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药物对医护人员的危害及防护干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8
/ 2

化疗药物对医护人员的危害及防护干预效果观察

丁素洁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日间病房 230022

【摘要】 目的 研究化疗药物在配制和使用过程中对医护人员的危害及实施防护干预措施后的效果。方法 选取某院肿瘤科医护人员45名作为研究对象,2021年9月1日-2021年9月30日为干预前,2021年10月1日起采取干预措施并持续,2021年11月1日-2021年11月30日为干预后。分析化疗药物在配制和使用过程中对医护人员的危害因素,实施防护干预措施,对比干预前后医护人员对化疗药物的认知率及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的认知率及满意度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化疗药物危害因素的干预,可提高医护人员对化疗药物的认知率及满意度。

【关键词】化疗药物;危害因素;防护干预;效果

肿瘤科医护人员长期接触化疗药物,若缺乏对化疗药物的认知及必要的防护措施,易造成职业损害,影响身体健康。因此,对化疗药物配置、使用过程中的危害因素进行分析,提高医护人员对化疗药物的认知,加强防护尤为重要。此次研究旨在分析化疗药物在配制和使用过程中对医护人员健康的危害因素及防护干预措施落实的效果。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某院肿瘤科医护人员45名作为研究对象,为2021年9月1日-2021年11年30日。纳入标准:肿瘤科工作≥1年,负责配制或使用化疗药物,自愿配合各项调查。排除标准:中途离职或转科者。男1名,女44名,年龄24-53岁,平均30.45±4.23岁。

    1. 方法

1.2.1 选取2021年9月1日-2021年9月30日为干预前,2021年10月1日起采取干预措施并持续,2021年11月1日-2021年11年30日为干预后。干预前后均对45名医护人员采用自制的《医护人员对化疗药物的认知》及《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问卷进行调查,分析化疗药物在配制和使用过程中对医护人员的危害因素,制定并实施防护干预措施,对比干预前后医护人员对化疗药物的认知率及工作满意度。

1.2.2 实施防护干预措施

(1)落实制度 将防护措施、操作规范、废物处理流程等列入日常工作考核,并建立防护干预小组,由小组成员对实施情况进行定期评定。(2)强化培训 加强对医护人员的专业培训,包括化疗基础知识、职业危害、防护措施等,以提高其对化疗药物的认知程度。(3)完善防护措施 建立专门的化疗药物配药室和生物安全柜,室内装空气净化装置。配药人员戴一次性防吸入口罩、穿防护服、戴防护目镜及双层乳胶手套。(4)规范配药操作流程 生物安全柜的操作台铺一次性防渗透护垫。抽取密闭的安瓿药液前先排气,采用负压方式抽取药液,且不超过注射器3/4,避免药液逸出。配药完成后用清水擦拭操作台,安全柜内风机继续运转30分钟。操作完成后(下班前)脱去防护用物,洗手沐浴更衣。(5)正确使用化疗药物 配制好的化疗药物及时给患者使用,医务人员要带手套、口罩,谨慎操作,避免药液污染自身及环境。病室通风良好,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呕吐物等要及时洗手。(6)规范废物处置 配药及使用药物后的所有废弃物,统一放置于污物专用袋中封闭集中处理,避免残余药物暴露于空气中。

1.3观察指标及统计学方法

药物认知情况包括良好、一般、较差,认知率=(认知+一般)/例数×100%;满意度包括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例数×100%。发放问卷90份,回收率100%。运用 SPSS21.1 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后认知率97.78%高于干预前75.56%,P<0.05。见表1。

1 干预前后医护人员对化疗药物的认知(n%

组别

例数

认知

一般

较差

认知率

干预前

45

20

14

11

75.56%

干预后

45

40

4

1

97.78%

x2





9.615

P值





0.002

2.2 干预后的满意度93.33%高于干预前71.11%,P<0.05。见表2。

2 干预前后医护人员的工作满意度(n%

组别

例数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干预前

45

22

10

13

71.11%

干预后

45

30

12

3

93.33%

x2





7.601

P值





0.006

3 讨论

1.3.1 化疗药物对医护人员危害的途径

医护人员在抽取化疗药液过程中,易发生气溶胶、气雾及安瓿中气体的逸出,若操作不当便会导致药液接触到医护人员的皮肤;药物使用中也可导致药液沾染医护人员的手、衣物及环境;药物配置及使用后,若未对药物空安瓿、剩余药物、注射器、输液器等进行有效处理,可污染工作环境及仪器设备,损害医护人员的健康;患者的呕吐物、汗液、尿液中也含有低浓度的化疗药物,医护人员若不慎接触也会对健康造成损害[1]

1.3.2 化疗药物对医护人员危害的类型

(1)骨髓抑制 大部分化疗药物会抑制骨髓,造成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降低。(2)生殖影响 化疗药物易造成流产、胎儿畸形,并会引起月经不调、不孕不育。(3)致癌 长期接触化疗药物,有较高风险发生恶性淋巴瘤、白血病及化疗药物相关恶性肿瘤。(4)过敏反应 部分医护人员接触到特定的化疗药物后会出现程度不一的过敏反应[2]

1.3.3实施防护干预措施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因医院硬件及软件因素限制,化疗药物对医护人员的职业损害不同程度的广泛存在,从关注医护人员的健康出发,应基于危害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护干预措施。加强对肿瘤科医护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其对化疗药物及职业危害防护的认知程度,进而提高在配制及使用化疗药物过程中遵守操作规程与相关制度的依从性,降低化疗药物对医护人员健康的影响。本次研究显示,干预后医护人员对化疗药物的认知率及工作满意度均高于干预前。因此,基于化疗药物对医护人员的危害因素实施防护干预措施,可加强医护人员自身防护意识,提高对化疗药物的认知,同时医护人员在得到有效防护后,工作满意度也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宣. 六西格玛管理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化疗药物配制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 黑龙江中医药,2020,49(1):52-53.

[2]梁宪玲,白秀珍. 分析静脉配置中心配制化疗药物的危害与防护对策[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1):343-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