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损伤患者在低场核磁共振的诊断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3
/ 2


膝关节损伤患者在低场核磁共振的诊断分析

苗秀敏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人民医院 CT室,江苏 沛县 221600

低场核磁共振检查与CT检查能够对膝关节损伤作出准确诊断,通过对患者膝关节处进行扫描,从而对患者半月板损伤与韧带损伤作出判断,为临床治疗膝关节损伤提供有利依据[1-2]。为了探讨低场核磁共振检查与CT检查对膝关节损伤的价值。本文选取了8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检查与CT检查两种方式进行诊断,对比低场核磁共振检查与CT检查的诊断符合率,具体的内容可见下文描述。


一、调查样本

样本选取自2019年1月至2021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并将膝关节损伤患者进行抽签随机分组方式,其中40例患者为观察组,40例患者为对照组,80例患者均伴有局部肿胀、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临床特征,排除体内具有金属假肢、金属物患者,排除患有幽闭恐怖症患者,80例患者经病理学诊断结果显示,均为膝关节损伤。观察组;20例为男性患者,20例为女性患者,年龄在21~40岁之间,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为(30.12±0.37)岁,其中交通意外的有10例、重物砸伤的有10例、高处坠落的有10例、摔伤的有10例。对照组;21例为男性患者,19例为女性患者,年龄在22~41岁之间,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为(31.45±1.01)岁,其中交通意外的有11例、重物砸伤的有9例、高处坠落的有10例、摔伤的有10例。两组膝关节损伤患者的性别、受伤原因、平均年龄,各项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可进行对比。

二、实验检查

对照组膝关节损伤患者采用CT检查,CT机由本院提供,将CT机矩阵设置为512*512,再将CT机扫描间距与层厚设置为5mm,电压应设置在120kv左右,患者取仰卧位,采用CT机对患者横断面进行扫描。观察组膝关节损伤患者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检查,采用本院提供的低场核磁共振扫描仪进行检查,患者取仰卧位,患者膝关节部位外旋15度,对患者膝关节表面线圈进行扫描,扫描序列分别为冠状位与矢状位自旋回波、快速自旋回波,常见参数为FOV等于180mm、T2WI/ISETR/TE等于4642/100、T1WI/SETR/FE等于500/14,层厚4毫米、间隔0.4毫米,E1表面线圈、NSA等于3,低场核磁共振影像资料由两位MRI诊断医师进行阅读,再共同做出诊断。

诊断标准;膝关节损伤患者半月板损伤标准使用三级分类方式;Ⅰ级;患者半月板内可见球形高信号,未达患者关节面,Ⅱ级;患者半月板内可发生高信号,能达关节囊与半月板连接处,Ⅲ级;患者半月板内高信号区域累及关节面,也可称为半月板撕裂。

患者韧带损伤分为三级;Ⅰ级;患者微小韧带周膜发生损伤,Ⅱ级;患者韧带部分发生破裂,Ⅲ级;患者韧带完全破裂,临床中将患者韧带损伤分别完全撕裂与部分撕裂两型。

检查结束后,将半月板损伤诊断符合率、韧带损伤诊断符合率汇总、整理,并录入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半月板损伤诊断符合率、韧带损伤诊断符合率采用X2检验,当P<0.05,代表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现场调查

经过诊断后,观察组患者半月板损伤符合率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半月板损伤符合率70.00%(P0.05),如表1所示,经过诊断后,观察组患者韧带损伤诊断符合率80.00%显著高于对照组韧带损伤诊断符合率60.00%(P0.05),如表2所示。

表1:对比2组膝关节损伤患者半月板损伤符合率

组别

例数(n)

Ⅰ级(n)

Ⅱ级(n)

Ⅲ级(n)

半月板损伤诊断符合率(n;%)

观察组

40

15

10

11

36(90.00)

对照组

40

8

12

8

28(70.00)

注: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相比较p<0.05。

表2:对比2组膝关节损伤患者韧带损伤诊断符合率

组别

例数(n)

完全撕裂(n)

部分撕裂(n)

韧带损伤诊断符合率(n;%)

观察组

40

10

22

32(80.00)

对照组

40

8

16

24(60.00)

注: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相比较p<0.05。


四、报告总结

据相关研究显示,膝关节损伤常见的症状为半月板损伤和韧带损伤,除常用的检查方式之外,还包括CT检查与X线平片检查[3-4],膝关节损伤是临床上较为严重且多发的疾病,由于CT检查、X线平片临床诊断具有一定的限度,无法提供详细、客观的诊断依据,近年来,随着低场核磁共振不断发展,已被临床广泛应用,因此,本院对膝关节损伤患者分别采用CT检查与低场核磁共振检查,从而探讨哪种诊断方式符合率较高,为临床治疗膝关节损伤提供诊断依据。

CT检查具有安全、检查方便等优点,患者不需要进行移动,便可顺利完成检查,尤其是对于急诊患者能较快做出诊断,虽然CT检查对膝关节损伤具有一定的诊断效果,但是由于CT检查对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诊断价值不高,易出现漏诊和误诊的情况,因此,临床不推荐采用[5-6]。低场核磁共振检查具有无痛苦、费用低、操作方便等优点,通过采用T2W1/TSE、T1WI/SE、T2WI/FFE、梯度回波序列、脂肪抑制序列等,对半月板损伤诊断符合率可高达90.00%之上,再增强扫描,有利于区别患者Ⅰ级与Ⅱ级信号半月板信号,并且对韧带损伤诊断符合率也较高,因此,低场核磁共振对膝关节损伤患者诊断符合率较高[7-8]。经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半月板损伤符合率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半月板损伤符合率70.00%,并且观察组患者韧带损伤诊断符合率80.00%显著高于对照组韧带损伤诊断符合率60.00%(P0.05),证实了低场核磁共振检查对膝关节损伤的诊断价值。

综上所述,低场核磁共振对膝关节损伤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值得在临床诊断膝关节损伤中进一步运用。


【参考文献】:

[1]王雷.探讨膝关节损伤患者在低场核磁共振的诊断评价[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12(z2):314-314.

[2]贾有福,周晟,梁改琴等.低场核磁共振GRE序列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25(5):120-121.

[3]王涛,黄文光,王金洪等.低磁场核磁共振在诊断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中的价值[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12(19):173-175.

[4]聂忠敏,张冬梅,方美芬等.膝关节损伤患者在核磁共振的诊断评价[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11(8):407-407.

[5]郑晓东.磁共振成像在膝关节损伤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民康医学,2016,28(3):46-47,107.

[6]张亚林,房文皓,罗伟等.膝关节损伤的MRI诊断[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2,28(2):237-239.

[7]闫瑞芳,李玉侠,韩东明等.MRI诊断55例膝关节损伤的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13,42(2):154-155,159.

[8]张波.用MRI检查和CT检查诊断膝关节损伤的效果对比[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5):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