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预防心血管病,科学饮食、锻炼是关键

/ 1

要想预防心血管病 ,科学饮食、锻炼是关键

刘波

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永年镇中心卫生院   643203

刘女士今年53岁,已经退休,但是最近因为家里事情较多,心力交瘁,承受较大心理压力的同时,经常无法保证规律饮食。某一天感到极度不适,到了医院就诊,医生量过血压之后,发现刘女士血压较高,询问了刘女士相关症状,建议继续去其他科室做对应检查。与此同时,医生告知刘女士,应当警惕可能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平时调整饮食结构,并适当进行锻炼。那么心血管病和饮食、锻炼有何关联,又该如何正确饮食和锻炼呢?

62aaf33bca03d_html_3e3dde77634f82ba.png

1 什么是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在临床上,也有循环系统疾病的别称,总体包含心脏、动脉、静脉、微血管等类型的疾病。依照发病时间,可区分为急性与慢性,通常和动脉硬化相关,病因相似程度较高。人们在生活中常听说的高血压、高血脂、心绞痛、心肌梗死、冠心病、降脂药物、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包炎、心肌炎等,都属于心血管疾病范畴。

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大,饮食结构的不规律,加上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临床统计的心血管疾病人数也在逐年增多。心血管病会极大影响患者正常生活,患者会感到呼吸困难、晕厥、眩晕,同时会有咯血、水肿、胸痛等临床表现,是影响患者生命健康的重要杀手。因此,对于健康人群而言,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应引起高度重视。考虑到饮食和身体素质,会对心功能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心血管病的预防也同样需要从这两个方面出发。

2 预防心血管病应如何饮食?

饮食结构和营养元素的均衡性,会极大影响健康人群的心功能,特别是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许多人为了适应快节奏的生活,自己做饭时间减少,外卖成了家常便饭,令人体油脂和盐分的摄入量远远超标,无法适应健康饮食要求。长此以往,有可能会增大患心血管病的风险。

基于此,为降低心血管病发生率,饮食方面应格外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应重视食物中胆固醇的摄入量。如果食物中胆固醇含量过高,且人体长年摄入量超标,很容易打破体内胆固醇的平衡,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具体食物中,动物内脏、肥肉、蛋黄、蟹黄、奶油,以及一些带壳的海鲜,胆固醇含量都相对较高。可以多食用黄豆,减少体内胆固醇,维持血管中血液流动的通畅性。

第二,控制每餐脂肪摄入量。脂肪是人体必要营养物质,但是脂肪量一旦超标,不仅会导致患者过度肥胖,还会增大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栓患病风险,诱发糖尿病、冠心病等,从而无法达到心脏正常供血要求。脂肪摄入量的控制,不仅需要减少肥肉、油、含油量较大的坚果的摄入,而且也需要尽量避免煎、炒、炸等烹饪方式,以蒸、煮、炖等烹饪形式为主,减少每餐食物中的油量。

第三,加强蛋白质的补充。蛋白质是人体所需的重要营养物质,对心肌组织细胞日常生命活动的维持必不可少。蛋白质的正常供给,有助于人体机体抵抗力的提升。需要注意的是,蛋白质可分成动物蛋白、植物蛋白等不同形式,动物蛋白包括蛋清、瘦肉、鱼类、海鲜类等,植物蛋白包括大豆、谷物等,在补充蛋白质时,应特别重视两者的均衡性,最好以大豆蛋白为主,在保障机体日常蛋白质所需的同时,也有助于胆固醇含量的降低。

第四,加强维生素的摄入。人体若缺少维生素,很容易导致各类并发症,因,而维生素同样是软化血管,促进血液通常流动的重要营养物质。尤其对于偏食、挑食的人群而言,更应当对新鲜蔬果的重要性加以重视,多食用素菜等清淡类的食物,或在餐后吃点水果,保证达到每日维生素正常所需。

第五,加强叶酸的摄入。叶酸是影响血液中半胱氨酸含量的重要元素,能够降低冠心病发病率。若人体叶酸不足,很容易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加速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叶酸含量较高的食物包括胡萝卜、柑橘、都累、龙须菜、菠菜等,平时应以此类食物为主。

第六,多食用抗凝减脂食物。此类食物有助于避免血液中血小板的高度凝集,从而降低血栓发生率。抗凝类食物主要包括香菇、青葱、大蒜、木耳、菠萝、草莓等;减脂类食物主要包括海带、紫菜、山楂、香芹、胡萝卜等。

3 预防心血管病应如何运动?

运动不仅能够保持好心情,而且可以全面增强体质,提高患者心功能。运动形式最好以有氧运动为主,配合一定程度的力量训练,有氧运动每周的次数超过3次,中等强度即可,中间可以穿插2次力量训练,单次运动时间应控制在半小时左右。在运动的同时,应记录个人心率情况,通常情况下,心率保持在105次/分钟即可,运动状态应相对良好,不能存在头晕目眩、胸闷气喘等现象,而且运动过后不能有明显不适症状。运动过程中应保持均匀的呼吸,有任何不适感应第一时间停止。

除此之外,运动时间上,应当在用餐过后的2小时之后锻炼,此时腹中食物消化一部分,不会在饱腹状态下锻炼,引发身体不适。也不能在餐前饥饿状态下锻炼,避免引发低血糖。运动的温度应当适宜,最好避开阴雨天,以及温度较低的天气,增强运动安全性。与此同时,任何锻炼都需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不能过于盲目,在身体不适时,应当尊重身体的感受,尽快休息,避免引发运动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