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电力计量系统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6
/ 2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电力计量系统研究

杨志刚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吉林供电公司计量中心, 132000

摘要:针对智能电力计量系统在应用过程中存在数据采集滞后、数据管理能力差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电力计量系统,该系统又融入了基于无限深度神经网络模型的大数据处理算法,通过深度挖掘的数学算法实现电力计量数据的分析,同时也实现了电力计量数据的采集、传递和分析,提高了电力计量数据自动化、智能高效管理水平。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智能电力计量;系统分析

1当前电力营销计量改造中存在的问题

1.1营销计量装置位置选择不合理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电能需求量的逐渐增多,供电企业对电力营销计量工作的质量要求也在逐渐提升。对于供电企业而言,若想进一步促进电力营销计量工作的进步,则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对营销计量工作进行改革。电力计量装置位置选择不够合理的情况是当前大多数供电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是电力营销计量工作改革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供电企业若想对该情况作出有效改善,则必须对用电片区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应当站在宏观角度,全面掌握该地区居民的整体用电规律与用电状况,结合下一步的整体规划进行综合考虑,及时对当前的营销计量装置位置做出动态调整。在当前情况下,我国多数供电企业均未能对自身的发展规划与地区环境进行综合考虑,进而导致所选择的计量装置位置不够合理,无法对该地区大量的客户进行集中化的管理。长久的混乱管理将会对供电企业营销计量改造的发展造成严重影响,电力营销计量工作的科学化与合理化发展也会因此受到阻碍,影响营销计量工作整体质效。

1.2计量装置智能化水平偏低

当前,供电企业在计量营销工作中所使用的计量装置智能化水平不足,且多数供电企业出于成本原因不愿对计量装置进行升级改造,影响了供电计量营销工作的发展。传统的电力计量装置灵敏度方面较差,且不具备安全报警等功能,极易引起质量安全的风险。智能化电力计量装置有降低工作误差、提升工作效率以及节约工作成本等优势。随着供电网络不断向智能化发展,当前电力计量装置应当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向智能化与自动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1.3无法有效杜绝窃电行为

由于计量装置智能化水平不足,部分用户的非法窃电行为屡禁不绝。窃电行为既会对电力计量装置造成破坏,使其无法进行准确计量,给国家和企业造成很大的损失,同时还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当前供电企业由于执法主体、管理、技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尚不具有杜绝窃电行为的能力。

2电力计量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方法

针对前文中提出的技术不足,本研究设计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电力计量系统,该技术具有以下创新点。(1)在智能电力计量系统中融入物联技术,通过物联网实现实现电力计量设备运行信息采集、信息整合、风险评价、完整性评价、维修与维护、能效评估、计量设备运维管理、监控管理、数据管理、维修和设计等多种数据的综合管理。(2)在物联网技术中加入改进型无限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实现电力计量资产数据的全寿命周期管理,深入挖掘电力表相关的不同数据,进而实现电力表全寿命周期管理。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电力计量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包括电力设备层、数据处理层和数据应用层,舍弃传统技术的弊端,将物联网技术引入到智能电力计量系统内,实现了电力计量数据的自动化、智能化处理,有效地实现了移动互联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通信技术的结合,将分布式电力设备数据有机结合起来。

在电力设备层中,多种不同类型的电力计量数据信息被存储在电力计量资产全生命数据库中,通过数据融合技术将不同类型的数据信息有机融合在一起,用户在分析数据信息时,在电力数据库中抽取数据信息,通过改进型无限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实现电力数据信息的学习和训练,通过挖掘、分析电力计量数据之间的关系实现电力计量资产全生命周期的分析和挖掘。

在数据处理层中,通过大数据算法模型实现不同类型电力数据信息的处理和挖掘,采用深度挖掘的数学算法实现电力计量资产全生命周期数据分析。采用的分析方法是构建无限深度神经网络模型,采用该无限深度神经网模型进行电力计量资产全生命周期数据分析,目的在于提高电力计量资产全生命数据分析的能力,使得用户获取的电力计量宏观资产数据信息或者比较表面的数据信息转换为数学建模分析的方式,将表面数据信息通过微观数据更加深刻体现出来,从而提高电力计量资产数据分析能力。

3电力计量措施

3.1强化用电检查规范化管理

从以往工作经验来看,加大用电检查力度是推动透漏电治理工作的最佳途径。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制度的不完善。首先,在工作中不断完善内部用电管理规范,对于每个步骤的用电细则以及施工中的工艺流程都要认真落实,确保其合理合法性。管理制度是规范日常工作的重要标准,有目的的展开检查计划,为电力企业的稳定运行提供更加全面的保障。第二,根据各部门划分明确岗位责任,并在日常工作中加强管理。对于电力检修工作人员,要端正工作态度,明确个人职责。在实际操作中严格按照规范要求逐项筛查,避免出现消极怠工等现象发生。第三,根据当地的实际用电需求,建立一套完整的系统检查结构体系。根据不同人员的特点进行合理分配,同时要保证能源的有效分配。检查中获取的数据资源要及时存储,妥善保存,形成完整的数据库,给后续工作提供更全面的保障。大大提升部门之间的协作效率,从多方面展开作业,不断规范当地的用电检查,加大管理力度。

3.2杜绝窃电漏电现象

电能是我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在市场销售中产品本身带有一定的特殊性。以往用电,往往是先使用,后缴费。费用收缴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收费难,拖延电费,偷电等行为。现阶段的智能电表通过电费预存的形式,偷电行为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在整套电费计量设备中,高压断路设备非常重要,多安装于户外的一些线杆上。需要在侧面进行打孔操作,同时穿入信号线,再经过进一步处理,避免漏水漏电。应用了这种预付费计量设备后,周边都密封性能良好。在表面无任何线缆,使得窃电行为无从下手,国家财产安全性更高,可实现企业经济的稳步增长。

3.3计量装置远程校验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电能的输出质量也有了更高的需求。因此,如何输出更多的优质能源是当前供电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自动计量体系的研发和推广,有效缓解了市场上供求关系之间的矛盾。该系统能够实现远程操控和数据校验,故障发现更及时,大大节约了维修所用时长,数据精准度更高。远程控制系统的工作内容主要有运行状况监测,异常数据筛查和定位,找出问题的诱发原因,对故障源展开维修操作等等。这种远程校验设备的数据计算能力更强,数据校验的精确度更高。远程校验系统可以辅助员工更快地完成数据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调取异常数据,找出问题成因,提升日常检查工作的整体水平。

结束语

针对电力设备计量过程中出现的数据采集速度慢、传递效率低、数据处理困难等问题,本研究融入包括感知层、传递层、平台层和应用层的物联架构,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智能电力计量系统中,实现智能电力计量系统数据的自动化传递。

参考文献

[1]高鑫,凌强,张力,等.利用无线物联网技术实现智能电力计量[J].信息技术,2020(1):163-166.

[2]黄鹏.供电企业电力计量的标准化管理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0,22(22):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