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网络文化产业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0
/ 2

我国网络文化产业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唐嘉珮

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重庆分中心 401121

摘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大原则。当前,网络文化产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宣传教育、制度保障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与此同时,网络出版、影视剧等领域仍然存在的价值观缺失、优秀传统文化不足、西方文化渗透等现象和问题。对此建议,从推进网络文化创新、突出网络价值引领、加强网络舆论引导、提高网络治理能力四个方面加以应对。

关键词:网络文化产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近年来,相关主管部门健全网络行为规范,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多个相关专项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果,推进多维度宣传正确价值取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阐释成效显著。与此同时,网络文化产业仍然存在一定顽疾,典型表现为:影视作品粗制滥造现象普遍,偏离主流价值观,消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面效应;知名企业屡屡违规传播网络出版物,网络文学作品浅泛化、庸俗化与娱乐化;西方通过各种手法对文化产业进行价值渗透,企图削弱和动摇我国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新兴文化产业入行门槛过低、内容审核把关缺失,产生负面的价值影响。对此,本文试图探究网络文化产业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存在的治理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一、网络文化产业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存在的治理问题

1.网络出版执法依据缺失、监管鉴别难度大。一是执法缺乏法律依据。现行的出版物方面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音像制品管理条例》《出版管理条例》《印刷管理条例》仅就传统的出版物市场进行规定,而对于网上出版物的销售监管则没有具体明确的法律法规规定。二是监管有难度。网络销售平台数量繁多,新注册的网络销售平台也在不断增加,文化市场执法人员很难在浩大的网络世界里对每一个网络销售出版物的平台对每一种违法违规的网络销售出版物进行监管。三是网络出版物鉴别难。由于网络出版物销售的特殊性,与实体书店的图书直观性不同,网络出版物在购买前只是几张图片,无法对图书的内容及盗版与否、是否含有违反国家禁止内容进行鉴别,也就加大了对网络出版物的监管难度。

2.网络文化产品数量多、取证难,监管人员队伍力量不足。首先是从网络监管上,文化执法人员需要先确定管辖,对违法的网络游戏或网络节目等互联网文化活动,依照实施违法经营行为的企业注册地或企业实际经营地进行管辖。其次是取证,由于网络执法是针对虚拟世界的监管执法,需要通过计算机进行远程取证和现场进行取证。远程取证要对涉事网站进行截图,对时间、违法事实页面、违法互联网文化经营企业信息进行证据固定,而有的网络违法事实稍纵即逝,过后无法开展取证,也就不能对违法行为进行查处。最后是内容多、覆盖广。浩瀚的网络世界,每天都有无数文化产品诞生,网络游戏、网络表演、网络动漫、网络视听、网络小说百花齐放,监管数量无限,但执法人员的数量却有限。

3.新兴文化产业界定难,立法内容存在漏洞或重叠。文化执法部门的执法工作主要是依据现行的诸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娱乐场所管理条例》《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执法,有些新兴文化产业是否属于法律法规监管范围,目前还存在争议。得益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也日新月异,而我国的一部法律、法规的出台有其自身的程序性和严谨性,因此新文化产品的产生往往快于立法的速度。有的文化产业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游走于法律法规边缘。例如现在大火的网络直播,有的主播为了博取关注、吸引眼球,会在直播时发表一些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的言论。相应的法律法规往往在新行业产生并形成规模后,才能有针对性的制定出台。而目前我国文化领域现有的法律法规更新速度还追不上文化产品发展的脚步,新兴文化领域的立法工作针对性不强。不同领域的文化产业间法律法规衔接性不高,立法内容存在漏洞或重叠,缺乏立法层次高、系统性强的法律作为文化执法的法律支撑。

二、对策建议

1.推进网络文化创新。首先,要创新网络文化内容。网络文化内容创新要坚持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价值性和娱乐性的统一、传承性和创新性的统一,加大网络文化资源的整合、融合、转化和创新,大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网络文化。其次,要创新网络文化表现形式。网络文化创新要根据网络文化的内容、受众的需要和分众的特点,创造、选择和运用合适的网络呈现技术和形式,制作出多样化、有特色、接地气、受欢迎的生动活泼的网络文化作品。最后,创新网络文化传播渠道。主动适应移动互联网网络文化传播社交化、移动化、可视化和圈层化的特征,用好新媒体、多媒体、全媒体、自媒体、智媒体。

2.突出网络价值引领。首先,巩固和增强马克思主义在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紧密联系国内外的形势、我国改革发展的实际和广大网民的思想实际,加强网络领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研究和传播。。其次,在网络领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空间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舆论导向,始终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价值发展方向,并把网上网下、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有机结合起来,协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价值共识。

3.加强网络舆论引导。面对西方国家的网络舆论抹黑,需要加强网络舆论引导,澄清网络是非。首先,加强网络舆情监控。加强网络舆情分析、研判。既要作定量分析,又要作定性分析;既要作现状分析,又要作趋势分析,准确把握网络空间西方舆论动向,深刻揭示西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误导网络空间舆论、抹黑中国形象的舆论战的手法和特点。其次,引导网络舆论方向。要组织专门力量针对网络空间西方别有用心散布的错误舆论,切实做好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提升网络舆论引导主动权,把好正确舆论导向。

4.提高网络治理能力首先,提高网络协同治理能力。政府、网络运营主体、网民是网络空间活动的重要参与者。要加强党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完善网络治理体制机制。其次,提高网络治理监管能力。要明确网络治理主管部门的监管责任,建立健全网络治理监管机制。“各级网信部门会同有关主管部门,建立健全信息共享、会商通报、联合执法、案件督办、信息公开等工作机制,协同开展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工作。再次,提高网络治理技术能力。要注重掌握网络核心技术,提高运用网络核心技术治理网络的能力。最后,提高网络法律治理能力。要建立完备的网络法律法规,对互联网资本、互联网技术、互联网内容等互联网要素进行法治化管理,推进互联网管理的法治化、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

三、参考文献

[1]俸远.中国网络文化的发展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23):216-217.

[2]李春华.网络文化产业“逆淘汰”现象及其治理[J].人民论坛,2020,(27):134-136.

[3]张新民.互联网视域下的国际网络文化产业管理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18):12-13.

[4]曹哲.全媒体背景下建设网络文化强国的思考[J]. 中国国情国力,2019(08):32-34.

[5]焦娜赵,平俊.“躺平”现象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初探[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2,40(02):94-96.

[6]朱长春.基于 SWOT 分析的我国网络文化产业战略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2):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