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穷山村”到“网红打卡地”的蝶变—以肥城市孙伯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3
/ 2


从“穷山村”到“网红打卡地”的蝶变 —以肥城市孙伯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例

王皎 1 安华中 2 邢豪 1 任晓军 3

( 1.山泰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山东 泰安 271000)

(2.山东土地集团泰安有限公司,山 东泰安 271000)

(3.肥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山东 肥城 271600)

摘要:近年来,孙伯镇通过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聚合各类要素保障生态产业发展,构建了集中连片、产业融合、生态宜居、集约高效的国土空间新格局,打造自然生态美丽小镇,本文通过对三个穷山村的综合治理,从而优化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格局,有效地保护原有村落历史古迹,改善当地农村的人居环境,让小康梦想照进现实生活。

关键词:自然生态;全域土地整治;乡村旅游

根据肥城市孙伯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肥城市政府提出“南菜北果遍地林”的布局模式,将孙伯镇定位为特色农业镇,以发展有机蔬菜、核桃樱桃经济林、苗木花卉、中草药为重点,实现百姓小康梦。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打造生态美丽宜居的民宿旅游之地,变身昔日“穷山村”为今日“网红打卡地”。

一、基本情况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重要批示精神,按照《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自然资源部《关于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发〔2019〕194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在走访摸底调研的基础上,选定了孙伯镇刘庄等3村作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保护原有古村落的同时改善当地农村的人居环境。

1.村庄现状情况

刘庄村建筑大部分为石头房子,农宅整体建筑呈现行列式排列、南北朝向排布,建筑风格为红瓦灰墙,平顶和瓦房错落分布,目前大部分已经闲置、倒塌,处于空置状态,村庄列为全域整治的挂钩重点区域;岈山村农宅多呈现不规则排列、南北朝向排布,平顶居多,建筑风格以石头房子为主,建筑错落分布,自然和谐;五埠村是一个北、东、南三面环山的古老石头村,史上曾有一村分二州的说法。农宅大体建筑排列为行列式、南北朝向排布,房子平顶居多,建筑错落布置,具有村庄自我生长的形态风貌,岈山村和五埠村重点打造民宿和旅游景点。(如图1农宅整治前)

62639310a16af_html_92ce416790e734aa.png


1农宅整治前

2.优势分析

五埠村和岈山村已列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名录,有着自然与人文优势,均是3A景区。岈山村现有风景名胜为岈山风景区,又称毛公山,位于岈山村东部,因其山型酷似仰卧的毛主席面容,成为附近一大胜景。历史遗留的古树名木、堤坝涵洞、碑幢刻石以及壕沟寨墙展现了岈山悠久人文历史。五埠村2015年已被定为省级旅游特色村,五埠古村落始建于明朝,后又融入清朝、民国的建筑风格,距今已有200到300年的建筑居住历史,村内具有全国独有的“伙大门”居住形式,即大门为共同拥有,一个“伙大门”里面共住着十几户,他们为一姓。

除传统民居外,五埠村和岈山村还是陆房突围战后方支援阵地,为八路军伤员转移、治伤疗养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在还有藏兵洞、地堡、医院遗址,为古村落增添了红色文化传承色彩。村中心保留着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纪念毛主席的主席台,演戏、说书、放电影等集体活动在此举行。近几年来,五埠村依托传统民居,进行旅游开发,取得了较好成效。

3.存在问题

一是耕地利用布局存在碎片化问题。项目区域耕地地块数量为367块,平均每块耕地面积为1.64公顷,地块面积小于10亩的有220块,占总地块数量的60%,耕地碎片化严重,很难形成规模化种植与管理。

二是建设空间用地布局分散。民居建筑布局较为混乱,没有统一的规划布局;现状公共服务设施结构单一;村民住宅用地面积偏高,存在部分空闲宅基地,建设用地存量换增量的潜力较大。

三是裸露矿山所致环境问题。由于矿山的开采,造成了空气、土壤污染,影像周边环境,造成生态环境破坏,亟需实施生态复绿工程,采取在平坦区覆土绿化、特殊地区挂网喷播绿化等方法使之变为生态矿山、绿色矿山。

二、措施及成效

1.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

以孙伯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契机,规划调整建设空间布局,盘活古村庄。五埠村实行了宅基地“三权分置”的管理办法,即村集体拥有宅基地所有权,村民的宅基地使用权以有偿流转的形式退回村集体,农民以成本价购买新社区住房,旅游公司通过租赁形式获得一定期限内的宅基地使用权,通过对古村落进行改造、开发成旅游景点。(如图2农宅整治后)

62639310a16af_html_27ff6060a2cbfaa9.png
2:农宅整治后

五埠村与泰安市五埠岭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进行合作打造五埠岭伙大门景区,旅游公司以每间每月200元价格租赁66户空闲宅基地,每个院落改造费用大约40万。旅游公司和五埠村联合开发经营,村占有股份30%。

五埠村古村落经过综合整治和宅基地盘活利用,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善。二是产业日益发达,集体和农民收入增加。整治后连片的土地发展农业特色种植有机蔬菜级核桃、樱桃等经济林,改造、开发后的五埠岭伙大门景区得到了广泛认可,前来参观旅游的人络绎不绝,推动了周边农家乐、采摘园等的发展,提高了村民的收入水平。五埠村旅游服务收入每年约200万元,村集体可分得60万元,村集体又将80%分给农民,作为租赁空闲宅基地以及景区收益,为村民带额外收入,促进了村庄经济发展。三是人口回流,村庄活气和活力增加。曾经外出打工的村民开始陆续返乡,人口出现了大幅增长。

2.合理规划建设用地空间格局

结合上位规划,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发展定位和具体整治目标,统筹三生空间,以牛孙路为文化(游览)主轴。打造农业示范和红色古村落文化旅游结合的景观。

项目区总体空间格局划分为:生态涵养区,良田种植区,红色古村落保护区,特色果品种植区,绿色养殖区,冷链物流仓储区,生态矿区7个区域。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文化浓厚,舒适整洁,生态空间绿意盎然的空间格局。

红色文化轴线贯穿各个主要分区,也是整个项目的游览路线,赋予其红色文化意义。从抗战到115师汇聚山东,再到陆房战役,取得胜利。可以在主轴上设置历史标识牌,铭记红色历史,并与现代农业、旅游业、种植业结合,打造文化景观主轴,展现试点风采。

3.生态修复,建成绿色矿山

按照“因地制宜、技术可行、经济合理、讲求实效”的原则,积极推动全域整治试点项目区域矿山复绿治理,打造生态矿区、绿色矿区、和谐矿区。前期因开采山石造成山体破损,通过实施生态修复工程,采取覆土整理、修建田间道路、配套农田水利、栽植林网以及实施危岩体卸载、废弃渣石堆削高填低、垒砌挡渣墙,栽植绿化苗木、播撒草种等多种工程措施综合治理,确保破损矿山整治到位,恢复因采石破坏的地形地貌景观,消除废渣堆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为破损山体“披上绿衣”,为人民提供休闲旅游的场地,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

三、发展乡村旅游,昔日的“穷山村”蝶变为今日的“打卡地”

按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古村落建设的总体思路,统一规划和推广旅游路线、开发有显著地域特色的古村落旅游商品和服务产品,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趣味性、知识性和参与性,提高了项目区旅游产品的销售竞争力及增值能力。

项目区着力打造红色文化+农业+旅游,将五埠和岈山提升为4A级风景区(如图3)。岈山古村以康养为主题,打造中医药馆,仁义文化博物馆等项目。五埠古村以红色革命为主题,打造逛红色博物馆、吃红军长征饭、体验红军地道战的项目。两个风景区的特色旅游与农业生态区串联,形成逛石头古村、体验红色文化、吃有机食品、看可溯源有机农产品、玩森林运动、住康养古村,定制健康农产品的乡村旅游体验。形成一产与三产相融合,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同时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打造工程,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教育等产业深度融合,有效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持续有序规范发展,吸引着周边城市游客纷纷前来旅游“打卡”,走出了一条以乡村旅游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道路。

62639310a16af_html_f56bbd620a4e24b.png

3:规划后的风景

参考文献:

[1] 李红举,曲保德.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实践与思考[J]. 中国土地. 2020(06).

[2]程晓伟,阙建勇,鲍健青,周金卫.松阳县国有林场现代化建设探析[J].绿色科技.2021(01).

[3]叶川生.松阳县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当代农村财经.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