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在中药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7
/ 2

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在中药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彭帮美

中铁阜阳医院 236000

摘要:目的:分析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在中药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9年9月~2021年9月为回顾研究的具体时限,以实施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的280例为观察组并以未实施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的280例为对照组,针对两组药品配发及换退情况做差异分析并对比两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配发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退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其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在中药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好于常规管理,主要体现在药品的配发更为准确且退换的情况相对更少,整体满意度相对更高。

关键词:规范化管理;中药房管理;中药配伍;药物储藏


药剂科是我院之中最为重要的功能科室,其主要工作是为各科室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高效、安全且经济成本较低的各类药物,同时还要根据医院相关规定以及医疗行为准则来制定用药目录及用药计划,且绝大部分医疗机构中的药剂科都担负着药物管理及检验的重大职责,通过结合临床经验来做出引进或淘汰某些药品的决定,由此可见药剂科的管理工作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用药安全以及医院的服务水平。中药房管理需要从中药配伍、发放、储存及管理等多个环节入手[1],任何一个环节出现误差都可能导致患者生命安全受到威胁,为提高中药房管理工作的效率及效果,现阶段绝大多数医院都已经结合实际情况实施了行之有效的规范化管理方案,而本次研究为深入探究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在中药房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选定了2019年9月~2021年9月为回顾研究时间,并按照管理方法进行常规分组,以实际工作效果及满意度情况来加以说明,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回顾对比分析法,以2019年9月~2021年9月为具体研究时间,以在此期间未实施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的280例为对照组,并以实施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的280例为观察组,分析两组样本的基础资料并进行差异对比,得到的p>0.05,即无统计学意义,数据如下:对照组中男性162例、女性118例,最大年龄65岁、最小25岁,其均值为(42.13±2.81)岁,而观察组中男性182例、女性98例,年龄范围为20~70岁且平均(39.62±3.34)岁。

1.2方法

1.2.1对照组:进行常规中药房管理,严格按照管理流程进行且所有药物均由专门的供应商提供,加强运输管理,并在药品入库之前进行随机抽样检查,符合要求及标准的方可入库,入库后做常规分类摆放与管理,当患者拿着本院开具的药方前来取药时应当注意药物配伍,对于字迹不清处及时与医师进行核对,配药全程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分配药品时应再次核对患者姓名及基础信息,同时对药品使用方法及剂量再次进行强调,叮嘱患者有不适症状应立即到医院复诊。

1.2.2观察组:进行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其主要管理措施如下:

  1. 购药环节的管理:明确药物购进的原则,选购行为需要综合考虑国家相关标准及医院实际情况,不仅要考虑到药物本身的质量,还需要考虑到经济成本等问题,其购药环节应当由专门的中药采购员负责,且该采购员必须具备相应的中药专业知识,同时还对其独立购药经验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购药员应当能够辨别各中药材的性状及特征等信息,同时还应当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即能够独立并妥善的处理购药环节中存在的管理问题。

  2. 购药渠道的管理:医院都是以招标合同的方法选定购药渠道,中标后,购药员及科室负责人必须再次对药物供应商的资质及营业执照进行全面的考察,进而从源头上确保药物的质量,且一切购药行为都需要严格遵循我院现行的中药选购规范,在药物入库之前必须对药物进行质量验收,只有符合临床要求及标准的药物才可入库。

  3. 处方质量的管理:严格按照《医院中药饮片管理规范》执行,定期对中药饮品的质量进行评估,进而依据评估结果做出适当的调整,中药饮片在装斗之时需要先清斗再认真核对,严格避免错斗及串斗,确保计量器具符合相关部门的标准。为避免超量的发生,调配处方之时应当依据相关调剂规程进行审方与调剂,同时还需小心可能存在的“十八反”(各药物的配伍禁忌)、“十九畏”(部分药性相互冲突)、妊娠禁忌(具有致堕胎的副作用)以及饮食禁忌,执行“双签字”制度,对于可能引起用药安全的处方应重新开具,其中一些药物若无充分用药根据则需避免盲目的配合使用,特殊人群需要做特殊考虑,关注药物本身的毒性作用,对用药期间的忌口予以标注。

  4. 药物储藏的管理:药物入库之时应当明确标注生产厂家及使用期限等相关信息,随后进行常规分类,并将以上信息填入纸质及电子档案,对重要性状进行详细的分析,而一些特殊药物应当置于特定的保存环境中,例如易霉变及易挥发类的药物应当加强防晒及防潮处理,将毒性较强的药物单独放置于中药毒麻柜中,除此之外一些药性较为相似的药物与则应当采取分开储存的方法,以此确保药物摆放井然有序且管理工作更加便捷,同时还可以确保药物在存放期间不会发生变质,进而保障药性与药效。

  5. 取药发放的管理:患者取药时要与医师再次核对相关信息,耐心询问患者的病情,强调药物的配伍,注意药物种类及剂量,毒性中药更应严格控制剂量,并指导患者采用妥善的方法进行储存与使用,再次强调药物的用法、用量、疗程及相关注意事项,叮嘱患者不可随意更换药物种类或加用其他药物,即必须严格遵照医嘱。

  6. 人力资源的管理:强调科室人员的专业培养,建立一支具备专业知识、业务能力超强以及综合素养较高的团队,各环节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确保科室人员能够熟悉药物性状及其功效,通过加强实践训练、明确管理制度及综合考评等方式来提高中药房管理工作的效率及效果,明确职责范围,以便在任意环节出现问题时能及时溯源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药物配发及退还情况并分别计算其配发准确率及退换发生率,以自编满意度量表对样本进行主观测评[2]

1.4统计学方法

配发准确率、退换发生率及主观满意度均为计数资料(n,%),借助SPSS 23.0做差异分析时以p<0.05表示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观察组配发准确率及主观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退换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p<0.05,如表1。

表1 中药房管理工作的质量对比(n,%)

组别

配发准确率

退换发生率

主观满意度

观察组(n=280)

98.57(276)

3.93(11)

97.50(273)

对照组(n=280)

89.64(251)

19.29(54)

89.64(251)

X2

9.402

8.587

9.220

p

<0.05

<0.05

<0.05

3讨论

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各医疗机构也实现了现代化及信息化发展,在国家相关部门颁布《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指南》之后,医院中药房的管理工作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中药历史悠久,其疗效也得到临床验证,但不同药物的性状及功效具有明显的差异,且某些药物具备一定的毒性,为此药物配伍更是十分讲究,而中药房的管理工作不仅涉及到药品的入库、分类、存放与管理,同时还包括药物配伍及药品分发等环节,每一个环节的工作质量都直接关系着患者的用药安全,同时也是衡量一个医院综合性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为此必须借助科学管理工具及管理方法,以此来实现中药房管理工作效率及水平的有效提升。

本次研究结果如下:观察组的配发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退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p<0.05,这一结果有效说明经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后可以有效提高药物配发的准确率并减少药物退换的发生率,这也说明了药房服务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且这一结果与郝志明及于振华[3]在2020年中有关中药房工作质量的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即“观察组药物获取准确率为90.00%、药物退换率为20.00%,均优于对照组的70.00%、23.0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印证了重要质量规范化管理对于中药房工作质量提升的重要意义,且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的主观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即两组差异显著,有效说明了经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的患者其主观满意度相对更高,这与患者的用药安全得以提升且中药房服务水平得以改善具有密切的关系,为此该管理模式具有显著的临床推广价值。

综上所述,中药质量规范性管理模式为一种新型管理模式,相较常规管理模式更加强调药物的质量管理工作,不仅强调了购药环节的管理及购药渠道的管理,同时还突出了药物储藏、取药发放及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意义,且本次研究也证实了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在中药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要远远好于常规管理模式,不仅表现为药品的配发更为准确,同时还表现为药物退换的情况相对更少,而患者的整体满意度也得到有效更高,应当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杜才伟.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在中药房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9,31(06):132-133.

  2. 王红玉,赵京红.质量规范化管理在中药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9,v.16;No.402(31):73-74.

  3. 郝志明,于振华.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在中药房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20,015(002):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