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山水城市的交通规划策略——以雅安市文教新城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7
/ 2

浅谈山水城市的交通规划策略——以雅安市文教新城为例

陈峥嵘

(身份证号: 51372319870513**** )

(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36)

摘要:随着机动化、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山水城市的空间蔓延与交通问题不断凸现,城市发展诉求与生态格局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交通系统作为影响城市功能形态、生态空间格局的重要因素,其规划合理性直接影响城市人居品质。本文以雅安市文教新城为例,从对外交通衔接、道路网络布局、慢行体系构建等方面探讨山水城市的交通规划策略。

关键词:山水城市;交通规划


1 引言

山水城市的基本内涵包括四个方面[1]:城市——现代生活、文化和科技;自然生态——生态环境要素的自然回归;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国山水文化——中国传统文脉的重构、传统文化的回归和民族归属感的重建;审美游憩——基于城市、自然生态和文化载体更离层次的城市元素和城市价值。

新时代我国将全面推行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战略思想,如何让山水城市的交通系统保障青山绿水和城乡和谐发展,有效支撑城市空间和产业布局,是交通规划从业者亟待研究的领域[2]


2 雅安市文教新城发展概况

2.1 现状概况

文教新城地处雅安市雨城区东部,然环境优良,山水资源丰富,由蝉花顶、马鞍山、田家岗等山体所构成的自然山脉环抱整个城市空间,郑家山构成城市空间中的景观生态绿斑块,青衣江横穿过城,冲积出蜿蜒岸线,总体形成“一江穿城,山环水绕”的山水格局。

6268f4d4b9550_html_b9a197e8273398a2.gif

图1山水格局分析图

片区以草坝镇为中心,与名山区相邻,距雅安市中心城区12公里,位于成都两小时经济圈,北临雅安市城市“绿芯”,区位优势明显。临近的雅乐高速公路、雅康高速公路形成一处枢纽型互通立交,雅乐高速公路设有一处出入口。快速通道包括在建的成雅快速通道,向北至名山方向,向西至大兴、多营方向。片区干路G351向北至姚桥,向南至洪雅;永兴大道向北至雅安经开区,向西接G351。

2.2 总体定位研判

贯彻“生态造城、体育营城、教育兴城”三大发展策略,践行公园城市理念,以规划为引领,以项目为龙头,将文教新城建设成为高品质宜居新城。片区总体定位为“面向全国的体育产业创新试验区、服务川西的教育中心、立足雅安的高品质宜居幸福地”。


3 基于山水格局的交通规划策略

3.1衔接区域交通设施

衔接对外交通,融入区域格局。雅乐高速草坝出入口与主干路茶地坎路连接;雅康高速大兴出入口与雅东路联系;G351与成雅快速路通道通过匝道联系;物流通道连接国道G351,实现货运交通快速转换。文教新城与周边区域联系通道如下:


与文教新城联系通道

老城区

G351、S104改线—雅东路—大兴二桥

大兴片区

成雅快速通道、S104改线—雅东路

永兴片区

成雅快速通道、永兴大道、草永路

名山城区

永兴大道,雅乐高速—成雅高速

物流园区

成雅快速通道、草永路

多营片区

成雅快速通道、雅乐高速—成雅高速


国道改线外绕,疏解过境交通。现状G351穿越场镇(线路①),城市交通与过境交通混行,不利于未来用地拓展,考虑到文教新城北侧为产业发展轴,物流通道线位与G351所承担的货运交通流线较为契合,本次规划建议G351场镇段改经物流通道(线路②)接原G351线,原龙洲路仅承担城市干路功能。线路③(经成雅快速通道跨青衣江大桥—雅东路—茶地坎大桥至原G351线),绕行距离较长,两座跨江通道未来交通压力较大,尤其是茶地坎大桥作为联系南北两岸主干路,仍将面临内外交通混行情况,同时影响青衣江南岸未来高品质开发。可作为临时交通管制时备用绕行线路。

6268f4d4b9550_html_2afd3ced66c83ffa.gif

图2 国道G351改线外绕方案

3.2 优化内部道路网络

梳理道路等级,优化路网结构。规划道路分为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三个等级,路网整体呈方格网布局,总体路网密度约6.2km/km2。老场镇组团尊重现状路网走向,适当补充优化;体育加工制造片区规划东西向主干路及南北向次干路;青衣江南岸文旅产业片区提升现状雅东路为主干路,规划沿河次干路。

沿江道路避让三调河道控制线。优化调整沿青衣江两岸道路线形,避让三调数据中河道控制范围线。

新增跨河通道,联动东西片区。新增1处跨河通道(兴业路东延线)连接东西向主干路与G351东段,联系核心组团与加工制造片区,原龙洲路过境交通疏解至北侧物流通道。

新增跨江通道,拉动两岸发展。新增2处跨青衣江通道。其中,在建茶地坎大桥联系南北组团及雅乐高速公路草坝出入口,奥体大桥联系南北组团,选址位于江面跨度最窄处。

新增物流通道,衔接内外交通。新增物流通道,规划为次干路,上跨雅乐高速公路草坝出入口匝道,跨线桥标高约548.0m,现状地面标高541.0,净空5.5m,向北纵坡约2%,向南纵坡约3%。

3.3 打造慢行交通体系

公共交通引导绿色共享出行。以公交为主体,社区BUS、新能源共享汽车、共享单车为补充。公交站点结合商业等客流密集区设置,共享汽车、共享单车租赁点结合道路绿带、广场等集聚布置。

构建连续慢行环境。结合绿带、街巷和商业步行街布置连续成网的慢行交通系统,强化与公交设施的有机衔接。

营造连续街道界面。街道建筑退距区域宜结合建筑底层功能综合考虑,形成连续界面,植入小型商业、休闲和社区服务功能,提升街道活力。

规划复合社区配套。公共配套设施按照就近配套的原则以社区综合体方式布置。社区综合体主要包括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健身馆、文化活动中心、社区用房、农贸市场、社区养老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

布局健康慢行绿道。规划沿主要景观廊道,山水游径,结合景观公园布局骑行道及步行网络,构建山水、滨水、城市、活力四类绿道,形成体验山水自然景观、新城公共生活的具有活力的空间慢行体系。 


4 重点地段交通改善设计

4.1 重点地段总体规划

规划重点设计地段位于草坝镇中部,南看青衣江,北望郑家山,东守高速口,国道G351穿镇而过,地理位置较为优越。场地整体地势较为平坦,场镇内部有水系贯通,自然资源储备较为丰富。

尽可能保留原有产业功能,并规模化集聚发展。延续北部的产业功能,并在青衣江下游的南侧片区规划工业用地,结合当地特色和现有优势集聚发展制造产业。提档升级,提升产业链,走生态创新发展道路。依托青衣江及山脉等自然资源优势,充分挖掘新型产业功能,完善服务能级水平,提振配套服务品质。新建高校片区,预留教育用地,支撑文教新城“智慧之城”定位。完善周边商业、文化、娱乐、居住等基础配套。

重点设计地段规划定位为集公共服务设施、商业商务为主的综合服务核心;集时尚、文创为主题的对外展示窗口。

4.2 龙洲路街道分期改造计划

前期由于龙洲路周边的其他道路尚未完全形成,龙洲路还承担着一定的交通压力,一期改造应以顺畅通行为主,实行人车分离,保证车辆快速通行。

二期改造考虑添加中央绿化带,取消部分车行道改为步行道,以此降低车速,为沿街商业营造慢性多元氛围。结合周边用地情况,考虑两种改造模式。建议采用机动车单行、增设减速带、设置限速路段等交通稳静化措施,保障沿线良好的步行环境。

6268f4d4b9550_html_b11a9aab8934043.png

一期:保留车行道,保证车辆正常快速通行


6268f4d4b9550_html_1e3c503ab87d2a31.png

模式一:道路中央考虑绿化空间,满足休憩、娱乐、散步等慢行活动需求

6268f4d4b9550_html_be6688031ad0dd92.png

模式二:人行骑行外移,在道路两侧满足慢速多元活动需求

二期:设绿带改步行降车速,构建慢行商业友好街道

3 龙洲路街道分期改造方案


参考文献

[1]詹卫华.理性与诗意的碰撞:中国山水城市论坛文集[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3:47.

[2]王伟涛. 山水城市交通规划探索——以广州从化区为例[J]. 交通科技与管理,2021(1):65,68.

[3]吴良镛.“山水城市”与2l世纪中国城市发展纵横谈:为山水城市讨论会写[J].建筑学报,1993(6):4—8.

[4] 石国琦,赵一哲,刘威,常燕燕,宋涛.城市滨水地区交通系统规划研究——以沈阳“一河两岸”开发为例[J].规划师,2020,36(S1):35-40.

[5] 黄鹤,柳振勇.城市线性滨水空间道路交通设计策略研究——以呼和浩特市小黑河两岸城市设计为例[J].城市住宅,2020,27(06):95-99.

[6] 陈泳, 王全燕, 奚文沁, 等. 街区空间形态对居民步行通行的影响分析[J]. 规划师,2017,33(2):7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