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品销售企业(辽宁地区)高校毕业生引进的实践与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7
/ 2

油品销售企业(辽宁地区)高校毕业生引进的实践与探索

苗壮

中国石化辽宁石油分公司,辽宁沈阳



[摘要] 某油品销售企业(以下简称辽宁分公司)为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下属的直属单位,自2014年起,根据集团公司高校毕业生引进工作的整体安排,采用统一的高校毕业生引进政策。经过近10年的实践与探索,进一步规范了高校毕业生引进程序,提升了毕业生招聘质量,为人才强企工程建设不断注入“新活力”,为干部人才队伍不断提供“新生力量”。

[关键词] 油品销售企业;辽宁;毕业生;引进


1 前言

2014-2021年,辽宁分公司共引进高校毕业生48人,硕士占比38.9%,所学专业既包括油气储运工程等石油石化主体专业,也包括会计学等通用专业。经过各阶段的培养锻炼,大部分毕业生已走上关键骨干岗位,在公司各线头逐步崭露头角,1人获得销售企业互联网应用技术比武铜牌,7人被选派参加集团公司优秀毕业生培训班,2人被抽调到上级销售公司工作。2020年底统计的大学生流失率为20.8%,在油品销售企业通报中暂列第五位(按流失率低值排序)。

经过近10年的实践与探索,辽宁分公司已经基本形成了比较成熟的高校毕业生引进培养体系,为人才强企工程建设不断注入“新活力”,为干部人才队伍不断提供“新生力量”。在2019年度、2020年度销售企业人才强企考核评价中,辽宁分公司连续两年位列区外公司第一名。

2 高校毕业生引进程序模型简介

一直以来,辽宁分公司严格落实集团公司高校毕业生引进政策,严把计划分解、信息发布、资格审查、测试面试等重要节点(见图1),为高质量引进毕业生奠定基础。

Shape1

  • 资格审查

  • 确定考试人员

  • 组织考试

  • 确定入围人选




Shape2

2. 统一初选考试


Shape4Shape3

  • 制定方案

  • 测试面试

  • 提出建议

  • 班子研究

  • 公示


Shape8

  • 计划分解

  • 招聘公告

  • 招聘信息


Shape9Shape7Shape6Shape5

1.信息发布

3. 测试面试

引进程序



Shape11Shape10

4. 接收报到



Shape12

  • 签订协议

  • 证书查验

  • 上报备案

  • 信息导入




图1

3 高校毕业生引进工作的主要做法

3.1 围绕主业,梳理人才队伍,确定引进需求

紧紧围绕公司发展战略,着眼未来人才储备,在全面分析干部人才队伍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等情况的基础上,对年度毕业生引进需求进行调查与分析,并广泛征求各线条的意见和建议,确保符合企业实际需求。

3.2 加大宣传,有效组织面试,关注人企匹配

着重在中国石油大学、东北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等30余所高等特色院校的就业网站发布招聘公告。通过企业微信公众号,对公司企业文化以及招聘专业、数量等进行详细的介绍,提高信息传播的广度和远度。详细制定测试面试方案,加强对面试官的甄选和培训,确保选出匹配度高的优秀毕业生。

3.3 优化福利,启动管家模式,留住优秀人才

优化毕业生引进福利政策,包括“按标准报销测试面试在读学校至沈往返路费”、“免费提供测试面试食宿”、“入职后按政策享受住房补贴”、“见习期12月份享受‘双薪’工资”、“组织人事部门三年制‘管家式’跟踪培养”等10余项,受到广大毕业生的好评。

3.4 精心规划,突出阶段特点,多元培养使用

“一对一”制定培养方案,每个实习阶段均配备专职师傅,拟定详细培养学习计划。入职1-2年的毕业生以指导学习为主,实习1年期间配备4名不同职级、不同线条、不同专业的师傅,并通过定期轮岗让毕业生快速了解各层级各线条业务情况。入职3-5年的毕业生以公司专项培训为主,优秀毕业生有机会参加公司组织的青年人才培训及各项业务培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学习。入职6年以上的毕业生以自学为主。

3.5 关爱到位,落实企业文化,注重栓心留人

逐步提高实习期工资,3年间2次提高毕业生实习期工资,让毕业生入职后能够安业、安身、安心。在饮食住宿、文化娱乐等方面,为毕业生提供便利,配发背包、毛巾被等生活物资,赠送优质书籍为毕业生提供精神食粮。组织毕业生分批到省市两级机关、油库、省级站长站实习,充分利用最优资源开展实习锻炼,加大毕业生培养力度,快速提升毕业生的综合能力。

4 高校毕业生引进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4.1 企业属性影响

辽宁分公司所属的油库和加油站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的经营特点,同时具有危险化学品经营的特性。毕业生需要分批到省市两级机关、油库、省级站长站实习锻炼,这也就需要毕业生具有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与集团公司“爱我中华、振兴石化”的企业精神和“三老四严”、“苦干实干”等优良传统高度一致。但是部分毕业生经济生活压力相对较小,到基层一线锻炼的意愿薄弱,与企业青年英才培养计划目的相悖。

4.2 辽宁省区域属性影响

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水平、预期收入水平、就业岗位质量,是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地域走向的决定性因素。辽宁省作为共和国的老工业基地,其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对毕业生吸引力并不大。报名辽宁分公司招聘岗位的毕业生就业更倾向沈阳、大连等相对发达城市,阜新、铁岭等相对偏远地区分公司对毕业生吸引力较差,导致毕业生流失率较高。

4.3 其他因素影响

毕业生缺乏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深度参与,职业生涯设计存在长期性、连续性和专业性,公司部门仅起到引导作用,还需进一步提升毕业生自行规划职业生涯的主动性和专业性。

5 下一步改进措施

根据集团公司“朝阳工程”实施方案内容,完善细化晨曦初露阶段、旭日喷薄阶段、红日升腾阶段工作措施,巩固引进计划分解、测试面试实施、培养方案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等重点环节的把控。强化与高校联合培养,为大学生提供实习实践的机会,提前熟悉工作环节,感受企业文化,缩短就业适应期,为公司定向储备人才。继续巩固高校毕业生引进、培养、使用、激励一体化机制,完善源头培养、跟踪培养、全程培养的素质培养体系建设。

6 结束语

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是未来的领导者和建设者。青年英才是中国石化事业的生力军,是打造世界领先洁净能源化工公司的希望所在。辽宁分公司还需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统筹推进人才强企战略,加快青年英才全面健康成长,着力打造青年英才队伍建设高地,为建设世界领先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人才供应链。


[参考文献]

1. 王天佳,张志斌。辽宁省高校毕业生省内就业工作问题初探。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 版),2020(4):101-103

2. 赵楠,刘静洋。辽宁省高职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对策研究。辽宁高职学报,2015(10)

3. 关宏远。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策略研究,山西青年,2017(18):74-75

4. 王志浩,王洋。人力资本流失、配置效率与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9(2):98-112

作者简介:苗壮,男,吉林省吉林市人,毕业于北京化工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大学本科学历,理学学士学位。经济师、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心理咨询师,现就职于中国石化辽宁石油分公司党委组织部。


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