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资的特点及其功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7
/ 3

金融投资的特点及其功能

汪洋

格乐大学

摘要:“投资”的概念主要有两类含义:第一类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萨缪尔森在其著作中对这个意义上的“投资”进行了概括。这里的投资指的是投入一定的资本后,又有一些新的有形资本——包括设备、房屋以及库存品等产生了存量上的增加,即只有当真实的资本品被创造出来时,才有投资发生。这个意义上的投资也可称为“实业投资”。“投资”的第二类含义是金融投资,即一种建立在各种金融资产基础上的投资,是非实业的、非直接的、对虚拟的抽象资产的投资,这是西方投资学中所主要探讨的内容。本课程接下来探讨的就是这个意义上的“投资”。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金融投资包括“投资”与“投机”活动。

关键词:金融;特点;功能;投资

一、金融投资的界定及其特征

(一)金融投资的界定

金融投资是投资主体通过购买金融市场上的各类金融资产(主要是有价证券),借以获取收益的经济行为。这里所涉及的金融资产实质上指的是一种经济合约,代表投资者对实业资产所创造的未来现金收入的合法所有权,是附属于实业资产的资产范畴。金融投资的实质是资金所有者和资金使用者的分离,是资产所有权和资产经营权的分离。金融投资更多地表现为间接投资者对企业资产及其经营不具有直接的所有权和控制权,仅凭借持有股票和债券获取一定的收益。但是特殊情况下,企业或个人投资者借助证券市场,通过购买某一企业一定数额的股票,进而控制该企业的生产及经营活动,最终实现扩大生产及经营规模、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并获取经济效益的目的。这种企业并购过程中的投资活动也属于金融投资,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通过企业并购实现企业的扩张目的的投资将越来越多。

(二)金融投资的主要特征

金融投资是相对实业投资而言的一种投资方式,具有广泛的经济内涵。以上几种金融投资,都是以货币资金转化为金融资产,都没有实现为实物资产,因而均没有引起社会再生产的扩大和社会总投资的增加。只有当金融投资被直接投资者运用于实际生产时,才会使社会总投资增加和社会再生产规模扩大。但金融投资之所以成为一种重要的投资形式,主要是因为金融投资把社会闲散资金迅速集中起来,从而形成巨额资金流入直接投资者手中,这就必然会加速和扩大直接投资的规模,促进经济的增长。随着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高度完善,银行和信用的作用越来越大,金融市场越来越成熟完善,股份企业越来越普遍,金融投资在聚集投资资金方面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所以,研究金融投资已成为投资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金融投资的功能

金融投资的功能实质上就是金融商品的功能。金融商品种类繁多,各品种的功能有一定的差别,并且,金融商品因其服务对象的不同,其功能的发挥也有一定的差异。但是,从金融投资在整个社会经济中的作用来看,金融投资的功能具有共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二、金融市场的经济功能

金融市场通过证券的方式融通资金,在现代经济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金融市场投资的主要功能有:

(一)资金融通功能

在社会的经济活动中,总有一部分单位会遇到收入不等于支出,或收人大于支出,或支出大于收入的情况。一般而言,政府和一部分企业经常作为资金的需求者,需要筹集资金来满足其发展经济需要,而居民家庭和一部分企业则经常作为资金供给者,以寻求资金进行投资的渠道。在金融市场上,资金的需求者和资金的供给者运用证券的方式,通过有价证券的发行和交易,进行资金的相互融通,实现储蓄向投资的转化,这就是资金融通的功能。

(二)促进投资功能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和部分企业手中的货币资金越来越多。人们在资金的使用上不仅重视投资的安全性,更重视投资的流动性和赢利性,而金融投资能兼顾投资的安全性、流动性和赢利性,因而成为投资者投资的重要对象。

金融市场的发展实现了金融投资的多样性。由于金融市场集中了各种投资工具和投资方式,而每个投资者对于证券的评价标准不同,对投资收益、投资风险和金融交易条件的要求也不同,因此,金融市场的投资品种多样性使金融投资者有了很大的选择余地。

企业采用证券方式筹资便于分散投资风险:一方面,企业发行证券,是将其经营风险部分地转移给了投资者;另一方面,金融市场的存在使投资者有可能把资金分散于不同种类、不同性质、不同期限的证券,以达到分散投资风险的目的,而且,投资者也可以很方便地将某种证券出售,以回避价格下降的风险。金融市场的存在,使投资者很容易在持有现金和进行投资之间进行选择,增强了投资者的投资积极性,这就把社会闲散资金较为充分地调动起来。

(三)资金流动导向功能

金融市场可以通过资金价格的利率导向,引导货币资金的流向,灵活地调节社会资金,促进资金的有效合理配置。1)金融市场可以调节借贷市场和金融市场之间的资金流向,促进金融市场的稳定。资金的流动遵循追求较高收益的原则,因此,当经济发展速度过慢、失业率过高,或通货紧缩时,可以降低市场利率以引导投资,从而使资金从借贷市场大量流进金融市场,使证券价格趋向上升;当证券价格上升到相对高点时,有些投资者会退出金融市场。当经济发展速度过快、通货膨胀过高时,可以提高市场利率,以吸引投资者的资金从金融市场回到借贷市场。资金在两大市场之间的流动,有助于稳定金融形势,促进经济的发展。2)金融市场可以调节金融市场和商品市场之间的资金流向。当股市是牛市时,企业在金融市场筹资活动旺盛,金融市场投资收益较高,便会有更多的投资者把资金用于证券投资,一些原本用于购买商品的资金也会转移到金融市场上来,这样就保证了社会生产建设资金的供应,而且,全国统一的金融市场还可以调节不同地区的资金余缺。如可利用金融市场,把我国东部地区多余资金调剂到西部大开发上来。3)金融市场可以进行社会生产资金的合理分配,促进企业竞争和产业结构调整。由于上市企业必须做到经营状况和经营业绩等信息公开,使得广大投资者把资金投向具有发展前景和业绩优良的行业和企业里去,这样,就使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行业和企业由于有充裕的资金而得到迅速发展,而那些没有发展前途的行业和企业,因无法筹集到资金而逐渐衰退和萎缩。所以,金融市场客观上具有引导社会资金流向、促进企业竞争、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的功能。值得注意的是,正是大量的金融投资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发展,使得金融市场能充分发挥其有益的功能。

三、金融投资的过程

(一)投资目标的设定

投资目标的设定作为投资过程的第一阶段,确定了投资的路径和投资的风格。

在投资目标的确定过程中,有两个因素非常重要:一是投资者行为偏好,二是对风险和收益的衡量。在对投资定义的分析中,我们曾经指出,投资者的行为偏好通过自我选择过程,把不同偏好的投资者区别开来,并使其在不同的金融市场中进行投资。在既定的投资者行为偏好下,投资者展开对风险和收益的衡量,并通过对可选择的投资项目的风险和收益的权衡,进行投资决策,同时确定投资目标。所以,投资目标的确定事实上是对投资机会的一个认识过程。在这个认识过程中,投资者行为偏好以及对风险和收益的权衡这两个因素相互影响,并最终决定了投资目标。

为了理解投资者行为偏好,有必要对比传统经济学的理性概念和行为金融学的理性概念。两者的差别,关键表现在认识维度上的完全理性与有限理性,以及整体理性和个体理性之间的差异。在分析中,我们通过对信息的认识和反应角度讨论上述差异,这一思路将贯穿全书。在收益与风险的衡量方面,本书着重介绍了单一资产的风险与收益、资产组合的风险与收益、市场模型与系统性风险、风险度量的下半方差法等方法。

(二)投资策略的选择

从市场属性的角度看,对市场的认识构成了对投资环境的基本认识。对一个具体市场来说,其微观结构由五个关键的部分组成:技术、规则、信息、市场参与者和金融工具。市场的属性和市场的特征是客观存在的,并随上述五个因素的变化而变化。但是,人们对市场的认识是有差别的。在不同的市场认识理论中,最优的投资策略是不一样的。例如,有效市场理论认为,从长久来看投资者不可能击败市场,其隐含的投资策略是被动投资策略。然而,当市场并非有效时,价格行为就具有某种可预测性,那么就应该选择主动投资策略。所以,对市场的认识决定着投资策略的选择。

从投资者对自己和其他投资者认识的角度看,其知己知彼的程度对投资策略的选择有着重要影响。在一定的投资市场环境下,由于一项交易事实上是作为市场参与者的交易双方之间的博弈,所以投资策略的选择是一种动态调整的过程,并且随着交易的进行而彼此互动。在这种策略互动的过程中,投资者需要不断地获取信息并通过贝叶斯(Bayes)学习过程而调整投资策略。市场微观结构理论认为,由于存在信息对价格的重要影响,知情交易者将利用自身的信息垄断优势而在交易中获取最大收益,同时未知情交易者一方面要尽量避免信息劣势导致的交易损失,另一方面要尽可能地达到自己的交易目的,所以两者的投资策略存在显著差异。

此外,根据人类行为模式的一些共同特性,人们总结出了一些具有共性的投资策略。例如,行为金融学分析了许多与投资策略相关的行为投资模式,例如噪声交易者风险、投资者情绪模型、正反馈投资策略、行为套利策略等等,对这些行为投资策略的分析,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投资策略的选择和实施。


(三)资产的价值分析


投资过程的第三个阶段是资产的价值分析,反映到证券投资中就是证券的价值分析,即对具体的可供选择的投资产品进行精确的价值计算,从而为投资品的选择奠定基础。

以证券投资为例,证券的价值分析主要包括债券价值分析、普通股价值分析以及衍生证券价值分析。从原理上看,证券价值分析方法与投资收益分析方法,都以预期收益的折现为基础进行分析。在时间价值分析方法中,证券价值分析的关键是确定预期收益和折现率。在本质上,证券价值的分析是一种预测行为,并且是用对未来现金流的预测去分析资产的未来价值,这种价值分析的预测行为通过指导交易反映到市场供求上,就形成了证券的价格。在有关证券价值分析的各种理论中,一直存在着关于价格的可预测性以及可预测性的时间属性等的争论。尽管如此,对于具体的投资实践来说,我们仍然需要进行与投资目标和投资策略相匹配的证券投资价值分析,否则就属于一种“不选择也是一种选择”的投资。

在债券的价值分析中,我们将着重分析收入资本化法与债券价值分析、债券属性与价值分析、债券定价原理等内容;在普通股价值分析中,我们将着重分析收入资本化法与普通股价值分析、股息折现模型、市盈率模型等内容;在衍生证券的价值分析中,我们将着重分析远期与期货价值分析、互换价值分析、期权价值分析等内容。这些内容从资产类别的角度概括了证券价值分析的各种基本方法,并且有助于理解一般的资产价值分析方法。

(四)投资组合的构建


上述三个步骤之后,就需要进行投资组合的构建,以实现投资收益——风险的最优匹配。构建投资组合之前,首先需要进行投资组合的价值分析。与第三步骤中资产价值分析不同的是,因为组合中各种资产在收益和风险方面的不同相关性,使得投资组合的价值有别于各种资产价值的简单加总。所以,有必要对各种资产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以实现最大组合价值为目标进行投资组合构建。


以证券投资组合的构建为例,投资组合的理论一直处于一种发展状态,并指导着不同阶段的投资实践。在理论发展脉络中,经典的投资组合理论主要包括:托宾的资产组合理论、马柯维茨的证券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套利定价模型。这四种理论都在不同程度上把有效市场假设和投资者理性作为两项基础的理论假设。这之后,投资组合理论又有了许多新的发展,其中包括跨时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消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以及在批判性地审视有效市场和投资者理性假设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行为资产定价理认。在广义的投资组合构建过程中,应该首先考虑消费与投资的最优组合。在离散时间和连续时间两种模型中,如何从单期的静态组合构建扩展到跨期的动态最优组合构建,都是最优组合构建的研究内容。


(五)投资的业绩评价


最后,为了检验投资的业绩是否与预期的投资目标相吻合,有必要进行投资过程的第五个步骤——业绩的评价。从时间上看,业绩评价可以分为过程评价和事后评价两种。过程评价是一种阶段性的评价,为投资过程的动态调整提供了必要的信息。事后评价是一种检验性和总结性的评价,为以后的投资提供了必需的经验性信息。事实上两种业绩评价在投资过程中是不断交替进行的。业绩评价最重要的作用是为投资者的投资组合调整提供指导。在现代投资实践中,由于品种繁多、市场复杂且专业分工细密,绝大多数的投资是由职业投资经理人通过委托——代理关系代表投资者进行的。如何评价职业投资者的职业经验和投资业绩,不仅成为投资者选择投资代理的必要参考信息,同时也是约束和激励职业投资者的重要手段。所以,业绩评价为投资过程的良性循环提供必要的检验和支持。


在业绩评价中,主要包括投资组合的风险评价和投资组合的业绩评价。投资组合的风险评价着重讨论组合风险管理中的事后评价,为市场风险管理、信用风险管理、流动性风险管理和操作风险管理提供反馈性信息;投资组合的业绩评价着重讨论组合业绩评价基准的选择,以及如何通过跟踪投资收益与评价基准之间的误差,来分析导致这些误差的原因,并总结经验为下一阶段的投资过程提供指导。我们将着重从单因素整体业绩评估模型、多因素整体业绩评估模型、时机选择与证券选择能力评估模型、投资组合变动评估模型等方面,分析如何进行投资组合的业绩评价。


至此,当投资的业绩评价完成后,一个完整的金融投资过程就结束了。需要强调的是,在投资实践中,金融投资过程五个步骤的工作并不是机械地进行的,而是应该根据投资实践的动态变化而不断地做出适应性调整。上述五个步骤之间是一种动态反馈与调整的关系,而投资过程就在这种反馈与调整循环中不断地进行着。


参考文献:    

  1. 杨霁.金融投资体系下的风险控制探究[J].经营管理者,2013,26:22.

            

[2]徐蓓.金融投资风险控制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09:9-10.

[3]王璐.金融投资的风险控制[J].时代金融,2015,23:195+204.

[4]刘琦伟.试论企业金融投资常见的风险及控制对策[J].中国商论,2015,33:93-95.

作者简介:汪洋,1994年12月,在职研究生,安徽肥西,单位:格乐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