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眼交替遮盖与单眼部分遮盖对屈光不正性弱视双眼视功能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8
/ 2

双眼交替遮盖与单眼部分遮盖对屈光不正性弱视双眼视功能的影响

蒲青叶

成都市武侯区人民医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目的:比较双眼交替遮盖与单眼部分遮盖在弱视治疗中

的效果。方法:选择96例弱视患儿,均为屈光不正性,随机分组,各48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双眼交替遮盖,观察组采用单眼部分遮盖,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视力水平融合范围>5°及立体视锐度≤60"增加眼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眼部分遮盖在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双眼交替遮盖;单眼部分遮盖;屈光不正性弱视;双眼视功能

弱视是临床眼科常见病,主要是由形觉剥夺、双眼异常交互等因素引起的一种眼部疾病,且多见于儿童。患儿在患病后常表现为视力低下、立体视觉降低、对光敏感度下降,严重时可引起斜视及永久性视力低下,所以应早期治疗[1]。目前临床对于这种弱视的治疗多采取遮盖疗法,这种治疗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弱视现象,纠正视力低下症状,所以在临床应用较多[2]。对此,本文将对比不同遮盖方法在屈光不正性弱视治疗中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20年8月-2021年8月期间收治的96例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随机分组,即对照组48例,观察组48例,其中对照组48例患儿中,男童女童之比为28:20,年龄5-8岁,平均年龄(6.12±1.11)岁;观察组48例患者中,男童女童之比为26:22,年龄5-9岁,平均年龄(6.48±1.19)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

基本情况

弱视类型

弱视水平

分类

远视性弱视

近视性弱视

混合散光性弱视

轻度弱视

中度弱视

重度弱视

观察组

18

19

11

19

21

8

对照组

20

18

10

20

22

6

1.2 方法

两组患儿治疗全程佩戴眼镜进行矫正,同时进行遮盖疗法,该疗法指征是瞳孔康复。

对照组:采用双眼交替遮盖,将眼罩(外层为黑布,内层为红布)戴在眼镜上,使得眼睛及眼外侧面完全遮盖,保证光线无法进入,使用方法:两只眼睛交替遮盖,每天遮盖时间为4-8小时,平均6小时。

观察组:采用单眼部分遮盖,方法:将眼罩覆盖在健侧眼睛及眼外侧面,遮盖时间4-5小时,平均4.5小时。

1.3 观察指标

(1)治疗效果,评价标准:患儿视力未变或轻度提高即为无效,患儿视力较之前明显改善即为基本痊愈,患儿经治疗后视力得以恢复即为痊愈,有效例数=基本痊愈+痊愈。

(2)评估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视力水平融合范围>5°及立体视锐度≤60"增加眼数。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0.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6284a3e1d7846_html_195cca9870952b42.gif ±s)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n实施Χ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治疗效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治疗效果对比[n(%)]

弱视程度

观察组

对照组

例数

有效

无效

例数

有效

无效

轻度弱视

20

18(90.00)

2

19

12(63.16)

7

中度弱视

22

19(86.36)

3

21

13(61.90)

8

重度弱视

6

4(66.67)

2

8

5(62.50)

3

总计

48

41(85.42)

7

48

30(62.50)

18

Χ2


6.544



6.544


p


0.011



0.011


2.2视力水平融合范围>及立体视锐度≤60"增加眼数

观察组视力水平融合范围>5°及立体视锐度≤60"增加眼数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视力水平融合范围>及立体视锐度≤60"增加眼数对比[眼(%]

组别

总眼数

治疗前

治疗后

增加眼数

对照组

48

8

23

15(31.25)

观察组

48

9

39

30(62.50)

Χ2




9.412

p




0.002

3 讨论

弱视的高发年龄多为儿童,严重时会导致视力永久性下降,进而影响患儿生活质量,所以应早期进行治疗[3-5]。目前临床常见的治疗方法是遮盖疗法,该疗法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等优点,主要是通过遮挡健侧眼睛,强迫患侧眼睛视物,来消除健侧眼睛对患侧眼睛的竞争性抑制作用,进而达到提高视力水平的效果,所以临床应用广泛[6]。但在实际治疗中,会根据患者症状选择合适的遮盖方法,主要包括双眼交替遮盖、单眼部分遮盖等,其中双眼交替遮盖是指两只眼睛交替进行,虽然可以改善患者视力,但这种方法在治疗时,会使患者双眼同时失去视物作用,导致大脑视神经无法获取平衡的视觉信息,并增加视觉功能的调整难度,使得患者治疗效果达不到预期,而单眼部分遮盖正好弥补这一缺陷,使得患者治疗效果提高[7]

本文通过研究得知,单眼部分遮盖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双眼交替遮盖,P<0.05,则表示单眼部分遮盖疗效优于双眼交替遮盖;观察组视力水平融合范围>5°及立体视锐度≤60"增加眼数高于对照组,P<0.05,则表示单眼部分遮盖可明显改善两眼的视觉功能,增加患者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在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中,单眼部分遮盖疗法更为有效,能明显改善患儿两眼的视觉功能,所以值得在临床做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坤喆. 探究双眼交替遮盖与单眼部分遮盖对屈光不正性弱视双眼视功能的影响[J]. 中国社区医师, 2020, 036(014):44,46.

[2]孟晓莹. 不同眼部遮盖治疗对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视力及立体视锐度的改善作用[J].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21,41(1): 60-66.

[3]闫春妮, 曲晓瑜, 郅瑛,等. 视感知觉学习结合遮盖治疗屈光参差性弱视的疗效[J]. 国际眼科杂志, 2019, 019(011):1998-2000.

[4]刘佳,杨积文. 视觉训练系统治疗屈光性弱视的效果及对患儿视功能指标的影响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 2020, 15(34):60-62.

[5]齐晓芸, 王芳. 眼罩遮盖法与阿托品疗法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的临床效果[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 004(007):81-82.

[6]姬艳敏. 视觉功能训练对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双眼视功能及调节功能的效果评价[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13(19):3-5.

[7]钟凤元, 罗晓红, 陈华香,等. 视知觉学习对近视性弱视患儿屈光度增长的影响及护理对策[J].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19, 26(02):12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