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幼儿园社会领域活动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7
/ 2

如何在幼儿园社会领域活动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

王婷婷

鞍山师范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省 114000

摘要:我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中蕴含着非常深厚的历史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创新发展是大势所趋。教师作为幼儿的领路人,理应顺势而为,积极创新教学策略。因此,文章重点就幼儿园社会活动领域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展开相关论述。

关键词:幼儿园;社会领域;优秀传统文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国家以及各个方面对幼儿教育越来越重视,而且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果实,也是民族道德传承、文化思想和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分支。可是,在当前多元化文化相融的背景下,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越来越少,很多年轻人热衷于过外国的“洋节”,忽视传统,无疑对切断中华民族精神血脉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要从根本抓起,在幼儿园园本课程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让幼儿真正了解传统文化背后的文化和意义,从而更好地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园本课程当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了解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而不断培养幼儿的文化意识、文化素质和文化自信。这对于推动幼儿教育改革具有重要价值,幼儿园应当在这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在幼儿园中国传统文化园本课程开发中实现更大突破。

1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将优秀传统文化和幼儿园教育相融合,可以让幼儿对优秀传统文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幼儿不仅掌握了文化内容,而且明白了优秀传统文化背后的精神含义。随着教育不断深入,幼儿内心会萌生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想法,久而久之,会形成民族意识。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教师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让幼儿懂得文化的包容性和融合性。此外,通过解读不同文化,教师既能补全幼儿知识空缺,又能开拓幼儿眼界。更重要的是,让幼儿具备诚信、善良等优秀品质,成长为对国家有用之人。

2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园社会领域活动中的渗透策略


2.1环境创设活动

环境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关系到幼儿能否茁壮成长。可以尝试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组织创设活动,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这就需要教师精心准备主题。譬如,以春天为主题,组织“春姑娘来了”的实践活动。在活动前,教师准备一些柳条,并收集有关诗句。在活动中,师生一同布置活动场景。很快,柳条就在教室中“扎根”。仔细观察,在柳条下方写着一句话:“万条垂下绿丝绦”。幼儿看到此情此景,学习欲望被激发,很快就将诗句背下。为进一步加深幼儿的理解,可以要求幼儿利用剪刀、胶水、纸片等工具制作柳条。有些幼儿还会使用彩笔,为作品增添一抹绿色。在教室中,不仅能布置柳条,而且能借助节日契机设计主题墙。譬如,在端午节前,教师普及相关知识,并让幼儿开动脑筋,设计出独一无二的主题墙。对作品表现形式不设限,充分给予幼儿创作自由。有些幼儿会画画,有些幼儿会编织五彩绳。在幼儿悉心装扮下,教室焕然一新。

2.2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的一种常见教育形式,其氛围比较轻松,方便教师渗透优秀传统文化。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需要教师丰富活动形式、拓展活动内容。例如,带领幼儿优化校园格局。将大厅布置成水墨区,允许幼儿随意创作水墨画。由于个体存在差异,创作风格和内容截然不同。在创作过程中,幼儿既感到开心,又对水墨文化有了深层次的认识。将走廊布置成棋类区,放手让幼儿做。幼儿之间会进行激烈讨论,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只见幼儿互相合作,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借助这类活动,既可以吸引幼儿目光,强化幼儿表达能力,也可以促进幼儿思维发展。在户外,划出一片区域,将其命名为“动力沙区”。教师准备一些可塑性强、安全性高的太空沙,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创作。传统手工艺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要结合实际组织活动,在纸艺区,放置大量五彩缤纷的纸张,以及需要用到的工具,如剪刀、胶水等。幼儿既可以剪纸,也可以折纸。通过剪纸活动,不仅让幼儿清楚地知道工具如何使用,而且能增强手部肌肉。通过折纸活动,提升幼儿空间感,强化操作能力。在泥塑区,投放专业泥沙、转台、制作工具。首先科普泥塑知识,其次讲解基本操作,最后让幼儿动手做。经过揉、捏、搓后,制作杯子、茶壶等物品。在绘本馆,投放大量图书,利用精美的插画和生动的故事吸引幼儿的目光。在兴趣的引导下,幼儿踊跃投入活动。待阅读完毕后,可举办讨论会。在会上,幼儿既可以还原故事情节,也能分享心得体会。经常组织这类活动,能帮助幼儿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2.3开展主题活动,了解传统节日文化

我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现如今已经遍及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教师们应结合儿童的实际年龄及其特点,开展与其知识相符的主题活动,实现课程内容的渐进性和层次性,并确定不同阶段的儿童在学习传统文化的教育目标。对于小班幼儿,可以开展“过大年”主题活动,让幼儿通过不同地区了解春节期间别样的风俗习惯,激发孩子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对于中班幼儿,可以在课堂上做“庆祝端午节”的主题活动,教师们可以通过小视频向幼儿播放端午节期间赛龙舟活动,并向幼儿介绍端午节的由来;针对大班的幼儿,教师可以举办“中秋节”活动,让幼儿询问家长或者在网络上找寻一些有关中秋节的民间传说,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通过不同的渠道更多地了解“中秋节”,也可以在班级中带领幼儿做月饼,做好之后让幼儿带回家给父母吃,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手动能力,还能激发幼儿对传统节日文化的探究欲望。在开展主题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当进行科学设计,同时也要引导幼儿参与到课题活动设计中来。例如,在开展“庆祝端午节”主题活动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收集与“端午节”相关的知识和文化,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与主题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幼儿进行交流与互动。由于每名幼儿都会收集不同的知识与文化,相互之间在交流之后就会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文化,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交际能力,而且也能够使幼儿有更多的收获。

2.4与常规教学活动的融合

在常规教学活动中,将优秀传统文化融人其中也是教师的主要教学任务和基本的教学要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当前幼儿园的教育内容进行全面分析。如,在语言教学过程中,融入具有扎染、国画、剪纸、脸谱和戏曲等优秀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使幼儿树立良好的优秀传统文化意识。同时教师还需要根据幼儿园实际教学特点来设计和分配针对性的课程体系。如,在中秋节时,开展以中秋节为中心的音乐活动、美术活动和社会活动,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的开展,提高幼儿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

2.5实地考察活动

实地考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能更好地传递优秀传统文化。园长负责联系相关单位,教师负责制定考察名单及组织计划。这种集体活动,不仅让幼儿收获快乐,而且让幼儿吸收消化知识。例如,带领幼儿考察书院。看到书院建筑,幼儿感受颇深。这时,教师可以让幼儿表述一下。有幼儿认为书院比较古老,有幼儿认为书院是朴实的,还有幼儿认为书院严谨端庄。受书院文化的影响,幼儿逐渐静下心。走进书院内部,有一种被文化包裹的感觉。在教师的细心讲解下,幼儿对各类国学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总之,创新既是时代永恒的主题,也是教师应具备的一种能力。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瑰宝,将其融入幼儿教育中,不仅能培养幼儿的民族意识,而且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要想获得预期效果,教师需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并做好引导工作。在教师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幼儿注定会迈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祁蕊.基于传统节日文化的幼儿园园本课程构建[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02):251-252.

[2]王小斐.传统节日文化构建幼儿园园本课程的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02):252-253.

[3]张蕾,原凯.东坡文化资源在幼儿园园本课程中的开发与应用研究[J].教育现代化,2020,7(05):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