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护理干预对急诊泌尿系结石患者疼痛减轻临床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3
/ 2

探讨护理干预对急诊泌尿系结石患者疼痛减轻临床效果

孙雨辰 王春霞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 安徽 合肥 230000

[摘要]目的:研究对急诊泌尿系结石患者疼痛减轻采取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诊泌尿系结石患者60例进行分析,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模式,而观察组采用全程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急诊泌尿系结石患者在不同护理方式下的疼痛减轻情况、在护理期间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疼痛减轻的时间加快(P<0.05),不仅如此,疼痛减轻人数也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2)在护理干预期间对照组急诊泌尿系结石患者中7例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情况,总发生率为23.33%,在护理干预期间观察组急诊泌尿系结石患者中1例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情况,总发生率为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全程护理干预运用在急诊泌尿系结石患者的治疗中,可以使患者经护理干预后疼痛减轻的时间加快,减少在护理期间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患者的预后得以改善,值得推广。

关键词:泌尿系结石;护理干预;临床效果;疼痛;急诊

泌尿系结石是临床的一种常见病,属于泌尿外科疾病。当泌尿系结石出现急性发作,患者就会产生排尿疼痛的情况,受到疼痛的影响患者的身体变得异常虚弱[1]。若疼痛的程度进一步加深则会致使患者的治疗受到影响,所以,护理工作者需要及时针对患者展开疼痛的护理工作,以减轻他们的痛苦。疼痛一方面会对患者身体产生影响,另一方面还会影响患者的心理状况,不利于患者的健康[2]。一般来说,若患者出现疼痛难以忍受的情况,医生便会利用镇痛药剂来帮助他们缓解疼痛,但镇痛药剂的使用经常会带来某些不良的反应。患者在进行治疗时可能会伴有十分明显的身体疼痛现象,严重阻碍治疗的进度。本文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诊泌尿系结石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诊泌尿系结石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参照组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患者共30例,年龄在30-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5±4.5);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患者共30例,年龄在28-6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5±5.5)。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能够进行分析比较。

1.2临床纳入、排除标准 (1)所有患者均经过经实验室检查,与临床表现相结合,最终确诊。(2)与泌尿系结石诊断标准相一致。(3)排除肝肾功能不全、药物过敏患者。(4)排除肿瘤等疾病的患者。(5)所有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并签字参与实验。

1.3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干预模式,而观察组采取全程护理干预模式,所有患者均接受基础性的常规治疗,采取的口服药物以荡石片、排石颗粒为主,肌内注射药物以莨菪碱为主[3]。如果患者同时出现了尿路感染,对其进行的治疗需要合理使用抗生素。具体的护理方法是:

1.3.1常规护理干预模式 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干预模式,入院时接受一系列常规项目的检查。治疗开始前护理工作者应向患者说明有关事项,要求其遵从医嘱,并对患者用药的反馈予以及时观察。

1.3.2全程护理干预模式 观察组采取全程护理干预模式,以常规护理干预模式为基础,全程护理包括镇痛护理、心理护理等[4]。护理工作者应及时和患者、患者家属展开沟通交流,予以患者相应的心理疏导,以帮助他们排忧解难。除此以外,护理工作者需要及时监控患者的实际状况,当患者出现疼痛时采取合适的措施进行处理。在对其注射镇痛类药物后,护理工作者需要问询患者的感受,并告知患者药物相关的正常反应,还应向患者的家属进行解释,获得他们的信任。不仅如此,护理工作者还能够采取一定的措施使患者转移注意,如播放音乐、和患者聊兴趣爱好等。

1.4观察项目和指标 比较两组急诊泌尿系结石患者在不同护理方式下的疼痛减轻情况、在护理期间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1)使用药物后依据不同的时段(30min、1h、2h、3h)评估患者的疼痛减轻情况,具体的评估需要将患者主诉看作参考标准,对患者疼痛减轻所耗时间予以记录。(2)统计在护理期间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并进行x2检验,当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在疼痛缓解状况上的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疼痛减轻的时间加快(P<0.05),不仅如此,疼痛减轻人数也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疼痛减轻情况对比[n(%)]

组别 例数N

疼痛减轻时间

未缓解

30min 1h 2h 3h

观察组 30 3(10.0) 15(50.0) 10(33.33)2(6.67)

对照组 30 1(3.33) 8(26.67) 12(40.0) 4(13.33) 5(16.67)

X2 5.45

P 0.02


2.2 两组在护理期间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比较 在护理干预期间对照组急诊泌尿系结石患者中7例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情况,总发生率为23.33%,在护理干预期间观察组急诊泌尿系结石患者中1例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情况,总发生率为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n(%)]

组别

倒数N

眩晕

恶心呕吐

重度眩晕

总发生率

观察组

30

0

1

0

1(3.33)

对照组

30

2

3

2

7(23.33)

X2





5.1923

P





0.023


3讨论

泌尿系结石是临床的一种常见病,属于泌尿外科疾病。患者出现的常见症状主要有排尿疼痛、尿路不畅等。当泌尿系结石出现急性发作,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不良影响[5]。若疼痛进一步加剧,患者的治疗也会受到阻碍。泌尿系结石在急性发作时所产生的疼痛,一方面会对患者身体产生不良影响,另一方面还对患者的心理造成影响,患者在面对疾病时出现消极态度。针对泌尿系结石急性发作的患者大多会使用到镇痛剂,但使用镇痛剂会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泌尿系结石患者可能会产生眩晕、恶心呕吐、严重眩晕等药物不良反应,所以,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需要给予辅助性护理。全程护理干预模式对患者来说是非常必要的,患者能够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前提下,接受心理层面的疏导及处理疼痛的措施。通常来说,经过护理工作者开展的心理疏导,泌尿系结石患者的实际情况会得到有效改善,加快身体的恢复速度[6]。所以,本文详细研究了对急诊泌尿系结石患者疼痛减轻采取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通过对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急诊泌尿系患者60例展开分析,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对两组采取不同的护理干预模式。经过详细的对比,能够发现将全程护理干预运用在急诊泌尿系结石患者的治疗中,可以使患者经护理干预后疼痛减轻的时间加快,减少在护理期间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患者的预后效果得以改善,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杨亚. 循证护理在缓解急诊泌尿系结石患者疼痛中的效果观察[J]. 母婴世界,2020(23):230.

[2] 赵春勤. 疼痛护理联合放松疗法对急诊泌尿系结石患者疼痛程度的改善作用[J]. 中国保健营养,2020,30(24):55.

[3] 高静. 心理护理干预对急诊肾结石患者疼痛及情绪影响[J]. 饮食保健,2020(50):18-19.

[4] 张倩. 护理干预对急诊泌尿系结石患者疼痛的作用探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44).

[5] 杭云婷. 护理干预对急诊泌尿系结石患者疼痛、情绪的影响[J]. 饮食保健,2019,6(30):191.

[6] 刘红,苏云艳,张荣. 泌尿系结石患者的结石成分、疼痛特点及护理对策分析[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14):2164-2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