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置胸管和无胸管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6
/ 2

常规置胸管和无胸管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疗效分析

马林

同心县医院普外二科,宁夏同心, 751300

【摘要】目的:观察常规置胸管和无胸管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发性气胸患者74例(2019年6月至2020年10月),随机分为无胸管胸腔镜手术治疗的观察组(37例)与常规置胸管治疗的对照组(37例),观察患者疼痛、恢复时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VAS评分低,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出院时间少,P<0.05。结论:在自发性气胸治疗中,无胸管胸腔镜手术治疗能减轻患者疼痛,促进术后恢复,整体效果优于常规置胸管治疗,值得借鉴。

【关键词】常规置胸管手术;无胸管胸腔镜手术;自发性气胸;疗效


自发性气胸临床发生率较高,患者常出现突发的胸痛、喘憋、呼吸困难等症状。该病缺乏明确的诱因,认为其常见发病原因为肺气肿、哮喘等疾病,出现胸膜腔气体积累的情况,可根据是否合并已知肺部疾病或组织异常分为不同的类型。其中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并没有明显的肺部基础疾病,而继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为既往肺部疾病的并发症[1]。当前,自发性气胸临床可用治疗方法较多,如穿刺抽气、氧疗、手术治疗等,其中手术治疗疗效显著,且随着微创理念及快速康复理念的深入,胸腔镜手术治疗引起了人们重视[2]。本研究选取我院自发性气胸患者74例,观察常规置胸管和无胸管胸腔镜手术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9年6月至2020年10月,选取我院自发性气胸患者74例,随机分为2组,各37例。对照组男23例,女14例,年龄33至67(50.17±2.81)岁,观察组男22例,女15例,年龄34至66(50.39±2.56)岁。一般资料对比,P>0.05。

1.2方法

对照组:手术治疗冲洗胸腔后,将28F胸腔引流管置于观察孔或单孔,并且进行调整,保证其前端探至胸膜顶,然后进行固定操作,接水封瓶,最后对操作孔进行缝合,术前留置的微管需保留。

观察组:缝合各切口后暂时防止28F胸腔引流管,缝线不打结,保证患者残余气体及液体排出,可使用胸引管外接吸引器进行操作,告诉麻醉师需充分膨肺,有利于患者胸腔中的残余空气有效排出,而且将引流管拔除,并且将缝线拉紧后打结,然后进行关胸,术前留置的微管需保留。

1.3观察指标

疼痛情况: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越低越好;术后恢复时间:下床活动、住院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SPSS20.0,计量资料表示:62aaec8183b86_html_3d64faf65c7b5608.gif,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n,%,62aaec8183b86_html_4e8f46847cff7a8a.gif 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疼痛情况对比

观察组术后24h VAS评分(2.65±0.59)分,术后48h(1.89±0.95)分,术后72h(1.10±0.21)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疼痛情况对比(分)

组别

术后24h

术后48h

术后72h

对照组(n=37)

5.18±0.74

3.28±0.62

1.27±0.47

观察组(n=37)

2.65±0.59

1.89±0.95

1.10±0.21

t

16.2607

7.4532

2.0087

P

0.0000

0.0000

0.0483

2.2术后恢复时间对比

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1.64±0.37)d,住院时间(4.77±1.23)d,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术后恢复时间对比(d)

组别

下床活动时间

住院时间

对照组(n=37)

2.38±0.74

6.28±1.53

观察组(n=37)

1.64±0.37

4.77±1.23

t

5.4405

4.9886

P

0.0000

0.0000

3讨论

自发性气胸治疗方式较多,非手术方式有卧床休息、吸氧、胸腔穿刺抽气等,这些治疗方式可用于气胸在15%以下的患者中,但是患者存在一定的复发风险,如果患者气胸在15%以上,就需进行胸腔穿刺抽气等

[3]。在患者气胸较大且反复发作或积气30%以上者,就需进行胸腔引流或手术治疗。

随着胸腔镜技术的发展,其在疾病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特点为切口小、疼痛小、术后恢复时间短等,已经成为主流治疗方式,进而减少了手术对患者的创伤。在以上特点下,患者手术治疗后是否可以进行无胸引管,进一步减少对患者的影响,加快恢复速度成为临床广泛重视的问题[4]。疼痛对患者术后恢复影响较大,而且在该症状影响下,会减弱深呼吸及咳嗽排痰反应,进而加大并发症发生率,有学者认为,胸引管数量、位置、大小等均会给患者带来疼痛。在胸外科手术患者恢复中,尽早下床活动发挥着重要作用,能促进肺组织复张,且有利于胃肠蠕动,进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5]。本研究结果中,经无胸管胸腔镜手术治疗,患者VAS评分明显降低,表明该治疗方式能降低患者疼痛感,进而加快身体康复速度,且患者治疗后下床活动及住院时间少,进而促进身体康复。本研究中,术前均留置微管的胸腔闭式引流术,进而患者术后出现漏气情况是需要延长微管引流时间,并不需要进行其他特殊处理。

所以,在自发性气胸治疗中,无胸管胸腔镜手术治疗能减轻患者疼痛,促进术后恢复,疗效优于常规置胸管治疗,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李仁鹏,韩文健,黎琰,等.无管化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应用[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20,27(1):57-60.

[2]周静,孙仲涛,陈晓.单孔胸腔镜手术与传统胸腔镜手术在自发性气胸治疗中的疗效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18,16(8):1279-1282.

[3]肖鹏,张晓,靳超.电视胸腔镜手术下应用切割缝合器和缝扎术治疗自发性气胸患者的疗效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2018,24(4):46-50.

[4]徐建康,叶生爱,程亮,等.单根微管引流在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中的应用观察[J].山东医药,2021,61(21):71-73.

[5]王海军,林钢,李瑞瑞,等.胸腔镜下改良的胸顶部分壁层胸膜切除术治疗自发性气胸19例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9,47(8):947-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