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世界技能大赛制冷与空调项目训练体系的构建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5
/ 2

关于世界技能大赛制冷与空调项目训练体系的构建研究

徐建 刘优

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 广东 广州 510425

摘要:世界技能大赛有“技能奥林匹克”之称,是国际最高水平的职业技能竞赛,我国自2010年加入世界技能组织以来,参加5届世界技能大赛,连续两届登顶金牌榜、奖牌榜双榜首,世赛正成为我国培养和展示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平台。本文主要以世界技能大赛制冷与空调项目为例,介绍世界技能大赛制冷与空调项目基本现状、构建训练体系项目必要性,探讨了制冷与空调项目训练体系构建的措施和建议,对培养优秀世赛选手,完善世赛集训方法,促进世赛成果向职业教育培训转化有所帮助。

关键词:世界技能大赛 制冷与空调 训练体系 构建研究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人才需求的不断提升,职业教育愈发被人们所重视,以世界技能大赛为引领的国内各级选拔赛,越来越被重视,参与度越来越广泛,比赛也越来越公平,世界技能大赛作为全球历史最久,规模最大、地位最高、影响力最广泛的职业技能大赛,我国自2011年参加第41届世界技能大赛以来,累计获得36枚金牌、29枚银牌、20枚铜牌和58个优胜奖。笔者所在单位是我国参加世界技能大赛最早单位之一,历年来为国家培养20名世赛选手,荣获“3银6铜11优胜”佳绩,制冷与空调项目自2013年参加世赛以来,取得“1银2铜1优胜”优异成绩,4名选手均出自笔者所在单位,通过近10年对学生培养和参赛备赛历程,不断摸索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训练方案、方式、方法,积累一定经验,持续对该项目训练体系构建加强研究,全面提高选手训练效率和质量。

  1. 我国世界技能大赛制冷与空调项目基本现状

(一)制冷与空调项目训练现状

制冷与空调项目训练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选手进入国家集训队前,参赛单位自己组织训练,各省市在对世赛选手培养上,选用训练教材、日常训练内容、训练操作规范、训练时间长短并无统一要求;第二阶段是选手进入国家集训队后,选手训练按照专家组成员制定训练计划,教练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集中与分散训练相结合的形式组织选手训练,基本做到训练方式方法和训练内容相对统一。

(二)世赛选手选拔机制

一般参赛单位会提前选拔重点培养对象,参加省市选拔赛后,以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行业组织、集团公司)参加全国统一组织全国选拔赛,选取10名选手进入国家集训队(上届备选或前3-5名符合参赛年龄选手直接进入国家集训队),经首次阶段性考核后,选拔5名进入第二轮选拔,最后,组织集中性阶段性考核确定参赛选手,激烈竞争和优胜劣汰的机制选拔出优秀的世赛选手,也是影响构建世赛标准化训练体系进展缓慢因素之一。

(三)专家教练团队组成

制冷与空调项目专家组由1名专家组长,若干名技术指导专家、1名翻译和1个教练组构成,专家组成员一般不超过11人,专家组成员普遍来源于高校,企业和全国各技工院校教师以及往届世赛选手等,专家组成员具有丰富世赛经验或过硬专业技能,专家组是国家集训队成立以后设立“临时组织”,专家组成员并不是长期固定担任此项任务,在完成本职工作以后兼职负责选手训练工作,而且专家组成员地域分配比较广,从空间、时间、精力对选手训练效果产生一定影响。

(四)世赛选手基本特点

根据世界技能大赛中国(广州)研究中心调研的“世界技能大赛参赛选手职业发展情况调查研究”数据报告显示,参赛时身份类型为学生占比68.6%,加之笔者所在单位作为制冷与空调项目中国集训基地,制冷与空调项目选手主要来自技工院校,学生特性比较明显,优势是动手能力强,但存在以下几个方面不足:第一专业理论知识较薄弱,对技术文件理解存在偏差,特别是在需要专业理论支撑的故障排查模块,是选手表现最差也是比赛主要失分点;第二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由于多数学生来自学校,在企业实践时间有限,平时训练内容与企业真实任务存在差距,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明显缺少实践经验;第三竞赛现场应变能力不足,从近几届选手赛场上的表现与平时训练的状态比较,均出现一定的波动,除了因场地、设备、人员不熟悉等客观因素以外,其实最重要的还是选手的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心理素质等综合能力不足所造成的。

二、世界技能大赛制冷与空调项目训练体系构建必要性

一是对标世赛标准,提升竞技水平,转化世赛资源,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必然趋势。2020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设立上海、广州、重庆三家世界技能大赛中国研究(研修)中心,与此前在天津设立的世赛研究中心,形成东、南、西、北全覆盖新局面,以世赛参赛项目为载体研究将更标准化、系统化。2022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在我国上海举办后,必将进入以世赛成果转化为主的“世界技能大赛”后时代。

二是以世赛制冷与空调项目为研究载体,推动专业建设,促进学院高质量发展。全面梳理世赛制冷与空调项目技术方向、技术文件、竞赛项目设计、设备设施、评分规则、教练团队、集训资源建设、选手培养方式方法等对标学院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实施世赛成果转化,加快制冷及相近专业建设,让世赛先进理念、先进技术惠及更多学生。

三是构建世赛制冷与空调项目训练体系,科学系统培养高质量制冷专业人才,我国制冷与空调项目参加四届世界技能大赛,四届选手均取得不错成绩,特别是个别选手因出现失误情况,遗憾与金牌失之交臂,表面原因是选手技术遇到“瓶颈”问题,其实缺少科学的训练体系支撑,只有构建科学性、系统训练性训练体系,才能让选手在“标准化”训练状态下,达到最佳训练效果。

三、世界技能大赛制冷与空调项目训练体系构建的措施和建议

训练体系构建是一个长期性、系统性工程,国家层面竞赛主管部门出台宏观性指导性意见,但在具体参赛项目实施过程中,大部分参赛单位还存在不足,缺少标准化、系统化训练体系,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加强:

一是加强专家教练团队建设:目前世赛项目专家组长由中国组委会依据相关规定条件和遴选方案确定,除翻译外其它专家组长其他成员由专家组长商牵头集训主管部门提出初步人员,报中国组委会批准。基于以上分析专家教练团队选拔覆盖面不广,应充分应用信息化手段,设置门槛,举国选良将,为国育匠才;同时要推进国家层面专家教练管理制度,对专家教练职责、任期内工作评估、投入训练时间、和奖惩与退出建章立制,做到有法可依;另外要注重年轻专家教练的培养,不少世赛项目吸收往届获奖选手进入专家教练团队,受年龄、学历、阅历等原因限制,加强年轻教练培养,保持其持续性发展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是细化技术技能训练内容:制冷与空调项目选手技术技能训练,主要以项目教学法为主,通过选手对某一个项目或任务的完成情况,判定选手技术技能水平掌握情况,选手技术技能水平提升见效快,但也存在明显不足,以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制冷与空调项目技术说明为例,制冷与空调项目比赛内容涉及制冷与空调系统的设计、制冷与空调系统的维修、调试制冷与空调系统、制冷与空调系统故障查找四个专业模块,从课程内容分析涵盖制冷系统零部件构造原理、制作、安装、测试、调试及空调维护、故障排查和维修内容,涉及制冷工、钳工、焊工、电工、弯管工等工种,选手在训练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训练不到技术技能点,需要专家教练团队仔细研究每届技术文件和赛题、梳理技术技能训练内容以及所需理论知识,并不断持续优化。

三是全面培养选手综合能力:竞赛对选手的要求是全方位的,一名优秀世赛选手,仅仅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是不够的,选手在世界技能大赛场上,因遇到困难未正确处理好而想放弃比赛情况并非个案,赛场如战场,必须具备良好综合素质,不断提升思想素养、心理素质、应变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体能训练、交流能力和英语能力、团队配合等等,才能从容应对意外情况发生,发挥自己最佳竞技状态,取得优异成绩。

四是逐步完善相关保障制度:世赛选手培养应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集训工作指导意见下,配合职业技能竞赛管理办法、世赛中国集训基地的遴选、选手的选拔、社会赞助等相关规定与技术工作规则的基础上,结合学院现有管理制度体系, 针对基地工作范围,全面梳理在基地的人财物管理、设备采购管理、工具及材料领用管理、日常工作管理、场地环境管理、安全生产管理、文档资料管理、核心技术保密管理等方面进行建章立制,可参考ISO质量管理文件体系,从总体价值追求与质量目标、工作流程、业务操作规范与标准、文档表格四个层面构建制度体系。

  1. 结束语

当前我国对世界技能大赛参赛选手的培养在系统化、标准化建设存在不足,世界技能大赛参赛项目训练体系构建,不仅有利于世赛选手选拔、培养和提高世赛集训基地的建设,同时对促进竞赛成果向职业教育培训转化,带动技能人才队伍全面发展起到助推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杰, 高士晶. 加强世界技能大赛训练的标准化建设,提高训练的效率和质量[J]. 职业, 2021(19):3.

[2]周志德. 世界技能大赛引领实训基地综合建设的实践探索[J]. 职业, 2018(24):2.

[3] 浅谈技工院校对世界技能大赛培训体系的建设[J]. 魅力中国,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