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丙戊酸钠辅助治疗存在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8
/ 2

小剂量丙戊酸钠辅助治疗存在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

贾喜峰 1 陈雷 2

1 黑龙江省公安厅安康医院 150078

2晋江市第三医院 362200


【摘要】目的 研究在治疗存在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时,运用小剂量丙戊酸钠辅助治疗的效果。 方法 68例存在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被纳入此次研究中,收治时间为2020年12月到2021年12月,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划分为两个小组,分别为A、B组,A组运用奥氮平,B组运用小剂量丙戊酸钠,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 B组治疗有效率比A组高(P<0.05)。 结论 在治疗存在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时,运用小剂量丙戊酸钠辅助治疗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

键词】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小剂量;丙戊酸钠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low-dose sodium valproate adjuvant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c patients with aggressive behavior. Methods 68 schizophrenic patients with aggressive behavior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They were treated from December 2020 to December 2021. They were p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group A and group B. group A was treated with olanzapine and group B was treated with low-dose sodium valproate.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of group B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group A (P < 0.05). Concl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c patients with aggressive behavior, the use of low-dose sodium valproate adjuvant therapy can improve the clinical efficiency.

[Key words] aggressive behavior; Schizophrenia; Low dose; Sodium valproate

精神分裂症属于精神科比较普遍的疾病,发病原因目前还不明确,但是通常和心理因素等存在联系,一般在青壮年中存在,起病比较慢或者亚急性疾病患者会出现症状各异的综合征【1】。通常智力正常并且意识清醒,但是一些患者会存在认知功能损害,病程较长,难以愈合,且反复发作,一些患者最终会出现精神残疾等,通常存在攻击行为,且具有突发性特点,为患者自身和他人带来较大的危害。积极对精神分裂症开展研究,运用有效的药物开展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小剂量丙戊酸钠被广泛运用到存在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中,且得到良好的效果。所以,此次研究主要分析在治疗存在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时,运用小剂量丙戊酸钠辅助治疗的效果,详细内容为: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68例存在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被纳入此次研究中,收治时间为2020年12月到2021年12月,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划分为两个小组,分别为A、B组,各34例,A组男性19例,女性15例,年龄为20~59岁,均值为(36.21±2.47)岁;B组男性20例,女性14例,年龄为21~60岁,均值为(37.66±2.24)岁。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A组运用奥氮平片(生产厂家: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83500),运用口服的方法,初始使用剂量为每次10毫克,每日一次,后续可以按照患者病情调整药物剂量,最大剂量不能多于每日20毫克,坚持治疗三个疗程,一个疗程为四周。

B组运用小剂量丙戊酸钠(生产厂家: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1435),采取口服的方法,初始剂量为每日600毫克,每日一次,服用七天后按照患者病情不断调整药物服用剂量,最大剂量不能多于每日1200毫克,坚持治疗三个疗程,一个疗程为四周。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1)显效:通过治疗患者精神情况好转,降低程度超过75%;(2)有效:通过治疗,患者精神情况有所好转,降低程度在50~74%之间;(3)无效:通过治疗,患者精神情况没有明显好转,降低程度不超过50%。

1.4统计学分析

录入SPSS18.0统软件中处理。

2 结果

B组治疗有效率比A组高(P<0.05),见表1。

表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A组

34

12

12

10

70.59

B组

34

15

16

1

97.06

62845c9d8a489_html_e8b1350f591e8eaf.gif2

/

/

/

/

8.785

P

/

/

/

/

0.003

3.讨论

精神分裂症通常存在在青壮年人群中,患者存在攻击行为,存在感知等各方面障碍,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影响下,生活和工作压力不断提高,导致精神分裂症发病率不断提高,患者数量不断增多,且发病后患者存在行为和思维异常【3】。精神分裂症不仅仅会为患者自身带来较大影响,而且还会给公共安全带来威胁。患有这种疾病患者做出攻击行为,主要是因为中枢5-羟色胺水平下降,这项水平下降会造成患者出现情绪波动,并且患者大脑前额叶γ-氨基丁酸缺少,会造成注意和运动等高级功能发生异常,做出攻击行为,因此需要按照患者的病情运用有效的药物开展治疗,避免疾病为患者自身和他人产生不利影响【4】。

奥氮平是非典型抗精神病的药物,药理作用和氯氮平基本相同,但是安全性相对比较高,用药后能够在患者脑边缘系统的多巴胺通路中产生选择作用,释放前额叶皮质的去甲肾上腺素或者多巴胺,具有良好的镇静效果,还可以对H1受体产生阻断效果,使患者的兴奋性受到控制。丙戊酸钠是心境、情感稳定剂,属于拟5-羟色胺。使用药物后可以通过大脑前额叶γ-氨基丁酸抑制去甲肾上腺素,还能够对谷氨脱羧酶产生刺激,通过这种方式控制或者缓解患者出现的攻击行为【5】。通过治疗,患者神经递质大脑前额叶γ-氨基丁酸的活性会快速提高,针对大脑前额叶γ-氨基丁酸转氨酶产生一定的抑制效果,促进大脑前额叶γ-氨基丁酸传导,优化患者临床症状【6】。临床在治疗存在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时,运用小剂量丙戊酸钠,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可以减轻患者攻击行为,在短期内控制或者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药物安全性比较高,不会为患者身体带来较大的影响,确保患者自身和他人的安全【7】。在此次研究中,B组治疗有效率为97.06%,A组治疗有效率为70.59%,B组治疗有效率比A组高(P<0.05),可见,小剂量丙戊酸钠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有利于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控制患者攻击行为。

总之,在治疗存在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时,运用小剂量丙戊酸钠辅助治疗,有利于优化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颖, 王若梅, 李刚. 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损害的研究进展[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21, 29(2): 158-160. 
  [2] 王雪, 周郁秋, 刘东玮, 等. 精神分裂症不同时期认知功能损害特点及干预方式的研究进展[J].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20): 1-5. 
  [3] 陈声云, 刘雅茜, 张桂灿, 等. 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神经认知功能损害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20, 47(5): 904-909. 
  [4] 刘颖, 朱永. 利培酮联合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效果及安全性[J]. 中国现代医生, 2021, 59(3): 118-121. 
  [5] 蒋秀兰, 戴福强, 秦淑国, 等. 利培酮联合小剂量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神经递质、糖脂代谢及BMI的影响[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20, 20(7): 1373-1376; 1392. 
  [6] 田佩瑶. 阿立哌唑联合帕利哌酮治疗青年女性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 14(8): 200-201. 
  [7] 左文博, 胡光华, 刘欢欢. 利培酮、阿立哌唑和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J].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19, 27(4): 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