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着龈重建在口腔种植修复后的短期效果评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2
/ 2

附着龈重建在口腔 种植修复后 的短期 效果评估

陈云凤

北京市丰台区中医医院(北京市丰台区南苑医院) 北京丰台 100076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口腔附着龈重建在种植修复后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择2018年5月-2019年12月期间在我院口腔修复科接受口腔种植修复治疗的52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依据不同的治疗方式随机均等分为重建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种植术后采用传统方式进行牙龈缝合,重建组采用附着龈重建术治疗患者。以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后3、6个月为考察周期,评估种植体周围附着龈宽度、牙龈边缘美观度、探诊深度、菌斑改良指数、出血指数。结果:患者术后两个周期指标显示种植体周围附着龈宽度、牙龈边缘美观度重建组均比对照组效果更佳,(P<0.05)差异体现统计意义。以及重建组患者监测的菌斑改变(0.55±0.31)、探诊深度(1.64±0.44)mm、出血指数(0.69±0.54)均低于对照组菌斑改变(0.77±0.64)、探诊深度(2.97±0.60)mm、出血指数(0.97±0.75),充分体现其统计差异 (P<0.05)。结论:口腔附着龈重建在种植修复后短期内效果变化明显,实施附着龈重建手术治疗效果更好,能明显改善临床指标,帮助患者更好的恢复。

[关键词]附着龈重建; 牙种植术;修复效果;价值体现

临床上附着龈缺失或宽度不足较为常见,普遍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可增加牙龈稳定性,保护牙周组织,减少滞留的牙菌斑,降低种植体损伤的几率,起到保护作用,同时还可增进牙齿咀嚼力。本文将我院接受口腔种植修复治疗的52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附着龈重建口腔种植修复与传统种植后常规牙龈缝合治疗的不同效果评估做出如下叙述,详细流程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2018年5月-2019年12月在我院口腔修复科进行种植修复的52例患者, 对照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4:12人,年龄在29~58岁之间,年龄均值(32.11±5.35)岁,平均病程(3.22 ±0.30)月。重建组治疗患者中男13人,女13人,年龄27-61岁之间,年龄(33.25 ±5.30)岁,平均病程为 (3.12±0.63)月。以上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均了解、并同意此次评估效果分析,且资料性别、年龄等差异均不具备统计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种植后牙龈采用传统缝合方式,患者手术前做好充足准备,对缺牙区进行常规消毒,清洁牙龈缺失部位[1-2] ,局部浸润麻醉,于种植区牙槽嵴顶正中进行切龈,剥离黏膜、进行种植体植入术后行常规对位缝合,完成手术过程[3]

重建组种植同期采用附着龈重建手术,检查患者种植区域角化黏膜情况,测量并记录颊侧有效角化黏膜宽度。手术区常规消毒后行局部浸润麻醉,清理牙齿缺失部位,切口位于牙槽嵴顶偏舌侧,以保证切口的两侧均有角化黏膜,行保留龈乳头切口及近远中附加切口,过膜龈联合,根据个体情况延伸至前庭沟,翻半厚瓣,保留骨膜及结缔组织,根向复位角化黏膜并缝合固定于骨膜,两侧垂直切口错位缝合。术后抗炎治疗。患者在术后3个月进行修复烤瓷冠[5]

1.3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患者术后定期检查(3、6月)种植体周围附着龈宽度,和牙龈边缘外形美观程度,探诊深度、菌斑改变和出血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借用SPSS26.0软件处置资料予以分析,借用 (x±s) 均数标准差,以及T检验, 或者(%)为百分率, P<0.05显示统计差异。

2结果

2.1表1 两组患者种植体周围附着龈宽度和牙龈美观度(%)

组别(例数)

0-1mm

1-2mm

2-3mm

术后3个月

术后6个月

术后3个月

术后6个月

术后3个月

术后6个月

对照组(26)

2

3

19

17

0

0

重建组(26)

0

0

2

3

21

20


I级

II级

III级


术后3个月

术后6个月

术后3个月

术后6个月

术后3个月

术后6个月

对照组(26)

10

22

25

20

0

0

重建组(26)

0

0

14

17

19

14

表1上述分析呈现种植体周围附着龈宽度、牙龈外形美观程度均为重建组更好(P<0.05)差异有统计含义。

2.2对照组术后菌斑改变(0.77±0.64)、探诊深度(2.97±0.60)、出血指数(0.97±0.75)。重建组患者分别为(0.55±0.31)、(1.64±0.44)、(0.69±0.54)。重建组各项指标数值显示均低于对照组P<0.05统计价值体现。

3讨论

口腔种植技术在治疗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方面已非常普遍,修复治疗后,足够宽的附着龈可降低咀嚼对植体产生的刺激,保护植体周围牙龈的稳定,减少牙菌斑的堆积,从而提高种植修复体咀嚼能力。口腔牙列缺损患者进行种植修复治疗后,通过附着龈重建手术对种植体周围的牙槽黏膜和游离龈沟进行重组复建,促进口腔功能的恢复,相比较传统的牙龈縫合方式,其恢复效果较差极易产生黏膜感染。

本次分析呈现:患者术后3、6个月指标显示重建组附着龈宽度、牙龈边缘外形以及美观度比对照组更好,,(P<0.05)。以及重建组菌斑改变(0.55±0.31)、探诊深度(1.64±0.44)mm、出血指数(0.69±0.54)均低于对照组(0.77±0.64)、(2.97±0.60)mm、(0.97±0.75)。充分表明附着龈修复重建能有效地保护牙周组织,提高牙龈边缘美观,降低口腔菌斑残留,增加患者修复与美观指数。

结合叙述,附着龈重建同期于种植手术可以提高修复治疗效果,能有效改善临床指标,可于短期内保护促进种植体周围组织健康,而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郑雅文,侯玉东. 附着龈重建在口腔种植修复应用效果的研究[J].健康大视野, 2021, (4):14.

[2]许建波,孙红丽. 附着龈重建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J].大医生, 2019, 4(10):28- 29.

[3] 李兖 谭迎赟. 附着龈重建术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美容医学, 2020, 29(9):134-137.

[4]赵万里. 附着龈重建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健康大视野, 2020, (20):6.

[5]张晓红,周军亮,梁海州. 附着龈重建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文摘), 2020, 20(41):116- 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