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范式转换角度的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4
/ 2

基于范式转换角度的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研究

李振勇

身份证号码: 45032319950208 ****

摘要:在建筑工程造价的过程中,引入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方式,可以极大地降低建筑工程的成本,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本文旨在于引入范式概念,以望进一步提高造价管理控制的整体实施效果。

关键词:范式角度;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

引言

全生命周期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主要强调的是在进行建筑工程造价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建筑前期、建筑建设期、后续试用期以及翻新拆除期。整个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核心在于降低整个工程的造价。全生命周期近年来在理论方面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在实践之中也逐渐得到广泛的运用。但是在我国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主要考虑到了建筑成本的价格,并没有考虑到后续阶段的运营以及维修成本,这样就没有考虑到建筑工程的生命全周期,而是将建设的阶段与运营的阶段分割,这样也导致了实际工作中许多建筑问题的产生。

1.范式转换

范式的意思是共同显示。范式概念的产生追溯到《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将范式作为活动的科学思想以及解决问题的工具。在工程造价管理中,范式主要是对应了工程造价管理中的标准型问题处在不同的特殊历史阶段而产生的,被民众所认可的具有权威性的理论以及思想。工程造价管理中的范式理论转化可以分为原始阶段、形成阶段、发展阶段、转换期以及最新的常规发展阶段。目前存在许多层次的人员对于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标准规范性问题进行议论、评判甚至抨击的现象。在众多的管理理念以及思想竞争中,可以会出现一项来统一复杂的思想观念,并得到大家的广泛认可,形成新的建筑工程的造价模式。

全生命周期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的形成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1历史发展的逻辑。

范式工程造价管理得到广泛的使用和认可,可以详见它所包含的逻辑思维较于传统的管理理念更加广阔,还会比其他的思想更加具有相对优越感。因此在激烈的竞争中,它可以脱颖而出,使工程造价更加规范合理、拥有更广的覆盖面以及便于日后的实际实施工作。

1.2范式形成和转换中工程造价管理之外的思维状态的情况

范式的形成以及转换一般发生于工程造价管理在思想体系方面的逻辑,因此,他受到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之外的思想以及知识的作用

1.3范式的利益体制

范式转换的利益体制具有一定的影响,它主要表现为社会范围与学术范围两个层面的利益体制。

2.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中逐渐形成新范式的原因

2.1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在对建筑对象进行全生命周期的造价管理时,一般只考虑到了成本和运营方面的成本。建筑工程一般在初期的建造师会耗费大量的成本,这个成本在生命周期全过程只属于初期成本。从长远的系统眼光来看,在后期的运营以及建筑维护中将会耗费更加大的成本。而总体成本基本统一,因此前期的建筑成本基本会影响到后期的维护以及运营成本。如果前期的建筑成本过高,就会影响到后期的建筑维护以及运营成本。因此,在进行全生命周期的工程造价管理时,需要将整个周期共同考虑,将前期的建设成本以及后期的维护以及运营成本合理分配,从实际整体出发,从而实现整体利润的最大化。

2.2全生命周期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前景

据了解,尽管目前我国全周期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并没有十分完善。但是就整体而言,全生命周期的工程造价通常蕴含着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主要是因为,在进行全周期建筑工程造价的时候,可以通过宏观的角度控制整个建筑工程造价的过程。从而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以及各种成本之后再确定出最终的最佳方案,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整个项目完工所需要耗费的成本,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全生命周期的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前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2.2.1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可以实现全方位的控制整个项目工程的成本费用,从而有效地解决工程项目的施工建筑问题以及使用材料的问题。在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时,尽可能地降低使用花销,从而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2.2.2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可以促进合同的有效策划以及方案的全面设计

2.2.3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可以考虑到建筑施工的每一个环节,从而可以再考虑成本的情况下,选用最无污染的节约型材料,然后再进行相对合理的规划设计,进而实现整个建筑施工过程的节约化、环境最优化,从可持续发展方面来说是最为合理的。总之,全生命周期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拥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3.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范式的形成

3.1其他学科相关理念的影响

全生命周期的工程造价管理一般是由整个建筑的周期来考虑最终的成本问题,但是我国在实际运用这个模式时出现了一些不足,主要为以下几点:

3.1.1历史数据缺乏。由于在这方面的使用年限并不长,而上百年形成的传统理念很难在短时间之内就被打破,接受并加以运用其他,缺乏历史数据的记载。

3.1.2未来的成本存在着不确定性。一个建筑整个周期都需要考虑,而建筑物在施工完成之后的超过30年的状态变化如何,一般取决于建筑物本身的建造设计和施工质量,外界环境的影响以及建筑后期的维护等等,因此人们难以找到确定的管理方案

3.1.3在实际施工中选取的参数并进行的假设,并不能依据这分析中的情况发展,分析出的数据并不能够反映未来的实际情况。针对这些情况可以研究其他学科对于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范式的影响。

首先,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技术也不断地提高了他自身的储存系统以及处理速度。在工程造价的领域不断刷新着数据库的技术以及储存技术,给建筑物的有效运营提供了一定的方便,可以实现在较短的时间内记录相关数据,并实现后期的运营和维护。随着时间的推移,数据库将会不断地扩充。其次,在未来的不确定问题上,可以依据目前的模型、预测技术以及风险处理技术,可以使全生命周期的造价管理取得一定的进步。最后,从建设项目自身来看,可以依据建筑项目的设计以及施工方案却额定最终需要的成本。

3.2一定历史时期下的社会道德思想以及政治理念

目前,由于我国的政策以及政治思想的影响,大力提倡建筑工程使用生命周期工程范式的逻辑思维来提升我们的生活环境。绿色、环保以及生态是我国大力提倡的主题。使用这个模式,可以加强施工的过程中的能源以及材料的节约,废弃物的处理,这样会增加长期的建设成本,但是会相应的最小化维护成本的花费。

结语

综上所述,进行全生命周期的工程造价管理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基础,但是在使用新的模式进行管理,不能完全摒弃传统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需要我们进行合理的选择,从而促进工程造价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董士波.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

[2]王瑞霞.建设项目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方法探讨[D].西安理工大学,2006.

[3]李芮.新形势下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控制措施[J].居舍,2018(36):127.

[4]赵强.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成本优化控制[J].住宅与房地产,2018(36):30.

[5]李晓霞.建设工程造价的动态控制与管理方案[J].山西建筑,2018,44(36):208-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