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教学法与反馈式教学法在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7
/ 2


目标教学法与反馈式教学法在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徐海萍 赵亚男

苏州市中医医院 215007

[摘要]分析目标教学法与反馈式教学法在临床带教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020年12月在本院实习的护理学员作为观察对象,总计选取90名,依据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成观察组、常规组,均有45位学员。观察组学员接受目标教学法与反馈式教学法,常规组学员接受常规教学方法,分析两种教学模式对学员能力培养的效果。结果:(1)相对于常规组,观察组学员理论与实操能力评分更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与常规组相比,观察组学员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更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相对于常规组,观察组学员的综合素质表现更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带教过程中,通过目标教学与反馈式教学方法对学员进行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学员的综合素质,还能够提升学员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进而提升护理带教的水平,可在临床教学中推广运用。

前言

目标教学法是一种新型教学方法,不仅在常规教学中得到广泛使用,在实习生临床带教中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参与者按照目标进行自我控制,实现临床教学目标,并且能够提升临床教学的规范性和科学性[1]。在临床带教过程中,通过目标管理方法能够使学员更了解教学与学习的目标,提升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反馈式教学指的是在带教过程中,学员对所学知识做出的反应,这是临床带教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意图和目的,而发出反馈是学员能动性的表现[2]。在对护理学员进行教学过程中,带教老师必须做到勤讲多问,通过言传身教提升学员对护理知识的掌握,与学生共同完成教学工作[3]。本研究针对本院新入职的90位护理学员作为观察对象,分析目标教学和反馈式教学法在临床带教中的运用效果,期望为相关临床教学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2020年12月在本院实习的护理学员作为观察对象,总计选取90名,依据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成观察组、常规组,均有45位学员。对两组学员的基本资料,如性别、年龄、学历等进行分析(P>0.05),可进行对比。

1.2方法

在常规组中,为学员实施常规教学,在护理学员进入科室后,带教组组长为其介绍科室环境、要求、特点等,然后分配给各个带教老师进行教学。教学过程中,带教老师边操作边进行教学讲解。

在观察组中实施目标教学与反馈式教学结合的方法。具体内容为:在学生入科后,科室内护士长及带教老师等针对教学内容进行讨论,并分析学员的情况,然后拟定目标教学计划,内容包括:态度目标、知识目标与技能目标,并组织全体带教老师进行学习。在学生入科后,总带教老师对科室内的环境、特点以及科室内患者的心理状况、常见护理操作等进行介绍,同时为学员讲解实习周期内的教学计划与学习目标。依据教学计划与目标,选择科室内常见的病例对学员进行教学指导。教学结束后,带教老师与学员共同查房,教师通过一对一提问的方式将患者的健康问题提出,学员进行回答,其他学员做补充。并通过这种反馈的方法.既了解了护生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又检查了教育计划落实情况。最后带教教师把结果进行归纳、总结,不足之处给予补充,提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从而使护生掌握的知识更加完整。

1.3观察指标

(1)带教结束后对学员进行理论和实践考试,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学员的学习成果越良好。(2)统计学员对带教模式满意的人数,计算所占的比例。(3)由带教老师评估学员在自学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与患者的沟通能力。满分为10分,分数越高,学员的综合素质越优。

1.4统计学分析

在获取数据后,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23对数据进行处理,其中n(%)表示计数资料,卡方检验确定是否具备统计学特征差异。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x±s)形式展示,t检验确定是否具备统计学特征差异。P<0.05表示具备统计学特征的差异。

2结果

2.1两组护理学员理论与实践技能评分的对比

统计两组护理学员的理论与实践技能考试分数发现,与常规组相比,观察组学员的评分更高,P<0.05,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别,如表1。

表1两组护理学员理论与实践技能评分的对比

分组

人数

基础理论

实际操作技能

观察组

45

91.22±0.98

90.42±0.71

常规组

45

83.20±0.45

82.93±1.34

t


5.63

4.23

P


0.00

0.00

注: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护理学员综合能力的对比

分析两组学员的综合能力评分,结果显示,相对于常规组,观察组学员的综合能力表现更优,P<0.05,表示对比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别,附表2。

表2两组护理学员综合能力的对比

分组

人数

自学能力

思维能力

沟通能力

观察组

45

4.45±0.34

4.23±0.32

4.33±0.79

常规组

45

3.33±0.45

3.29±0.19

3.23±0.34

t


4.342

6.092

4.294

P


0.000

0.000

0.000

注:P<0.05,表示对比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别。

2.3两组护理学员满意度的对比

分析两组学员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可知,与常规组相比,观察组学员的满意度水平更高,P<0.05,表示对比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别,附表3。

表3两组学员满意度的对比

分组

人数

满意度

观察组

45

43(95.56)

常规组

45

37(82.22)

χ2


5.304

P


0.000

注:P<0.05,表示对比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别。

3讨论

在医学教育中临床实习是作为关键的环节,能够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能够巩固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提升学生解决实际临床问题的能力[4]。在传统临床带教工作中,学生入科后便跟随带教老师进行工作,带教老师仅是针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教学讲解,并未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因此教学随意性大,学生也仅是被动接受知识。目标教学使学生与带教老师共同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入科后由带教老师针对学生的情况拟定明确的学习目标,从而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工作的主动性。目标具体细化,具有准确性、可行性、可测性3个特征。老师可针对要求采用指导学生自学、小讲课、见习等教学形式达到理论目标。每周结束前学生与老师反思是否达到本周的教学目标,这过程也是一个巩固复习的过程。反馈是护生能动性的体现。在临床带教过程中,带教教师必须带领护生一起,负责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护理,与护生一起共同实施完成。整个过程要求带教教师有丰富、广泛的专业知识,沉着冷静的应对技巧,快速回应患者及护生所提出的所有疑问。这就要求带教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用理论指导工作。在工作中发现不足,确定带教方向,改变思维习惯,紧跟时代步伐。多与学生沟通,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灵活制定带教计划,做到因人施教。

4总结

总而言之,在临床带教过程中,通过目标教学与反馈式教学方法对学员进行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学员的综合素质,还能够提升学员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进而提升护理带教的水平,可在临床教学中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郑丽丽.目标教学法在小儿耳鼻喉科临床带教中的运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9(21).

[2]梁海英.目标反馈带教模式在外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2,033(005):1118-1119.

[3]李华龙,曲伟,张冰,等.目标教学法在肝病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1年19卷2期,44-46页,2021.

[4]何泽华.目标教学法在肝胆外科带教中效果探讨[J].医药前沿,2019,9(015):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