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国际化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影响及应对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5
/ 2

教育国际化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影响及应对对策研究

王一丹

山西师范大学 山西太原 030006


摘要:教育的根本就是培养人才,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要趋势。教育国际化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有很大影响,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在开展时应根据结合教育国际化特点进行,教师在实际开展教学工作时应针对目前教学情况进行教学方案的制定,促使人才培养工作在开展的时候能够高质量的落实。本文主要针对教育国际化对高校人才培养的相关情况进行了分析,针对存在对我问题以及对策进行了相应的探究。

关键词:高校;人才培养;教育国际化;

引言:

教育国际化能够使得人才培养不断的向着国际化发展,对我国教育工作的高质量开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在落实高校教育工作时教师应针对国际化特点合理进行,促使教育国际化在高校人才培养当中发挥自身重要性,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国际化的发展为我国综合国力等的提升有很大帮助,高校教育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需不断的提升自身专业素养,进而为教育工作的合理开展提供保障。

  1. 培养国际化高校人才的原因及现状

培育国际化人才已经逐渐成为一个国家发展的关键,更有许多国家会将培育优秀的国际化人才作为发展战略,这足以证明,培养国际化高校人才能够有效提高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综合国力的提升,目前在国际中的地位也有显著提高。优秀的国际人才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能更好地保障我国在全球以及地区的重要事务中有更多的发言权。所以,培育出更多拥有爱国情怀、具有国际视野、敢于投入到国际事务中的高校人才,关乎到整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但就目前我国国际化人才培育的现状而言,仍处在人才匮乏的处境。然而,各大高校作为培养国际人才的重要地方,更应该担此重任培养出更多具有高素质教育、高文化水平的国际人才。在我国更注重将知识能力和素质教育结合在一起,培养出更多地高素质人才,而这些高素质人才更多的是具有雄厚的知识基础以及国际发展思想。高校应该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学生创造出更多的国际化教育平台,增强学生的国际化基础知识,使其具有跨区域的交流能力,从而扩大学生的国际视野。

  1. 如何增强培养国际化高校人才

  1. 提高高校对于国际化人才培育的重视

就高校培养国际化人才这方面来讲,主要包括境内以及境外这两个方面。境内指的就是在学校内进行培育指导,学校从多种渠道获取外国的优秀教育资源,其中就包括外教进校园指导、同外国学生进行学习交流、国外名师的优秀课堂等。境外就指学生在国外进行学习交流,经历更多的事务从而拓宽知识面,其中也就包括:短期的交流、参加国际竞赛、体验国外的文化等。学校需利用好每次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机会,在此过程中不免会因为众多因素从而造成学习方面的困难。但是作为高校,就应该担负起为国家培养国际化人才的任务。将境内和境外结合在一起,建立起成套的保障体制,从而促进国际化人才增多。

  1.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海外学习经历

学生通过海外学习能够拓宽自身的知识面、提高国际交流能力。目前,我国的大多数学校都会与国外的高校建立起合作关系,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更有效地进行交流学习。开展多元化、多方面的学习交流活动,为满足学生进行海外学习打好基础,以此来提高培养国际化人才的质量。为给学生提供更好地海外学习平台,首先学校应扩大学生去海外学习交流的渠道,主动和国外的高校建立起合作关系,开展更多地学习交流活动。在已经确定的项目基础上,更加重视该项目合作过程中的模式及技巧。其次,在合作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培养模式,组成一个联合体系、校与校之间进行访问学习、进行短期的实习培训、努力获取学位等结合在一起的学习方法,这样也能够满足不同学生对海外发展的需求。最后,学校应努力拓宽培养国际人才的渠道,结合传统的培育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创新改变,同海外高校进行多方面、多渠道的合作。只要学生在海外求学的数量及质量增加,就能够提高学校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成效[1]

  1. 建立起完整的制度体系

在国际化人才培育过程中,服务管理质量、教学任务质量都是教学过程的重要保障。随着国家对于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重视度逐渐增加,培养进程也就在不断推进和改善。为了满足培养进程学校应建立起完整的管理制度,科学管理并努力完善各方面的规章制度,正确看待管理[2]。为了培养国际化人才能够更加有效持久,首先,学校应该加强管理制度,对于学生的学籍、交流奖学金的发放、学习质量的评估、学分的获取等都要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考核标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其次,校内的各个部门应该联合起来,互相交流管理方式。不管是教务处还是各学院都应该明确职责所在,明确自己的工作任务从而优化管理模式。最后,学校应灵活改变教育管理方式,对于传统的激励方式做出创新,使激励机制变得更加完善,学校通过增设加学分的项目,鼓励学生踊跃参与国外的学习交流活动。学校要尽可能满足学生在留学期间提出的转校问题,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的转学需求进行处理。

  1. 结语:

总而言之,学校是提高国际化人才数量以及培养出更多优秀海外留学生的重要场所,担此重任的学校应该主动拓宽海外留学渠道,提高教学任务的完成质量,为学生提供出良好地学习平台。根据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只有将境内和境外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够完成我国对于培养国际化人才的目标。大多数的学生在自己毕业后会选择在国内或者国外的顶尖高校继续进行深造,回国之后在工作方面他们也都有着自己的意愿。所以,为满足当下社会的需求,我国必须培育出更多具有国际化竞争力的人才。虽然培养国际化人才是一个漫长且复杂的工程,但随着学校管理制度的不断创新、学生海外学习的主动性提高、留学人才的不断增多等,这些都会让培育的整个过程变得更有成效。

  1. 参考文献:

[1] 师海歌. 信息化时代大学英语教育对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意义探究——评《信息化时代高校英语教学研究》[J]. 人民长江, 2021, 52(7):1.

[2] 谷桂恕, 王珊珊, 孙志颖. 关于教育国际化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策略的研究[J]. 作家天地, 2020(17):2.


作者简介:王一丹(2000年6月),女,汉族,山西省运城市人,学历:本科,学生,单位:山西师范大学,研究方向: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