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8
/ 2

心理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

黄玉 刘端湘

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人民医院 336600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筛选2020-1~2021-10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76例,常规组38例:实施常规护理方案;实验组38例:实施心理护理方案;比对不同方案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心理护理后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的SAS、SDS评分,(P<0.05)。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以减少负面情绪的产生,可调动其配合透析的积极性,在保持心理健康方面效果明显,治疗中值得推广。

关键词】心理护理;维持性血液透析;心理健康;效果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指利用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来挽救患者生命,延长患者生命的过渡性方法[1]。由于长时间的病痛折磨和家庭因素等原因给患者造成的压力,使其心理产生巨大的变化,比如焦虑、抑郁,有可能出现放弃治疗甚至自杀的情况[2]。及时开展介入心理干预能有效的缓解患者的情绪,同时调动其积极性配合透析,心理护理从患者的实际出发,给予劝导、抚慰,解除其顾虑,尊重、理解、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因此,本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不同护理方案,分析心理护理对患者心理健康的优势。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基础资料

筛选2020-1~2021-10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76例,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平均分成两个组。常规组38例,男21例,女17例,年龄30-77岁,平均年龄(53.51±0.23)岁;实验组38例,男21例,女17例,年龄32-74岁,平均年龄(53.55±0.24)岁;两组患者基础资料互比,无差异性,(P>0.05)。选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和家属都对此研究知晓知情并自愿参加;②符合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指征;③所有临床资料都完全者;剔除标准:①精神疾病、听力障碍;②严重传染性疾病。

1.2方法

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案,遵医嘱叮嘱患者按时服药,对病房定时清洁消毒,开窗通风,加强饮食干预,并按时检查患者各项机体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①构建心理护理小组:挑选护理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对其进行培训,明白心理护理的重要性。②增加护患沟通频率:多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患者的感受,耐心听取病人的诉说,让其感受到被理解,被尊重,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同时,及时耐心的解答患者的问题,排解心理不安、紧张焦虑情绪。多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掌握其心理状态,及时给予劝导、抚慰,避免不良情绪在心理发酵造成放弃治疗或自杀等不可挽回的后果。了解患者的家庭经济情况,协助患者寻找政府和社会的帮助,让患者感到社会的温暖,与家属联络,叮嘱家属多关心、多鼓励,家人的关心和鼓励更能增加患者的信心。同时,为患者和家属讲解疾病的特点及并发症,全面了解血液透析的过程及意义,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帮助患者建立正确面对疾病的信心。传授自我护理的知识和日常注意事项以及适合的运动。③个体化心理护理:为患者建立个人心理健康档案,运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持续性记录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和异常行为,并开展针对性的疏导,若有必要可安排心理师辅助,确保其心理处于健康状态,积极配合透析。

1.3观察指标

实施护理前、后对患者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总分越高代表焦虑、抑郁程度越重,分别进行比对。

1.4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62849ac5e2981_html_c969f36834f65f95.gif±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SPSS 25.0软件对本文处理,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试验组心理护理后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的SAS、SDS评分。(P<0.05)。具体见表1。

表1两组心理护理前后SAS、SDS比较(62849ac5e2981_html_c969f36834f65f95.gif±s,分)

小组

例数

SAS SDS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常规组

38

62.31±11.25 58.39±9.16

67.95±10.27 66.18±9.39

实验组

38

62.47±10.59 50.73±8.27

67.58±11.42 53.32±8.25

t


0.064 3.826

0.149 7.835

P


0.949 0.000

0.882 0.000

3 讨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延长尿毒症患者生命的一种过度性方法,在临床上不仅应用于慢性肾炎引起的尿毒症,还应用在糖尿病、高血压等其他疾病引起的尿毒症上[3]。目前随着各种疾病的增加,维持性血液透析也被广泛使用。然而它会带来恶心呕吐痉挛以及癫痫等不良反应[4]。由于病程较长,无论从病痛、不良反应,还是从经济方面和心理方面都对患者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这些压力若得不到及时的排解,轻则焦虑抑郁,重则放弃治疗甚至自杀[5]。及时给予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护理非常有必要。

心理护理以患者为中心,首先为患者提供了一个舒适轻松的环境,可以放松身心。由经过培训的专业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服务,以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为前提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日常的护理中细致的观察,及时的沟通,适时的劝导,安慰,帮助患者化解心理的紧张不安、焦虑抑郁、悲观绝望等负面情绪,通过对疾病与治疗的讲解,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减少心理的畏惧与恐慌。和家属一起鼓励患者,建立信心。为每位患者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可确保患者心理保持健康状态,提高治疗配合度。

综上所述: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以减少负面情绪的产生,能够调动其配合化疗的积极性,在保持心理健康方面效果明显,治疗中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余会. 临床心理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J]. 心理医生,2019,25(2):277-278.

[2] 周宁颖,张文东,黄集红,等. 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影响[J]. 心理月刊,2020,15(24):56-57.

[3] 姜斌. 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 饮食保健,2019,6(3):6-7.

[4] 陈亚敏. 心理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A1):116-117.

[5] 敬强龙,吕静,马薇薇,等. 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疾病感知与心理健康的影响效果[J]. 饮食保健,2019,6(36):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