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助力乡村振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0
/ 2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助力乡村振兴

罗勤能

师宗县竹基镇国土和村镇规划建设服务中心

摘要: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村生活环境不断变化,生活环境正逐步朝着整洁的方向发展。实施乡村振兴主要是研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这是当前农村建设项目的主要目标,还促进了农村社会的文明发展,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分析了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规划建设

引言

尽管土地改革以来在保持三农制度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在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居住环境也在逐渐恶化。为改善村民生活条件,农村发展的重点是实现乡村振兴。为了实现建立小康社会的目标,需要把重点放在改善农村人居生活条件的政策方面,迫切需要改变农村地区的下水道和废物管理状况,分析农村的基本生活条件,并在农村重建的战略目标范围内集中力量解决和管理环境问题。开展人居环境综合分析研究,提出推进农村生态系统发展的具体措施。

1.农村人居环境的含义

人居环境就是人类聚居生活的区域,以及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空间。农村人居环境是人居环境在农村地区的延伸,与农民在特定农村条件下的生活息息相关。农村居住环境分为广义和狭义。从广义上说,农村人居环境是指综合了农村自然生态环境、生活保障基础设施、居住条件和社会文化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居住环境。从狭义上讲,农村居住环境特别意味着为农村和农民生活环境提供基础设施。从有关官方文件对乡村居住环境的描述可以看出,农村居住环境的改善主要包括兴建乡村厕所、污水处理、废物处理等基础设施,对村庄、庭院和村庄周边的公共环境进行净化、绿化活动。

2.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存在的现状

2.1缺乏相应的整治制度

目前,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恢复的主要问题是缺乏相应的恢复体系,人居环境改善工作没有明确的分工。环境清理虽然有法律依据,但对政治工程的相关部委的职权和责任没有明确规定,也没有细化划分。同时,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治理体系不健全,农村部委和居民对环境改善认识不足,无法有效参与人居环境改善工程。

2.2缺少整治资金

由于我国土地资源辽阔,农村地区发展差距较大,各级财政部门难以在资金投入过程中筹集到足够的资金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村人居条件。为了更好地实现乡村振兴,需要加大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力度,但需要政治的乡村人居环境需要更多的维护资金范围和投入。例如,医疗卫生建设、儿童教育、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农村厕所改造,以及后续的管理和维护,都需要巨额资金。然而,在我国,由于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相关的各个环节的资金往往不足,不能满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实际需求。

2.3管控制度不完善

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最严重的问题是农村整体管控体系不完善,主要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不仅可以促进农村人居条件的改善,也可以减少用于改善农村人居条件的资金消耗。但现阶段我国农村整体布局不规范,农村居民环境整治项目管控体系不完善,整治项目缺乏科学合理的整治方案。因此,影响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3.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与规划建设策略

3.1 构建系统性村庄规划体系

在建立农村规划体系时,应采取区域综合方式进行区域农村规划。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根据该地区村庄的规模和特点,在规划区内划定农村地区。根据每个村庄的生活条件进行分类。必须认识到农村住区环境与村庄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联系,但这种联系并非永久性的。例如,在一些自然条件有利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乡村,为改善环境奠定良好的基础,而在自然环境相对薄弱的乡村,则较难改善居住环境。二是提高农村住房建设水平。由于乡村房屋的设计和建造一般是由非专业人士进行,很多地区出现设计不合理和建筑质素欠佳的问题。即使房屋的安全和质素符合住屋的要求,整体居住环境亦会受到建屋环境的影响,而大部分建屋环境亦不符合现代生活方式。在这方面,必须采用综合过渡技术,提高农村地区的住房建设水平。按照国家政策,优先满足老年人康复需求,利用专项资金开展老年人康复工作,减轻农村居民经济负担。同时,要按照人居中心的环境要求,重点抓好房屋装修细节,提高住房质量,方便农村居民生活。

3.2 明确整治模式

为了改善农村地区的生活条件,必须制定适合当地情况并考虑到农村地区特点的技术性和示范性解决办法。农村人居环境恢复方法和模式的准确性是保证恢复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根据修复内容、修复技术和模型的不同,有很大的不同,因此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在这方面,政府的有关技术机构应积极寻求改善农村人居生活环境的最佳技术途径,并结合农村的特点进行认真的分析,确定科学的改进模式和技术规划。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农村地区的情况,引进和掌握并在农村居民点应用经证明的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和农村厕所改造方法。环境改善技术和改进的模式调动了成熟企业的广泛选择和积极参与,以改善农村地区的生活条件。可以通过技术和模式帮助找到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条件的最佳方法。

3.3结合区位,明确整治技术和模式

不同的农村地区正在进行不同的恢复工作,不同农村地区的人居环境改善需要不同的技术和模式。在这方面,有关部委和技术部门应根据农村实际条件制定恢复的方法和模式,对技术类型进行分类,对技术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确定其适宜性,并提出具体建议。在整个改善过程中,对生活污水和垃圾进行合理科学的处理,加强工艺选择性,充分调动相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此外,基层技术人员要积极参与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对不同地区的农村状况和技术进行综合分析,综合比较技能和储备,选择合适的技术,保证农村生活和环境保护政策的稳定发展和运行。

3.4应用环境工程建设,优化生态环境

首先,必须控制环境污染。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对治理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农村居民使用现代工业产品后,生活污水处理的需求发生了变化,旧河道污水排放等污水处理方法造成河流污染,环境问题严重。同时,部分受工业生产影响的地区出现部分工业废水。为此,有需要设立一套污水处理系统,统一处理住宅污水,而不会影响其他水体,例如本地河流湖泊。为了治理现有的水污染,可以实施有效的水资源恢复,通过生态建设优化当地的水质环境。其次,在农村地区修建卫生厕所。在我国传统的农业生产中,粪便可以作为农作物的肥料。目前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肥大多属于化学肥料和生物肥料。因此,农村地区现有的厕所不符合卫生要求,需要对厕所进行改善和升级。一些地区缺乏建设化粪池等基础设施的资金,厕所改造项目停留在表面,没有取得明显效果。为此,要统一规划农村厕所建设,合理运用专项资金,改善基本卫生条件。

3.5拓宽建设资金途径

打造美丽乡村品牌,挖掘建筑特色,要加强科研计划,培养和增强思想自觉,为新农村建设长期奋斗,因地制宜积极部署建设工作。目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美丽乡村的资金大部分来自政府各部门,民间资金参与不多,但由于用于这一目的的资金比例很低,导致建设美丽城市面临巨大挑战,问题在于融资路径有限。因此,在具体的建设实践中,有必要探索传统乡村的传统民族文化和自然生态特征,在民族地区打造乡村品牌,注重当地魅力的自然或民族特色,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资金以促进其稳定发展。

结束语

总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现发展新思路、加强农村发展的第一步,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通过全面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可以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村人口的生活水平,加快农业经济转型进程。对此,有关主体要充分认识到农村人居环境恢复和规划的重要性,结合当前恢复工作中发现的不足,不断完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概念和模式,有效改善农村地区的人居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 黄云凌 .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的村民参与度研究—基于社区能力视角 [J]. 农村经济 ,2020(09):123-129.

[2] 严斌剑 .扎实有序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J].群众 ,2020(18):50-51.

[3] 马嫒 .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视阈下的农村人居环境改善 [J]. 现代营销(下旬刊),2020(11):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