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河流水环境现状与综合保护治理方案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1
/ 2

农村河流水环境现状与综合保护治理方案研究

刘玲玲

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 重庆 400074

摘要:目前,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和城镇化的发展,农村水环境污染呈加剧趋势。良好的水生态环境是农村生产生活不可缺少的基础条件,农村水系综合治理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

关键词:农村河流;水环境现状;综合保护;治理方案

引言

当前,农村地区的水污染问题已经呈现逐渐加重的态势,已经到了必须改进的局面。如果不能够及时处理好农村水污染问题,势必将会对农村地区的经济建设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产生深刻影响。

1农村的水环境综合治理的概述

人们生活水平提升,人类的活动也愈发频繁,人们在生活与工作中需要消耗到大量的水资源,同时也增加了环境的水污染现象,为了满足农村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针对当前的水污染治理状况进行分析,有效改变农村的生态环境,降低水污染造成的不良影响。目前在农村水环境治理工作中,一些工作人员应用的治理手段存在着单一性特点,而且很多治理手段已无法满足现阶段的水环境治理要求,造成了水污染现象的治理效果不佳。在水环境治理中,如果不能有效实现水污染现状的分析,降低水污染给农村发展造成的阻碍,极有可能影响到农村的生态系统,对农村发展极为不利。水资源是经济建设和人们生活水平提升的基础,所以在农村水环境治理中,需要落实科学的管理办法,进一步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保障工业生产的合理性。工作人员需要加大对水环境治理的分析,建立完善的管理措施和管理体系,让农村生活水平得以提升,通过恰当的水环境污染治理,精准的分析出农村内部出现水环境污染的源头,加大对水资源应用结构的调整,促进水资源的长久发展,确保制定的水环境治理措施发挥良好效果。

2造成农村水环境污染的原因分析

2.1农村水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比较薄弱

当前,在农村地区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难度较大。这与农村地区很多农民群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比较薄弱相关。纵观农村地区的水生态环境污染问题,不管是农业造成的污染,还是生活所造成的污染,本质是农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认知不到位,既不能够认识到水生态环境在农业农村发展中的重要价值,也没有充分意识到化肥农药不科学使用以及工业废水乱排乱放所造成的一系列的生态问题。

2.2水环境污染执法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随着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不断向前推进,国家政府部门和各个地区高度重视水环境污染问题的治理,并在此基础上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管理政策。但这些法律法规和管理政策落实到基层地区常常会受到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影响,无法得到有效的执行。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是水环境污染执法力度相对较低,造成农业生产、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弃物、废水得不到妥善有效的处理,胡乱排放,对周边的水体生态环境构成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农村地区很多相关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不足,许多企业管理人员对生态环境保护和水污染治理的严重性认识不足。农村地区的水环境管理相对较为薄弱,相关管理部门的执法水平相对较低,各项工作落实不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会进一步促使水生态环境污染问题的差距。

3农村河流水环境综合保护治理方案

3.1建立污水治理设施监管并重的长效机制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以乡镇为主体建设运行维护的状况不可持续,应积极探索农村污水处理市场化运营的途径和“以奖代补”“政府购买服务”等政策措施,采取行业主管部门统一监管,以县区为单位,建立市场化、专业化的运行管理体系和按效果付费的绩效评价制度,确保污水应收尽收、治理设施稳定持续有效运行、尾水稳定达标排放,实现农村污水处理的可持续发展。此外,推动河湖长制体系向村级延伸,将农村水环境污染体治理细化落实,纳入河湖长制管理。农村水环境污染体所在河湖的河湖长要切实履行责任,调动各方密切配合,协调联动,推动农村河湖水环境污染体治理到位。构建农村水环境污染体治理监管体系,建立县级负责、镇级监督、村级参与的管理及清理维护制度,省、市两级定期开展现场巡查抽查。建立村民参与机制,将农村水环境污染体治理要求纳入村规民约,鼓励村民和村集体投工投劳参与整治。强化运维管理机制,鼓励专业化、市场化第三方机构参与治理和运行管护,探索农村水环境污染体治理依效付费制度。制定生态修复治理方案,加快推进南大江湿地生态治理工程,利用增殖放流、沉水植物、湿地等进行生态消纳,减少水体氮磷含量,提升水质。生态脆弱地带改造农田生态拦截沟,减少农田氮磷直接入河。加强农业面源治理,开展清洁田园行动和统防统治,推广深穴施肥,集中开展畜禽水产养殖场整治。联合城管部门开展沿河违建清除工作,确保沿河5m范围内无违建,加强动态监管。围绕主干流域支流加快推进河道清淤工作,做好日常闸口调度,加强河道和小微水体突发性黑臭应急处置能力,采取拦截抽水、河道清淤、清除污染源等方式,迅速减轻对主干流的影响。持续推进“美丽河道”建设,提升水环境,沿江问题支流加快推进治理。

3.2培育共治理念,明确治理目标

网络化治理强调多元主体应基于共同的理念进行合作,实现共同目标。在农村水环境污染网络化治理中,多元主体的共同目标是改善农村水环境质量,促进农村生态良好发展。因此,需要多元主体为实现改善水环境质量的目标共同努力。1)地方政府应积极转变治理理念。作为在农村水环境治理过程中处于元治理角色的地方政府应转变“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的治理价值取向,改变忽略环境保护的短视效益逻辑,注重生态效益与环境保护的长期利益发展,将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放在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在追求发展的过程中统筹兼顾环境保护、经济繁荣与社会发展。只有政府治理理念得到切实转变,才能有效引导非政府主体树立合作治理理念。2)地方政府要积极引导企业组织和社会公众,尤其是引导与农村水环境治理有着直接利益关系的乡镇企业及农户参与治理的责任意识。一方面,政府应当发挥主导作用,通过资金投入、税收减免、价格补贴等环保优惠政策引导企业组织深化绿色生产意识与生态保护理念,在坚守其经济属性的基础上,更加突出其社会属性;另一方面,通过教育宣传方式,如电视、广播、宣传标语等形式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政策宣传与知识教育,大力宣传水环境污染的紧迫性以及使用环保生产技术的优势,引导农户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增强农户参与环保的主体责任意识,强化农村水环境生态保护理念,促使多元治理主体达成统一理念并形成合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村地区的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和日益突出,给居民的身体健康和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因此,应提升水环境保护工作力度,更好地助推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实现经济发展、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共赢。

参考文献

[1]杨小虎,柯腾腾,李广冬.农村河流存在的若干问题及治理模式探讨[J].水利技术监督,2020(02):92-94.

[2]白宏喜.探究农村河流环境污染的原因及对策[J].农村实用技术,2019(12):109-110.

[3]张海良.基于农村中小河流水环境与河道结构治理[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9,46(11):90-92.

[4]陈宇.农村河流现状与水生态环境保护对策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8,35(17):66-67.

[5]李晓.农村水环境面临的问题及防治对策[C]//.山东省水资源生态调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8:128-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