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室镜辅助与常规开颅手术治疗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近期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30
/ 2

脑室镜辅助与常规开颅手术治疗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近期疗效观察

张鑫旭

彭水县人民医院 重庆彭水 409600

摘要:目的:研究脑室镜辅助和常规开颅手术治疗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本研究作者选择的100例研究对象均来源于2018年7月-2020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样本选择完毕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均由50例患者组成,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通过脑室镜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MMSE评分;预后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MMSE评分分别为:(7.80±2.37)分、(26.84±2.81)分优于对照组患者(13.65±2.67)分、(21.30±2.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整体预后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通过脑室镜辅助治疗,可以有效提升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神经功能以及智力水平,值得推广。

关键词:脑室镜辅助治疗;常规开颅手术;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

高血压属于常发疾病,如果患者的血压长时间升高,患者的脑动脉就会出现病变情况,同时,因为患者的小动脉发生损伤,小动脉就会发生破裂,进而引发脑出血,目前,脑出血已经成为继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常发并发症,严重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及生活质量[1],在此期间,患者就会产生程度不同的负面情绪,导致患者的血压不稳,形成恶性循环,对患者的治疗、康复造成不利影响[2]。因此,采用有效方法治疗患者,是十分重要的。临床中一般会采用常规开颅手术治疗患者,但是临床疗效一般。有研究表示:通过脑室镜辅助治疗患者,可以有效提升临床疗效,改善治疗指标。本次研究,作者选择的100例研究对象均来源于2018年7月-2020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通过对照研究,分析脑室镜辅助和常规开颅手术对中等量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现做出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作者选择的100例研究对象均来源于2018年7月-2020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样本选择完毕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均由50例患者组成,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通过脑室镜辅助治疗,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比较,P>0.05,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见表1。注:本研究获得院内伦理批准。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情况(62946df88a000_html_e650e1f908969261.gif ±s)[n(%)]

组别

例数

年龄段(岁)

平均年龄(岁)

男性患者

女性患者

观察组

50

38-79

51.46±10.16

27

23

对照组

50

36-78

51.26±10.08

25

25

X2/t

-

0.099

0.160

P

-

0.922

0.689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通过脑室镜辅助治疗。

常规开颅手术:患者手术中保持仰卧位,通过CT固定透露,对患者进行麻醉,使用甘露醇降低颅内压,将患者的骨瓣铣下,将患者脑中血肿清除,彻底清除血肿后,进行止血,留置血肿腔引流管,引流24h后移除引流管,对患者的血压进行合理控制。

脑室镜辅助治疗:通过CT固定头颅,寻找患者的手术靶点,在患者的最大血流量和头皮相距最近的地方,进行插管,然后作全身麻醉,置入内镜穿刺患者,将血凝块清除,进行止血,将内镜方向及时调整,彻底清除死角的肿块,然后使用生理盐水冲洗,保证手术中视野清晰,清除血肿之后,及时向止血,留置血肿腔引流管,引流24h后移除引流管,对患者的血压进行合理控制。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MMSE评分;预后效果。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均数+标准差(62946df88a000_html_e650e1f908969261.gif ±s)表示计量资料,t值验算,率(%)表示计数资料,X2验算,当P<0.05时,两组数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MMSE评分比较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MMSE评分分别为:(7.80±2.37)分、(26.84±2.81)分优于对照组患者(13.65±2.67)分、(21.30±2.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MMSE评分比较情况(62946df88a000_html_e650e1f908969261.gif ±s)(分)

组别

例数

NIHSS评分

MMSE评分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50

18.26±2.96

7.80±2.37

14.56±2.16

26.84±2.81

对照组

50

18.07±3.20

13.65±2.67

14.13±2.09

21.30±2.62

t

-

0.308

11.587

1.012

10.196

P

-

0.759

0.000

0.314

0.000

2.2两组患者的预后效果比较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整体预后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预后效果比较情况[n(%)]

组别

例数

恢复良好

轻度残疾

重度残疾

植物状态

观察组

50

40(80.0)

5(10.0)

3(6.0)

2(4.0)

对照组

50

10(20.0)

10(20.0)

14(28.0)

16(32.0)

X2

-

36.000

1.961

8.576

13.279

P

-

0.000

0.161

0.003

0.000

  1. 讨论

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是比较常见的合并症。脑出血的病情变化速度快,容易影响患者的机体器官功能,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以及致残率。根据有关统计表明[3]: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率虽然为所有脑血管疾病的三分之一,但是,其死亡率以及残疾率为第一位。临床中一般会通过手术疗法治疗患者。有研究表示:脑室镜辅助治疗更优于常规开颅手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精确的找到脑部出血位置,降低再次出血率;②脑室镜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可以清晰观察到血肿周边血管,避免损伤脑部周围组织,大大提升手术安全性;③手术操作简单,患者的耐受时间短;④可以将患者的较小出血点清晰发现,提升彻底清除血肿的概率。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MMSE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整体预后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

综上所述,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通过脑室镜辅助治疗,可以有效提升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思辰. 常规开颅手术与脑室镜辅助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疗效对比[J]. 医疗装备, 2018, 31(4):96-97.

[2]冉光辉. 用脑室镜辅助手术与常规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效果对比[J]. 当代医药论丛, 2020, 18(5):87-88.

[3]荆鸿雁. 观察分析脑室镜辅助与常规开颅手术治疗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HICH)近期疗效及中期预后情况[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 26(15):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