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工程中D型便梁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8
/ 3

海外工程中 D型便梁的应用

张浩

中铁十二局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 天津 市 300000

摘要:在保证线路运营的情况下,拆除既有线下原有结构物并重建,是既有线附近施工经常面临的问题。利用D型便梁来架空既有线具有封锁时间短、行车限速高、经济效益高等优点,是较为常用的施工方法之一。本文针对D型便梁在施工中的计算分析和施工方法进行探讨,为其他同类工程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既有线 D型便梁 施工方案 有限元分析

0引言

D型便梁适用于既有线及站场的施工,具有便于运输和装拆的优点,适用于单线、双线、直线、曲线(R≥400m)等多种情况, 行车限速可达60km/h。便梁分为D12、D16、D20、D24四种型号,其跨度分别为12.06m、16.08m、20.1m、24.12m,以适用于各种跨度的桥涵施工。

1工程概况

本文以阿尔及利亚55公里铁路标项目为例,为既有线改造及新建项目,线路东起BLIDA的EL AFFROUN,西至SIDI LAKHDAR。全长56.62Km,桥涵201座。新建线路与既有铁路线存在15处并行交叉,共计9.7公里,部分新建涵洞与既有涵洞完全重叠。PK83+242为2*2m排水框架涵,现场施工需拆除既有涵洞,原位重建。影响情况如图1、图2所示。

2 设计方案

2.1 D型便梁的选择

便梁选择原则:根据涵洞基底与既有轨底间的高差以及结构物底部的最小宽度(垫层宽度+台背回填宽度)确定所需便梁的合适跨度,为了尽量减少开挖宽度,降低安全风险,按照台背回填各加宽0.5m考虑。 62a03ff464897_html_8f313295f20d9cf2.png

图1 PK83+242涵洞与既有涵洞平面位置图

62a03ff464897_html_526e43170d2d3f84.png

图2 PK83+242涵洞与既有涵洞断面位置图

PK83+242新涵洞基底与既有铁路轨道顶面相差10.8m,轨道顶面至纵梁底高度0.63m。根据设计图纸,涵洞底宽为3.2米,选用跨度为24.12m的D24型便梁。

2.2基础形式选择

鉴于此涵洞的埋深较深(10.8m),放坡开挖会导致基坑开口宽度相当大,无法布置常规的独立扩大基础。拟采用深桩基础,为便梁系统提供支承并稳定整个开挖区域。

62a03ff464897_html_afd81d9d0359ba9f.png

图3 PK83+242基坑开挖断面图

2.3 荷载计算

作用在每个桩基上的荷载主要有:列车活载,钢轨自重,便梁自重等。

2.3.1列车活载

PK83+242选用D24便梁,便梁跨度为24.1m,则桩基顶列车活载受力如图4所示。

62a03ff464897_html_ec1b4523fc20a64d.png

图4 列车活载受力示意图

由图可求得桩基顶列车活载为:

24.12*P1=4*250*(24.12-3*1.6/2)

+80*18.52*18.52/2

P1=1269.32kN

24.12*P2=4*250*3*1.6/2+80*18.52*(3*1.6+18.52/2)

P2=950.9kN

取Pmax'=P1=1269.32kN

火车经过便梁时限速45km/h,冲击系数取为1.2,故考虑冲击系数后列车活载为:

Pmax=1.2*P1=1523.18kN

2.3.2 钢轨自重

钢轨重量为60*2=120kg/m,即1.2kN/m,则单侧桩基承载:

G1=1.2*24.12/4=7.237kN

2.3.3 便梁自重

D24便梁总重量为48903.5kg,则施加在桩上的荷载为:

G2=489.03/4=122.25kN

2.3.4 荷载总计

桩上的最大垂直(轴向)载荷:

P=Pmax/2+G1+G2=891kN

2.4 桩基计算

测算出桩基的受力情况,最大轴向力Fn=-1.03e3kN/m,最大剪切力Fs=-104.49kN/m,最大弯矩M=-390.45kN.m。

2.4.1 桩基尺寸选择

参考欧标规范NF P94-242进行桩基尺寸的选择,根据土壤的地质性质,假定桩长后,采用极限平衡法逐步缩减桩基长度,直至达到平衡状态,以达到较为经济的效果。

测算桩基直径为1.2m,深度为18.0m(桩的锚固长度为7.3m)。

2.4.2 配筋计算

配筋计算参考欧标规范BAEL 99,规定要求:横向钢筋直径的选择取决于纵向钢筋的直径,对于直径Dl≥20mm的纵向钢筋,直径Dt必须在10-12mm之间选择。

经计算主筋采用18根φ20钢筋,箍筋采用φ12钢筋间距20cm,无需设置箍筋加密区。

62a03ff464897_html_22dce5197c0b9780.png

图5 桩基弯矩分布图

2.5 边坡稳定性分析

2.5.1 稳定性计算

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安全系数是衡量边坡稳定的量化标准。本次施工为深基坑开挖,通过PLAXIS软件利用Phi-c折减法进行有限元分析,通过不断降低土体抗剪强度参数使有限元平衡方程反复计算,直到计算不收敛,得到最可能危险滑裂面,从而确定斜坡滑移的安全系数及桩基配筋计算所需的力学要素。整个分析过程一次完成,简化了计算工作量。

2.5.2 计算数据

建模所需基本数据见表1,表2。

表1 建模的参数(参考结构物的地勘报告)

土壤

类型

深度

m

h

kN/m3

压力数值

剪切特性

Pl

MPa

Em

MPa

c’

kPa

Φ

°

表层

黏土

7.0

19.0

0.8

10

10

25

中硬

10.0

20.0

1.2

14

15

25

表2 桩基特性(直径为D=1.2m)

类型

(弹性)

EA

kN/m

EI

kNm2/m

W

kN/m2

1.15E7

1.38E6

20.0

V

°

MP

kNm/m

NP

kN/m

0.20

1E15

1E15

根据欧标规范NF EN 1991-2规定,计算时应考虑列车的运行过载。对于当前的轨道稳定性计算,荷载设置为150kN/m(SW/2载荷模型),施加在轨道运行面以下70cm处,均匀分布在3m的宽度上(即50kN/m2的过载)。

根据项目所在地理位置,查得建模所需降雨系数Kx=Ky=1.0E-3mm/day,地震系数Kh=0.4g。

2.5.3 计算结果

62a03ff464897_html_81e18974029d18c4.png

图6 施加荷载运行模型(最大位移2.7cm)

安全系数结果:静态安全系数Fs=1.48>1.2(欧标规范NF P94-282,对于使用时间小于3个月的临时基坑,其安全系数仅需大于1.2,若为永久基坑安全系数需大于1.5);动态安全系数为Fs=1.11>1,路堤稳定。

3 施工方案

3.1 D型便梁的安装

3.1.1 SNTF(阿国铁路部门)施工许可,施工桩基础

在施工之前需向SNTF申请在该段既有线附近施工的许可及列车限速指令,确定现场安全防护方案、标识牌布置方案等。取得许可、安全防护完成后,利用旋挖钻完成桩基基础施工。

为避免施工过程中因轨温变化引起轨道变形,在便梁安装前,中断便梁两端LRS并设置伸缩装置,伸缩装置由三对间距为9m的JPG接头组成,便梁两端各一组。

3.1.2纵、横梁的安装

利用行车间隔时间,安装单侧纵梁后,间隔进行横梁穿放,采用每隔六根抽一根进行。若横梁位置不够,可将影响既有轨枕松开(不拆除)作适当调整。横梁安装后需回填补砟并进行捣固。双侧纵梁安放后,进行横纵梁连接、其他构件的安装。待全桥固定后,进行钢轨扣件及斜杆的安装,以保持轨距及增加D型梁的刚性。

3.1.3 施工中便梁及轨道的检查及养护

便梁安装完成并经时速15KM/H和25KM/H的火车通过后,对便梁的支垫、横梁扣件、纵梁位置、轨道变形量及平整度,线路轨道位置等进行检查,确认正常后,开通线路40KM/H时速运行,并在后续施工中持续进行养护。

3.2 D型便梁的拆除

结构物混凝土强度达到100%,台背回填完成后,开始拆除便梁。在列车的间隔时间,按照与安装相反的顺序进行拆除工作。在拆除工作中及完成后,需不断检查轨道沉降,并进行道砟回填及捣固,直到火车稳定运行。

4 监控监测

在施工期间直至完成施工后火车平稳运行期间,均需利用全站仪及轨距尺对轨道的轨距、倾角、绝对坐标位置等监控检测,以保证其线性不发生变化。轨道布置监测点6组,分别位于便梁端头、便梁1/3处、便梁外20m处,或增加便梁跨中监测;基坑检测布置检测点3组,分别位于坡脚、涵洞顶标高对应的边坡、坡顶。对数据变化及趋势进行分析,及时把控。

62a03ff464897_html_f0ef1f4bafcd001b.png

图7 监测点布置图

5 结语

本项目已利用D型便梁完成施工5项,工程实施效果表明,在保证线路运行的前提下,利用便梁架空既有线进行梁下施工是较为经济的施工方案。避免施工中对既有线的干扰,保障施工安全。因此,推广D型便梁的应用对海外铁路线路施工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 肖吉勇.海外工程既有线运营下结构物的施工技术-以军用便梁的应用为例[J].桥梁与隧道工程. 2014(7):35-38,41.

[2] 孙凡.采用D型便梁进行线路加固的技术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6(7):384-385.

[3] 汤敏虎.D型便梁加固线路顶进箱桥技术[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3):918.

[4] 杨平.铁路D型便梁加固线路施工技术[J].四川水泥.2018(1):113.

[5] Norme Française NF P 94-242[S].1993-03.

[6] Norme Française NF P 94-282[S].2009-03.

[7] Norme Française BAEL 99[S].2007-12.

[8] Norme Française NF EN 1991-2[S].2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