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居建筑学学科理论研究的新时代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4
/ 2


民居建筑学学科理论研究的新时代探索

蔡虎

52022119870914****

【摘要】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知识结构的理论体系作为民居建筑学学科独立研究的理论基础,在新时代的学科建构的发展过程中具有明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在未来的研究过程中,民居建筑学的内涵、范畴等基本理论问题会逐渐明确,基于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的新时代民居建筑学科学性系统论认识会更加完善,亦会有自学科与他学科的区别问题如学科边界以及建设实践与教育培育等问题需要面对。未来民居建筑学系统性的科学理论建构之路仍面临现实之荆棘。

【关键词】民居建筑学学科;理论

引言

当今社会处于多元融合发展的阶段。一方面,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另一方面,部分传统文化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民居建筑作为历史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面临着挑战。目前,人们已经认识到了地域文化带来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感,在保护、传承传统民居建筑的同时,力求进一步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提升整体生活品质,从而达到人与环境协调发展。

1民居建筑的概述

民居是中国建筑发展过程中最早正式出现的一种类型,是建筑史上对中国民间建筑居住地或建筑物的一种正式称说。中国传统民居建筑是广大劳动人民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打造而成的智慧结晶,是在适应自然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产物。民居主要分布在全国各地,由于各个民族历史文化、审美观念、生活习俗、宗教信仰以及地理环境等方面的不同,使得各地的传统民居建筑各具特色,如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傣族的吊脚楼以及蒙古族的蒙古包等。新时代民居建筑学中“民居”的“民”有民族性、民间性与人民性的属性特征,可容纳民族学、文化人类学、民俗学乃至社会学、政治学等多学科的研究内容,而民居建筑学中“民居”的“居”则是立足学科本体的居住性或宜居性(人居性)问题研究,主要涉及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等人居环境学科及艺术学特别是设计学等学科门类的内容,而自然科学研究以及社会科学类研究如经济管理科学等研究也有对居住性的关注。综合以上诸种学科类别可见,新时代民居建筑学学科具有广义的跨学科性。

因为各种条件的不同,所以民居建筑者和使用者大都是统一的,自己设计、自己建造、自己使用,因而民居的实践更富有经济性以及实用性。一个地方的传统民居建筑最能反映这个地方的民族特征和传统特色。可以说,民居建筑是人类社会的产物,与人类社会息息相关。

2民居建筑学学科理论的研究进展

国外针对民居建筑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早。学科理论研究是自学科在学科主体性研究、跨学科交叉研究及综合性应用研究的基础。民居建筑学的研究对象是特定时空范围内的人民居住现象及其演变规律。民居建筑学也因此成为当代中国建筑学学科的补充,为当代中国人居环境学科建设与科学阐释提供了独特的思路。而新时代民居建筑学在多学科融合与交叉的背景下,呈现出以居住性建成环境为核心,以古今城乡聚落的建成环境为主导,以人民居住性为本质的一种学科发展进路。19世纪,法国、意大利、美国等提出对乡土建筑实施更新与改造,从功能性修复发展到对传统建筑的再利用,再到整个历史区域的活力再生,相关研究理论与实践成果逐渐丰富。日本传统民居建筑的发展是伴随着街区更新而进行的一种“自上而下”式的更新方法,将居民自发保护与政府扶持相互结合。虽然这种方法周期长、效率低,但是其较好地保留了街区的历史人文气息,避免了严重的“士绅化”问题。国内有关民居建筑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这一时期为民居建筑发展的开拓期,当时国内的相关学者以我国西北、西南地区的典型民居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对民居建筑的研究,研究方式以文字记录和单体测绘为主,为中国民居建筑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后,中国民居建筑的相关研究逐步全面发展,以各地民居的发展脉络、民居的分类、现代化的更新、居住文化的传承、传统元素的特点等为研究切入点的成果不断涌现。关于民居建筑的研究,国内外都经过了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的过程。从整体上看,民居建筑的发展是建立在历史街区、传统村落有序发展的基础之上的,这便体现了从宏观战略到中观规划再到微观更新的历史规律。同时,民居建筑本身的发展直接关乎居民的居住感受,民居建筑的更新也符合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规律。从居住的角度研究传统民居建筑发展的适用性原则,有助于切实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也是保护民居建筑的一种较为合适的更新方式。

3民居建筑学学科理论研究的三大任务

科学性是当代民居建筑学科发展与体系建构的主要理论依据,新时代民居建筑学的学科独立性发展必须依赖理论的科学性建构,理论的科学性与学科的独立性互为表里,缺一不可。未来中国民居建筑学的发展,在兼容民族性、民间性、人民性之内涵的基础上,以聚焦城乡居住性为核心,以城乡居住性建筑环境为主体,以服务城乡居住性实践为目标,进行科学性的学科理论建构。新时代民居建筑学科理论仍需在日后研究中运用科学理论进行准确界定与合理阐释。

新时代民居建筑学学科理论建构,在当前阶段,可聚焦如下三大任务:第一,基于即有经验成果对古今城乡民居建筑进行综合性时空演变的体系框架与营建谱系研究。第二,基于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建构新时代“民居建筑学”学科的多层次科学理论体系。第三,立足文化自信兼以国际视野寻求新时代“民居建筑学”理论的多元化科学阐释路径。如上三大任务的提出是阶段性的。首先,是通过对既有古今民居建筑的历史经验在尊重历史、反映真实的思考下总结梳理其时空发展框架与源流脉络谱系;其次,在新时代民居建筑“理论-实践”全面研究的过程中,综合历史研究、理论维度、规划设计、遗产保护、更新实践、环境技术等方面,进行融合交叉,形成多层次、多向度的聚焦人民居住的科学理论体系架构;再次,在新时代民居建筑“国际-地域”综合研究中,结合理论研究,容纳国际视野与方法,进行多学科、多元化的科学理论阐释路径探索与科学理论阐释方法找寻。需要提出的是,“以何释中”问题一直是中国学科发展面临的问题,在新时代这一问题的紧迫性也更加突出。以中释中或中西融合的适宜路径能否被找到并得到广泛认同,路途还很遥远。

4结束语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产业结构转变、人口流动等一系列因素对传统民居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过去近百年的国内传统民居建筑研究,在新时代如何被科学地建构成一门独立学科,需要明确科学理论研究在学科建构过程中的重要性。民居建筑学的学科属性是典型的跨学科性。学科理论的属性与学科研究对象、内容、方法等密切相关,也是研究内容的独特反映。民居建筑作为建筑类型中的一项分支,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不同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风俗习惯形成了不同的地域建筑风格。民居建筑不仅生动地反映了地域文化的差异性与独特性,而且体现出中华民族劳动者的智慧。

参考文献

[1]董一凝.激活历史街区及街区中居住空间的规划设计研究[D].张家口:河北建筑工程学院,2018:5.

[2]杜姣丽.保定历史城区民居建筑保护更新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9:5.

[3]康勇卫,周宏伟.21世纪中国传统民居研究进展[J].世界建筑,2020(11):18-21,130.

[4]陈静.浅谈中国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居舍,2019(2):4.

[5]王东,靳亦冰.当代视野下的民居传承与聚落保护——第25届中国民居建筑学术年会综述[J].中国名城,2020,34(12):8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