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厂利用折点加氯去除氨氮的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7
/ 2

污水厂利用折点加氯去除氨氮的效果研究

景 璇

沈阳振兴污水处理有限公司 辽宁 沈阳 110143


摘要:由于折点加氯无需改变水厂原有工艺,也不需要新建水处理设施,只需在原有基础上加大投氯量,当水中的氯达到某一点时水中余氯含量最低,氨氮基本被去除,同时,还能对污废水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污水厂实际生产中,应用折点加氯法去除氨氮是非常经济有效的应急措施。但在实际生产中,应用折点加氯法往往存在折点、加氯量不好判断的情况。本文中采用次氯酸钠作为折点加氯法去除氨氮的应急药剂,探究了污水厂在保障出水稳定达标的同时,实现加氯量精准投加的较优方案。

关键词:污水厂;折点加氯;次氯酸钠;氨氮;加氯量


1.基本原理

次氯酸钠在水中能解离为次氯酸,而次氯酸可与水中的氨发生反应达到去除氨氮的目的,反应见以下方程式:

62ac2ef8b2fdb_html_513eb1ff93b6915e.gif

62ac2ef8b2fdb_html_69f2450443f9212a.gif

62ac2ef8b2fdb_html_e14cfb58e1312c3c.gif

62ac2ef8b2fdb_html_a45675c0abc21695.gif

当水中污染物主要是氨和氮化合物时,水中加氯量与余氯的关系如图1所示。从整个曲线看,到达峰点H时,余氯最高,但这是化合性余氯而非自由性余氯。到达折点B时,余氯最低。如继续加氯,余氯增加,此时所增加的是自由性余氯。

向水中投加次氯酸钠后,水中的细菌和还原性物质会先消耗一部分氯,随后次氯酸钠再与氨氮反应生成氯胺;继续投加次氯酸钠,化合性余氯(NH2Cl、NHCl2、NCl3)分解生成氮气达到脱除氮的目的;再投加次氯酸钠,产生游离性余氯(Cl2、HClO、ClO-),此为折点。次氯酸钠投加量小于折点,则除氨效果不佳,反之,会产生自由余氯。在折点时氨氮可以完全去除,且自由性余氯量最低。

62ac2ef8b2fdb_html_3920c6edd7bf3de2.png

1 折点加氯

2.主要研究内容

本方案中原水采用某污水厂生化系统出水,并模拟其现场运行中的主要参数,如药剂种类(10%次氯酸钠)、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通过设置不同梯度次氯酸钠投加量,分析其对氨氮和总氮的去除效率,同时监测出水余氯和氯化物浓度。根据折点加氯法,探究次氯酸钠最佳投加方法,在保障出水稳定达标的同时,实现药剂精细化投加管理。

3.材料与分析方法

3.1主要仪器与试剂

紫外分光光度计(谱析新世纪),立式自动电热压力蒸汽灭菌器(Lx-B35L),余氯测试仪(YL-2B型),比色皿等。

次氯酸钠(有效氯10%)、碱性过硫酸钾、10%盐酸、酒石酸钾钠、纳氏试剂(碘化钾+碘化汞+氢氧化钠)、DPD药剂等。

3.2分析方法

总氮采用碱性过硫化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氨氮采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余氯采用DPD快速法测定。

3.3试验方法

试验用水取自生化池末端出水。对水样进行混凝沉淀处理后取上清液,分别投加0.5、1和1.5 mL次氯酸钠于装有1 L水样的烧杯中,混匀。测定反应后溶液中氨氮、总氮、余氯和氯化物含量等。

4.试验现象

未观察到明显的色度、浊度变化。随着次氯酸钠投加量的增加,液面表层小气泡增多。

5.试验数据及分析

经过多次试验,统计次氯酸钠去除氨氮的试验数据如下:

表1 次氯酸钠去除氨氮的试验数据

次氯酸钠投加量

试验1

试验2

试验3

氨氮(mg/L)

去除率

氨氮(mg/L)

去除率

氨氮(mg/L)

去除率

0 mL

52.3

-

36.8

-

19.1

-

0.5 mL

45.5

13%

33.9

8%

12.9

32%

1.0 mL

40.1

24%

25.6

24%

3.49

82%

1.5 mL

33.4

37%

17.4

32%

0.284

99%

根据上表统计数据分析,1L废水中每投加0.5 mL的10%液体次氯酸钠,约可降低原水5mg/L的氨氮。

6.结论

根据多次试验数据统计分析,在原水氨氮在50mg/L以下时,1L废水中每投加0.5 mL的10%液体次氯酸钠,约可使原水降低5mg/L的氨氮。估算污水厂运行过程中次氯酸钠的较优投加量如下表:

序号

次氯酸钠投加量

降低氨氮的量

处理相应水量所投加的次氯酸钠量(吨)

10万吨水

15万吨水

20万吨水

1

0.5 mL/L

5 mg/L

55

82.5

110

2

1 mL/L

10 mg/L

110

165

220

3

1.5 mL/L

15 mg/L

165

247.5

330


参考文献

  1. 严煦世等. 给水工程(第四版)[M]. P362-363.

  2. 李烨等. 地下水氨氮污染与处理技术综述[J]. 环境工程. 2011,29:100~103.

  3. 周国华等.微污染水源中的氨氮及其处理技术[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6,31(6):91~93.

  4. 杜志鹏等. 消毒过程中氨氮对氯耗的影响研究[J]. 中国给水排水. 2006,22(13):53~55.

  5. 白雁冰. 折点加氯法脱氮后余氯的脱除[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8,33(11):102~108.

  6. 张文成等. 焦化废水脱氮处理技术进展[J].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2004,5(3):23~27.

  7. 宁平等. 中高浓度氨氮废水综合处理[J]. 有色金属. 2003,55:13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