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观、激趣、懂法、培优——双减政策下小学口算教学的几点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6
/ 2

正观、激趣、懂法、培优 —— 双减政策下小学口算教学的几点思考

傅琳芳

义乌市黄杨梅小学 322000

【 摘要 】 新课程明确要求提高学生口算能力,在双减政策下如何提高口算能力呢?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激发学生的口算兴趣,指导方法与技巧,培养良好的习惯等几方面努力。

【 关键词 】 观念 ;兴趣 ; 技巧 ;教学

口算是一切数学计算的基础,所以想要教好数学,必须先教好口算。《数学新课程标准》和《数学教学大纲》中都明确提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高算法的多样化……那现状如何呢?作为一线老师,笔者发现很多大家对口算都有一些错误的认知,认为口算比较简单,学生粗心算错,只要细心些就可以了……那学生的错误原因难道仅仅只因为粗心吗?通过观察、调研、走访,笔者发现造成学生口算出错率高原因很多,有主观的,有客观的,有外在的,也有内在的。

1.主观原因

口算要通过学生,观察或听觉感知,注意记忆,反馈等一系列的活动才能形成。观察不仔细是学生的通病,具体表现为:运算符号看错,“x”看成“+”号,加号看成除号的;口算时专注力不够,人在口算心在“飞”,张冠李戴层出不穷;记忆出错,像将9兀时写成28.42,写成28.58……估计是学生没有计算直接背答案,但背得不熟导致出错。

2.内因

学生学习习惯差,专注力不够,书写马虎,技巧不过关,平时不重视算理只重视计算方法,技巧不熟练生搬硬套等。

3.外因

部分家长对口算思想上不重视直接影响了学生,而部分学生也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只要考试时细心就够了。除此之外,教师方法技巧指导不到位,不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也会导致学生口算正确率低下。


那我们做为一线教师,应如何提高学生口算能力呢?

一、摒弃错误的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有的老师认为口算很简单,无需老师讲评,学生自己也能订正,我们让学生做题目仔细些就好了……如若学生都能“无师自通”那还要教师做什么?但若是学生错了一点,就不依不饶,无形加重学生的学习压力,学生处在强压下的学习,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所以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很重要。

我们既不能对学生的“错”充耳不闻,也不能小题大做。我们要分析学生的错误原因,抓典型错题,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二、开展丰富的活动,增强学生口算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心理成分之一,它是推动了学生努力学习的内部驱动力。那我们要在激发学生兴趣上下功夫。任何人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时,他的思维最敏捷,他的注意力也最为集中。

1.我们可以利用现代科技,让学生玩一些小游戏,像口算打地鼠,钓小鱼等等,在玩中学生口算能力得到训练,以此激发学生对口算的兴趣。

2.班级多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小游戏与小竞赛。可以将学生典型的错题进行“抽签抢答”,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口算比赛,选出全班的口算达人,或全年级的口算王,还可以举行“纠错比赛”。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提高。

3.在教室里设置“背诵角”。题目可以是一些常见的典型的题目。比如 125乘8,与3.14乘9之类的,除此之外,还可以是一些运算规律,一些计算公式。每天抽点时间让学生互动一下,有趣又有效。

三、重视技巧的指导,提高学生口算的能力

口算有技巧,不是盲算、瞎算。尤其是小学高段,掌握技巧很重要。不仅可以省时省力,而且还能提高正确率。比如:3.89×99+ 3.89 按照计算顺序,先算乘,两位小数乘两位数,口算不出,用竖式计算,比较繁琐,而且容易算错,但若是用乘法分配律就简单了,只要3.89乘100,小数点向右移两位就可以,既简便又不容易错。没有方法的指导,只是一味地让学生练习,题海战术并不能提高正确率。方法不对,做得再多也是“南辕北辙”,不能真正达到目的,且与当前的双减政策相悖。

口算的技巧有哪些呢?笔者罗列了以下几类:

第一类 常规的简便方法

指导学生运用运算定律来进行口算。 我们常用的简便运算律是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除此之外,还有连减的可以减去两数的和,连除可以除以两数的积这两种常规的简便方法。

六年级下册学习了圆锥的体积,时常有这样的题目,如:1/3×3.14×24, 如果学生按照计算顺序做,3.14除以3,除不尽的,将3.14换成分数,很繁琐而且容易错。若是利用乘法交换律,1/3×24=8,8兀等于25.12,学生背诵过,可以秒算出得数。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尝到“甜头”的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便捷带来的好处,就会增加他对口算的兴趣,使他更喜欢口算。

第二类 简便运算的变式题型

口算中有一些题目乍一看不能用运算律,但其实数字稍微变一变,或者换种形式就可以用运算律,这就是运算律的变式练习题。下面几题是乘法分配律的变式题。

例1:3×(62aae5ec38d24_html_a8afe9760cc7af1.gif /3+ 1/4 )×4 (9-1/32)×9-23/32

78.5×9.9+7.85 (5/6+7/12 -1/4 )÷1/12

方法的迁移也很重要,像低段加数“凑十”到高段的小数加法的“凑整”法;低段运用减法性质“凑十”到高段小数减法的“凑整”。连乘因数中因数凑十到小数连乘的凑整。

第三类 常规数据的时常记忆

乘法中相乘的积等于整百、整千的两个数,平时我们称之为“黄金搭档”,125和8,25和4,125和4,25和8等,以125和8为例,可以通过迁移,因为125×8=1000 ,那么1.25×8=100,1.25×0.8=10,1.25×0.8=1,不仅乘法可以,除法也能变得简单,如1÷8=0.125,10÷8=1.25等.

教学六年级第一单元,可以让学生记忆1-20的平方,3.14与2-20的积。这样,可以提高口算速度。

第四类 方法技巧的灵活运用

口算有法,但无定法,除了运算律,还有一些小窍门,使口算变得简单。

例2:46×0.5= 直接按常规方法计算,46×5=从个位先算,得出230,点上小数点。若是知道任何数×0.5就是这个数的一半,那岂不是计算更快。

例3:4.8×5.2=5×5-0.2×0.2 =25-0.04=24.96

例4:0.78÷3.9= 若是按常规方法计算,7.8÷39=0.2 ,也可以算除法想乘法,39的2倍是78,78÷39=2,0.78÷3.9=0.2.被除数缩小1/10,除数不变,商也缩小到1/10。

例5:12/5÷4= 常规方法乘1/4 ,当分子是除数的倍数时,我们也可以先用分子除以除数,这一题就可以 12÷4=3, 分母不变。

第五类 易错题型

时常用简便方法计算口算会有思维定势,一些看似可以简便,其实却不能用,学生很容易踩“雷”。像这些题目应该与原题型进行比较,从中发现异同。

例6:10÷2×2÷10, 学生容易算成1。

例7:1.2+8.8×4, 学生容易先算加法。

例8: 18÷(1/2+1/3 ),学生容易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四、关注学生的习惯,培养优秀的口算品质

“习惯影响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在数学的教学中,一定要关注学生的习惯养成。口算时做到三到,心到眼到手到。另外,要求学生要集中注意力,要一鼓作气,不可东张西望,不能三心二意,还要养成验算的好习惯。

口算教学以趣引路, 重视方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习惯,让学生轻松学口算,从而达到轻负高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孔凡哲,曾峥等. 数学学习心理学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 殷洁. 立足课堂,推动学生思维发展{J}.江西教育,2019(3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