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防治冠心病的优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6
/ 1

中医药防治冠心病的优势

陈文浩

四川省富顺县中医医院, 643200

李奶奶今年69岁,患冠心病已经很多年,这天在入院治疗时,医生推荐了她一些临床常用的西药。但是家人针对开具的药方,说这些年都是靠这些药物进行治疗,尽管控制病情不进展,但是病情康复状况不够良好,而且在用药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副作用,因此询问医生有没有其他相对安全的药物。医生说可以通过中药进行治疗,同样可以在没有较多不良反应的情况下,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由于中医讲究辨证治疗,因此家人对于如何治疗,依然不甚了解。那么针对冠心病,中医治疗应具体注意什么呢?

62aabf0c6b30e_html_7f6981484d792370.png

1 什么是冠心病?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是因为脂质无法保证正常代谢,导致动脉内膜从光滑的状态,因为沉着脂质变得粗糙,大量白色斑块会在动脉内膜处堆积,产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若未能及时清除斑块,就会导致动脉腔内部狭窄,阻碍正常血供,从而无法达到心脏需氧量要求,导致患者患心绞痛等症状。

依照疾病类型差异,冠心病可分成以下几类:首先,隐匿型。患者存在冠状动脉硬化的临床表现,但是病变程度并不严重,侧支循环没有异常现象,或者患者对疼痛耐受力较强,因此疼痛感并不明显。其次,心绞痛型。患者自身有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表现,再因为增加了心肌负荷等因素,出现了缺氧和缺血的临床表现。再次,心肌梗死型。患者已有冠状动脉狭窄现象,冠状动脉无法达到正常供血量要求,心肌细胞会一直处于缺血状态下,进而诱发心肌坏死现象。另外,心力衰竭型。此类患者心肌会呈纤维化趋势,心肌无法达到供血量要求,心肌组织出现萎缩或营养障碍等现象。最后,猝死型。此类患者基于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概率出现心脏骤停的现象,在冠状动脉栓塞的情况下,出现心肌急性缺血的表现,引发各项生理指标紊乱,进而诱发严重心律失常。

冠心病各类型病症中,心绞痛最为常见,心肌梗死与猝死类则最为严重。心绞痛患者胸部会感到窒息,有烧灼的感觉,疼痛感通常在5分钟以内即可自行缓解,但是个别患者也会持续10-15分钟左右。疼痛位置会从左胸向左肩处放射,疼到无名指或小指处。疼痛在发作时,会出现头晕、恶心、心悸、呼吸急促、出汗、虚脱等表现。心肌梗塞患者则可能会突然间,在心前区或胸骨位置有剧烈的疼痛感,并向左臂、左肩位置不断放射,疼痛会一直持续30分钟左右。患者可能会出现多汗、恶心、头晕、呼吸急促等症状。

2 中医治疗冠心病思路

立足于中医角度,冠心病属于“胸痹”、“心悸”疾病,中医理论认为冠心病的发病原因,是因为胸中郁积气血,这和西医中认为的血管阻塞狭窄理论有一定出入。基于中医辩证分型的治疗思想,不同冠心病治疗应当采用不同的药方。一些临床资料表明,针对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中医药可产生以下效果。

第一,可以对侧支循环形成显著改善作用,中小动脉无法有效保证通畅性,适当给予中药,可以对侧支循环带来改善效果,可选择的药物包括丹参、川芎、当归等,能够促进内皮细胞的增殖,加速血管再生进程。

第二,稳定斑块。冠心病的发病机制,和不稳定性动脉硬化斑块有一定关联,是由于未能规律饮食,或者外界情志所伤,风寒入侵等因素导致的。选择三七、丹参、黄芪、人参等药物,有助于益气活血、减少痰浊。

第三,对内皮功能进行改善。冠心病的发病和血管内皮功能紊乱有一定关联,而有些中药有助于保护血管内皮,例如补阳还五汤、天麻钩藤汤等。

第四,降低患者体内炎性因子水平,这也是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思路,以人参、三七、赤芍、黄连等药物为主的解毒化瘀汤,可以降低患者体内免疫C蛋白。

3 冠心病(胸痹)中药作用和药方

从中医角度上看,冠心病属于胸痹疾病范畴,患者胸部会有痛感,感到窒闷,同时有气短、心慌等表现。胸痹的中医疗法需要辩证施治,具体如下。

心血瘀阻证:患者会有心绞痛、胸闷、心悸等表现,从前胸放射至背部会肩部。可选择赤芍、红花各9g,桃仁、川芎各12g,牛膝、枳壳、桔梗、柴胡各15g,当归、生地、郁金和降香各20g。诸药合用,可达到止痛理气、活血行气、化瘀的效果。若患者胸痛明显,可增加丹参、没药、乳香等;若患者气滞并重,可增加檀香、沉香;若患者四肢冰冷,可增加高良姜、细辛、肉桂、桂枝等,温阳补气。

气滞心胸证:患者有胸闷、胸痛等表现,治疗思路应为通经活络、活血理气。可选择柴胡疏肝散(甘草3g,枳壳、香附、川芎、柴胡各6g,芍药9g)。诸药合用,可达到疏肝理气,行气止痛的效果。若患者同时有便秘表现,且心绪烦躁,可增加丹栀或芦荟丸,清热去火。

痰浊闭阻证:患者胸闷症状明显,四肢乏力,痰涎较多。可选择竹茹、胆南星各6g,半夏、瓜萎各9g,甘草3g、茯苓9g,枳实和陈皮各9g。诸药合用,达到宽胸、理气、健脾、清热化痰的效果。若患者内火旺盛,可加天竺黄、黑山栀、海浮石,去除痰火;若患者便秘,可加大黄和桃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