物其用药不良反应较多,用药安全性不高。近些年来,中医预防手段针对流行性感冒的诊疗取得了较佳的进展,同时也受到广大群众及临床医学者的推崇。

关键词:流行性感冒;中医;预防;研究



前言:流行性感冒在临床上简称为流感,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传染性疾病且在各个年龄段的人群都有感染的可能性,对人们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带来不良影响!一旦人们罹患本种疾病,若没有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不仅导致患者病情越来越严重,而且会发生其他疾病或并发症。那什么是流感呢?流感发生的病因病机有哪些?如何进行辨证论治?接下来,本文将从中医角度展开详尽的解答。

1什么是流行性感冒呢?

流行性感冒在临床上属于常见的呼吸内科疾病之一,该病主要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并具有高发病率和容易传染等特点。流感也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感染后患者会出现畏寒、高热、乏力、咽痛、头痛、全身肌肉酸痛、咳嗽、咳痰等症状。流感可以分为以下4种临床常见类型:即甲型、乙型、丙型、单纯型,患者感染流感病毒后也具有一定的自限性且大都经5-10天后方可自愈。但少部分患者可能进展为重症肺炎,若本类患者病情急剧加重且未足够重视和精准治疗,患者可迅速出现ARDS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及多器官功能衰竭,严重者会导致患者死亡,给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在国内每年春季、冬季是流感的高发季节,容易发生流感在局部地区流行。流感主要通过空气飞沫、气溶胶、人与人之间的以及人与污染物品的接触等方式进行传播。

2流行性感冒的病因病机

中医将流行性感冒归属于“温病”“时行感冒”“疫病”的范畴,并提出感冒是由于时行病毒与六淫侵入机体所致,风邪是染病的主因。风邪通常与当令时期结合伤人,例如春季风热、夏季暑湿、秋季燥气以及冬季风寒。非时之气结合时行病毒容易导致流感发生,并且具有较高的传染性,不限季节。春季风寒交侵,冬季形成暖冬,如若在寒反暖的阶段,人体不能适应、调节,从而导致病邪自皮肤肌理、口鼻处入侵,卫表失和导致流感暴发。中医学家认为流感的特征主要是以六淫为患,同时又夹杂湿邪,传播特点则与“暑之特性”存在密切相关,并提出流感的发生是因寒疫病毒与热疫病毒侵入人体所致。由于人体质各有不同,加上时令也有所不同,所以出现的症状表现也会不尽相同,治疗应辨证论治。

3流行性感冒的中医预防措施

3.1中药熏洗疗法

中药熏洗疗法是利用药汤熏蒸淋洗患者身体的某一部位,同时借助热力打开患者熏洗部位皮肤毛孔,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及淋巴加速循环,使药物更易进入患者体内,提高治疗效果的一种外治疗法。黄培颖等自拟疏风退热散(荆芥、防风、艾叶、紫苏叶、桂枝、鸡血藤)熏洗双足部辅助治疗流行性感冒,与口服奥司他韦胶囊相比,可有效降低流感患者的体温,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与单纯西医治疗疗效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3.2艾灸

艾灸是将点燃的艾条置于施术部位,借助于火的温热刺激达到疏通经脉、散寒止痛目的的一种中医特色治疗方法。《医学入门》曰: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钟伟丽等将60例咳嗽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无烟艾灸进行干预,结果表明观察组能有效改善患儿咳嗽等症状,有效率达93.33%。

3.4灌肠

中药灌肠是将药液灌入肠道,利用肠壁的吸收功能,将药物的有效成分吸收入血,通过血液循环迅速到达全身,以达到治病目的。王叶芳等将85例乙型流行性感冒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灌肠;实验证明:治疗组不仅疗效高,在改善发热、咽痛等主症和咳嗽、鼻塞流涕等次症持续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杨震教授在治疗小儿流感高热不退时,予以银翘承气汤直肠给药,能够有效缓解发热及腹痛等症状。

3.5中药帖贴敷

使用中药泥胶敷贴,贴在前额及颈部。其主要成分有甘油、薄荷脑等。有退热醒脑作用,可把中草药直接放在患处,通过皮肤表层吸收,使其药物直达病灶,更快发挥药效,方法安全且副作用很小,在贴敷的过程中,可随时观察以便及时加减药物,也可在发生异常情况时随时更换药物。因贴敷在患处的药物可直达病灶,贴敷在穴位的药物,通过穴位的刺激,还能起到舒经通络,促进血液循环等。

3.6推拿治疗

既五经(五经推拿),推五经有推、旋推两种手法。第一,直推:泻法(或清法)以大拇指螺纹面从小儿手指螺纹面向指根方向作直线推动,须连续而快速地推动,从指根退回螺纹面时不用力。直推法有清热泻实的作用,用于实证。第二,旋推:补法,以大拇指螺纹面在小儿手指螺纹面作顺时针方向推动,推动1圈为推1次,须连续而快速地推动。旋推法有温阳补虚的作用,用于虚证。推动频率为每分钟200次左右,推动节律要均匀,力度适中,以顺利推动并保持规定的频率为宜。

3.7火龙罐疗法

督脉为“阳脉之海”,督领全身阳气,统帅诸阳经。《素问·热论》中:“巨阳者,诸阳之属也。其脉连于风府,故为诸阳主气也。”足太阳膀胱经主持人身诸阳之气,在这两条经脉循行上采用推法(将罐口抬起15°左右再推),有助于祛风散寒,激荡阳气。刮法(有推刮和回旋刮,即刮即消)则适用于颈项部、肩部、背部等处,具有发散解表、温通经络、舒筋活血、解痉止痛的功效,主治发热、头痛、颈项强痛等症。曾秀娣认为于风池、风府施以刮法、拔罐可以引风外出,使邪有出路。《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传尸骨蒸劳,肺痿咳嗽。”点按肺俞穴有利于宣降肺气,化痰止咳。《针灸甲乙经》云“风眩头痛,鼻不利,时嚏,清涕自出,风门主之。”风门为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的交会穴,位于第2胸椎棘突以下,古代医家认为风门穴为风寒入侵机体之门户,所以风门穴可治疗风寒犯肺所引起的风寒咳嗽。大椎为督脉、手足三阳经交会穴,多用灸法并辅以点、推法,有利于解表散寒。因此,火龙罐疗法可以温经通络、祛风散寒,迅速缓解风寒感冒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恢复。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临床予以流行性感冒患者中医药治疗,需要结合其实际病状表现和情况,并通过实时分析,采取适合的中医预防措施,以此来适应及时的病情需要。另外,在此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进行适量的运动锻炼,提升机体抗病能力,在感冒流行时节应避免到人群较多或是密闭的空间过久逗留。

参考文献:

[1]陆丽芳.中医中药治疗及护理干预在对流行性感冒患者中应用效果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20,36(03):355-358.

[2]李立,赵静,姜帆,寇爽,高原,吕诚,姜森,王燕平,吕爱平.流行性感冒中医药预防方法概况[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5,21(08):1055-1058.

[3]李董男.从金元四大家理论探讨“扶正祛邪”辨治疫病思路[J].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2020,37(03):69-72+75.

[4]王冰,马锦地,王至婉,李建生.现代名老中医诊治流感的概述[J].中医临床研究,2015,7(36):8-10+12.

[5]邬颖菲.中药内服联合护理干预辨治小儿流行性感冒效果分析[J].新中医,2015,47(02):280-282.

[6]黄运柒.磷酸奧司他韦联合板蓝根颗粒治疗甲型H1N1流感疗效观察与护理探讨[J].海峡药学,2019,31(01):23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