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和MRI的成像原理和适应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4
/ 1

CT和 MRI的成像原理和适应症

王涛

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 615000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现在的患者到了医院看病都有了自己的“想法”,特别是面对众多且价格昂贵的影像检查,患者的反应往往不一,有的说:“医生,磁共振太贵了,能不能换成CT?”有的说:“医生,我不怕花钱,给我开最贵、最好的检查项目!”有的说:“医生,拍片有辐射,不通过影像检查就不能诊断疾病了吗?”诸如此类的患者“想法”比比皆是,那么,真如患者朋友想象的那样“随心所欲”吗?其实,临床医生在诊断疾病的时候,除了根据“金标准”来诊断外,还需要根据患者描述的症状、体征等做一些辅助检查,进一步验证疾病的发病部位、病灶大小、良恶性,以及排除一些相识的疾病。那么面对如此多的影像检查,医生们都是怎样选择合适的检查项目呢?下面将从影像检查常见的和CT和核磁共振(MRI)的原理以及适应症两方面为患者朋友答疑解惑。

CT:“切成片”的检查

我们都知道医院里有一种“拍片”的检查,其实这就是利用X光进行的一种影像检查手段,人们常说的“拍片”主要是X光平片和CT检查,相对于X光片的二维影像(像是把“面包”拍成平面来观察)来说,CT的三维影像(像是把“苹果”切成一片一片来观察)就可以清楚地显示病变部位(在哪一片上),具有较高的分辨率,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X光片的劣势,可以说是X光片的加强版。CT(ComputedTomography)意为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是用X线束对人体某部进行断层扫描,获得人体被检部的断面或立体图像。就好比一个苹果被切片,可以清楚地看到腐烂、虫眼、果核等所在的部位。

一般来说,CT对所有器质性疾病(不应该生长/长得和正常组织不一样的)都可以进行检查,尤其对密度差异大的器质性占位病变都能检查出来并做出定性诊断。最适于CT检查的病是脑部疾病,其中对肿瘤、出血及梗塞等病检查效果最好,其次是腹部实质脏器的占位病变,如肝、脾、胰、肾、前列腺等部位的肿瘤,对乳腺、甲状腺等部位的肿块也能显示并做出诊断;再其次则是对胸腔、肺、心腔内的肿块,脊柱、脊髓、盆腔、胆囊、子宫等部位的肿块检查。虽然CT有较高的分辨率,但在病变没有发生形态学改变(和正常长得没有区别)以前,或对早期的小病灶,CT仍不能发现。CT对心脏大血管和胃肠道的检查,由于器官运动的干扰会形成伪影或成像不清,诊断的准确性就更受影响。对高血压、糖尿病、神经性疼痛,CT根本就无法进行诊断。

MRI:“摇摇看”的检查

MRI是一种生物磁自旋成像技术,这是利用原子核自旋运动的特点,在外加磁场内,经射频脉冲激后产生信号,用探测器检测并输入计算机,经过处理转换在屏幕上显示图像。磁共振机使用较强大的磁场,使人体中所有的水分子(几乎所有细胞中都有水)磁场的磁力线方向一致,这时磁共振机的磁场突然消失,身体中水分子的磁力线方向突然恢复到原来随机排列的状态。简单来说,就相当于用手摇一摇,让水分子震动起来,再平静下来,感受里边的震动。磁共振也被戏说是“摇摇看”的检查。

MRI对软组织的成像效果非常好,对检测脑内血肿、脑外血肿、脑肿瘤(胶质瘤、垂体瘤、颅咽管瘤、髓母细胞瘤、血管母细胞瘤、脑膜瘤、听神经瘤、转移瘤)、多发性硬化(脱髓鞘病变)、颅内动脉瘤、动静脉血管畸形、脑缺血、椎管内肿瘤、脊髓空洞症和脊髓积水等颅脑常见疾病非常有效,同时对腰椎椎间盘后突、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原发性肝癌、房间隔缺损等疾病的诊断也很有效。MRI也存在不足之处。它的空间分辨率不及CT,对于骨骼或钙化的病灶现象没有CT准确。同时,带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或有某些金属异物的部位不能做MRI的检查,所以患者朋友一定不要隐瞒病情,特别是有金属植入物的患者,一定是不用用MRI检查的。检查前,一定要将身上所有金属物品取下来,否者将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危害。

如何选择

不论是CT还是MRI检查都有各自的适应症,不能简单的说哪个好、哪个不好,有时候甚至需要一起使用才能准确的对疾病做出准确的诊断。根据两者各自的特点进行选择:CT有辐射,MRI基本没有辐射,但是MRI价格更贵,虽然CT有辐射,但正常的CT检查一般不会对身体有太大影响;CT成像快,MRI成像比较慢,所以CT更适用于急诊检查,可以快速的判断病灶部位进行临床治疗,在病灶判断不清的情况下,可以考虑结合MRI检查进一步明确病情;CT空间分辨率更高,能够更好的显示细小的结构;MRI的组织分辨率更好,更加适用于软组织的检查;CT对骨骼/钙化等“硬”的结构显像更好;在颈椎、胸椎、腰椎等外伤的检查中,CT检查更好地显示复杂骨折的骨质情况,同时,MRI更好地显示脊髓的损伤情况,针对这方面的患者则需要结合这两种检查方可完成全面诊断。

总而言之,两种检查都有各自的优势与缺点,并不能相互代替,而是相互补充。临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从简单到复杂、从无创伤到有创伤、从经济到昂贵的原则选择合适的检查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