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一氧化碳中毒急救与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4
/ 2

探讨一氧化碳中毒急救与护理

史佳佳

山西省太原市古交市古交西山医院,重症医学科 030200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急救和护理措施。方法 将在我科进行治疗的9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90例,对照组患者未进行院前急救与护理措施,试验组患者则在院前进行了合理的急救以及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和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对本次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氧化碳中毒后进行合理有效的急救和护理措施能够显著的提升治愈率,挽救患者的生命。

关键词:一氧化碳中毒;急救;护理措施

引言

一氧化碳俗称煤气,是无色、无味、无刺激性的气体,因此易于忽略而致中毒。常见于家庭居室通风差的情况下,煤炉产生的煤气或液化气管道漏气或工业生产煤气以及矿井中的一氧化碳吸入而致中毒。一氧化碳的分子量是28.01,它比空气略轻,几乎不溶于水。当含碳物质如煤炭、木材等燃烧不完全时,就可产生一氧化碳气体。因此一氧化碳的来源比较广泛,如家用煤炉、燃气热水器和汽车发动机废气都是一氧化碳常见的来源。一氧化碳进入人体后,与体内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高300倍,使血红蛋白丧失了携带氧的能力和作用,对全身的组织细胞均有毒性作用,尤其对大脑皮质的影响最为严重[1]。近年来,我们对18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护理措施对急救的影响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在我科治疗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180例,均符合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临床诊断的标准。女性患者和男性患者各90例;患者年龄在38~72岁之间,平均年龄(56.0±5.0)岁;将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90例,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和年龄等资料,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未进行院前急救与护理措施,试验组患者则在院前进行了合理的急救以及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和护理满意度的差异。

1.3急救措施

(1)迅速出诊

急救人员在接到急救电话后,经过必要完备的准备后立即出动,并在未到达急救患者家,在车上指导患者家庭成员进行必要的挽救措施,尽可能的帮助患者脱离险境,改善患者的严重缺氧状态;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要尽快的转移患者至通风优良的地方,取平卧位,让患者呼吸通畅。

(2)安全运送 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需要松解患者的衣领、衣扣以及裤带等,迅速的判断患者的中毒程度,根据先重后轻的原则送往最近的医院进行治疗;对于呼吸窘迫的患者需要立刻进行心肺复苏,待呼吸完全正常后再进行下一步的抢救措施;昏迷和呕吐的患者,需要将其头偏向一侧以防止误吸;迅速的固定患者于担架上,防止转运途中的跌落情况发生;对于大批量的中毒患者,需要依据患者的中毒程度进行急救措施,转运的过程中做到轻、快以及稳。

(3)改善缺氧状况 将患者转移至通风处进行迅速的氧疗,改善患者的缺氧状况,并在转运途中给与充足的氧气供应。中轻度患者可进行鼻导管吸氧,重度患者则需要进行高纯氧,一般控制流量为5L/min,控制吸氧时间,防止氧中毒。同时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查探患者的意识和瞳孔的变化,做好初步病情的判断。氧疗的过程中要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及时的清理患者口鼻腔的分泌物,防止患者窒息而死。

(4)预防脑水肿 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静脉滴注20%的甘露醇,3天后患者出现好转的情况下逐渐减量,可同时给予三磷酸腺苷进行缓解;给患者注射15mg的西泮来抑制患者的频繁抽搐,抽搐停止后要给予苯妥英钠静脉滴注,同时可给予能量合剂,加速脑细胞的代谢[2]。

1.4护理措施

(1)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密切监测患者的血氧、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及时准确的记录数据,还应当控制输液的量和滴注速度,并监测患者有无呕吐、脑水肿、颅内高压等症状;密切的观察患者的呼吸、心跳等。

(2)患者的高热、抽搐的护理

首先应当进行物理降温,如采用冰袋敷等,将患者的体温维持在32℃附近;还应当给与患者留置胃管给予肠内营养,同时做好口腔的护理工作。对于意识障碍出现的尿失禁患者,进行导尿管的留置,并记录尿量;对于抽搐患者需加床挡进行约束,防止患者的跌落。

(3)预防并发症和迟发后遗症

昏迷患者注意呼吸的通畅,必要时进行气管切开术;对昏迷患者气垫床,及时的为其翻身以防止出现肺炎,待患者苏醒后采取卧床休息2周,防止神经系统等并发症的发生。

(4)健康教育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发生的预防意义重大。需要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关的健康教育,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定期的检查煤气、管道等设施有无漏气的情况,及时的修理损坏的管道;加强煤气中毒的急救措施的宣传力度,进行煤气中毒抢救的演练,指导冬季取暖选择正规厂家的取暖器材[3]。

1.5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SPSS20.0统计分析,计量资料( ±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死亡率的比较

经过急救护理措施的试验组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死亡率的比较

级别

死亡人数

死亡率

对照组(n=90)

10

11%

试验组(n=90)

2

2%

X2

-

19.087

P

-

0.0001

3 讨论

一氧化碳(即煤气)中毒(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大多由于煤炉没有烟囱或烟囱闭塞不通,或因大风吹进烟囱,使煤气逆流入室,或因居室无通气设备所致[4]。冶炼车间通风不好,发动机废气和火药爆炸都含大量一氧化碳。工业上炼钢、炼铁、炼焦;化学工业合成氨甲醛等都要接触一氧化碳。生活过程中在通气不良的室内烧煤取暖,或使用燃气加热器淋浴都可发生一氧化碳中毒[5]。轻度中毒患者表现为头痛、头晕、乏力、眩晕、耳鸣、恶心、呕吐、心悸、颞部波动感等症状,甚至有短暂的眩晕;中度中毒患者除上述症状外,可出现面色潮红,口唇呈樱桃红色,脉快、多汗、烦躁,乏力明显,移步困难或不稳,意识模糊,以致呼叫及逃避均困难,出现虚脱,甚至昏迷;重度中毒患者昏迷,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发绀、脉快而弱、血压下降、牙关紧闭,或有阵发性强制性抽搐,尿便失禁,出现潮式呼吸,瞳孔常见缩小,对光反射及角膜反射减弱或消失。部分患者吸入一氧化碳浓度过高,迅速昏迷、抽搐后,即有呼吸抑制和麻痹,及所谓“闪电样中毒”,如不及时救治,可很快死亡。更为严重者有后遗症或经一阶段假愈期后,出现迟发性脑病[5]。

一氧化碳(CO)是一种对血液和神经系统毒性很强的污染物。空气中的一氧化碳(C O),通过呼吸系统,进入人体血液内,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肌肉中的肌红蛋白、含二价铁的呼吸酶结合,形成可逆性的结合物。在正常情况下,经过呼吸系统进入血液的氧,将与血红蛋白(Hb)结合,形成氧血红蛋白(O2H b)被输送到机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参与正常的新陈代谢活动。如果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过高,大量的一氧化碳将进入机体血液。进入血液的一氧化碳,优先与血红蛋白(Hb)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 (COHb),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大200~300倍。碳氧血红蛋白 (COHb)的解离速度只是氧血红蛋白(O2Hb)的1/3600。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不仅降低了血球携带氧的能力,而且还抑制、延缓氧血红蛋白(O2Hb)的解析和释放,导致机体组织因缺氧而坏死,严重者则可能危及人的生命。心脏和大脑是与人的生命最密切的组织和器官,心脏和大脑对机体供氧不足的反应特别敏感。因此,一氧化碳中毒导致的机体组织缺氧,对心脏和大脑的影响最为显著。

参考文献

[1]张枝英.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急救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3(9):1128-1129.
[2]韩梅. 48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院前急救及护理体会[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4(5):544-545.
[3]陈峥嵘.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院前与院内急救及护理对策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5):207-208.
[4]张小芹,尤静. 26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急救与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8):66-68.
[5]王艳霞. 基层医院急性一氧化碳中毒48例的急救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31):175-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