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双塔斜拉桥荷载试验方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3
/ 3


某双塔斜拉桥荷载试验方案分析

张中伟

四川济通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摘要:通过迈达斯Civil对桥梁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分析,对斜拉桥最不利截面采用等效荷载进行施加作用,测量结构挠度及应变的反应情况,测量结果同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分析,确保荷载试验安全、有序的进行。最后判断桥梁结构的实际承载力能否满足设计荷载要求。

关键词:双塔斜拉桥;荷载试验;有限元模型;试验方案。

引言

桥梁荷载试验是检测桥梁承载能力最直接、有效的一种方式,可以对桥梁结构性能及承载能力进行科学有效的进行评估,并对桥梁的后期养护及健康监测等提供基础资料。因此,在桥梁投入运营前,对桥梁进行荷载试验是必要的,特别是特殊桥梁结构形式(如斜拉桥、悬索桥等)。桥梁荷载试验检测的首要任务就是制定精确、高效、完善、安全的试验方案,从而评价桥梁的使用性能和承载能力。根据《公路桥梁荷载试验规程》(JTG/T J21-01-2015),判断桥梁结构的正常使用状态和承载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斜拉桥具有梁体尺寸较小,桥梁的跨越能力较大;受桥下净空和桥面标高的限制少等优点。

  1. 工程概况

该桥主要为简支梁和斜拉桥结构,桥跨组合为:(116+288+116)m(斜拉桥)+266263743f08b43_html_8cb5a2656bcf1a10.gif 25m(小箱梁)+216263743f08b43_html_8cb5a2656bcf1a10.gif 40m(T梁),全桥长2020m。

主桥采用双塔单索面,墩、塔、梁固结的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主梁采用近似三角形单箱三室断面:顶板全宽30m,底宽4m,悬臂长3.75m,梁高3.6m。中腹板厚0.4m,边腹板厚0.26m,边箱顶板0.27m,底板厚0.3m,中箱顶板厚0.4m,底板厚0.3m。

索塔采用独柱式,索塔全高70m,为单箱混凝土断面,每侧的单根斜拉索直接锚固于塔壁中心处。斜拉索为PES(FD)7-109~PES(FD)7-199 规格的双层HDPE防护低应力半平行热锁锌索,梁上纵向索距采用3m、4m、6m,横向2m;塔上竖向标准索距为1.6m,横向0.7m。

主墩采用双薄壁墩,基础为承台群桩基础,设14根桩基,桩基直径2.5m,承台下共设10根桩基,桩基直径1.5m;辅助墩采用矩形截面,断面尺寸为200cm(纵桥向)×1000cm(横桥向),基础为承台配6根D150cm桩基础,其中1号墩高度较矮,墩身断面采用实心截面,4#墩采用薄壁空心墩,壁厚50cm。

主桥采用盆式橡胶支座,边跨梁端采用GPZ(Ⅱ)6.0DX(横桥向)、GPZ(Ⅱ)6.0SX(横桥向);辅助墩上采用2个GPZ(Ⅱ)8.0SX(±200)。

主桥伸缩缝:采用伸缩量为MSKF-320mm的伸缩缝。

主要技术指标:

(1)设计洪水频率:特大桥:1/300;其余大、中、小桥及涵洞:1/100。

(2)通航净空:18m(III级航道)。

(3)线形标准:与路线平纵面线形一致。

(4)地震烈度:某本烈度为VII度,按VIII度设防。

(5)设计荷载:公路-I级。

6263743f08b43_html_c14a4caf6c4b44b1.gif

1-1 斜拉桥主桥立面图

6263743f08b43_html_5d4c92a9cb5e5a8e.png

1-2 斜拉桥主桥剖面图

  1. 计算分析

    1. 计算模型

采用MADAS Civil 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主桥模型,依据设计文件确定材料特性、边界条件等,进行恒载计算及活载分析。

6263743f08b43_html_73721dfd350e8571.png

2-1 斜拉桥有限元模型图

    1. 特征值分析

斜拉桥振型测量前九阶,根据振型特点布置振型测点,边跨安装4分点进行布置,中跨按照8分点进行布置,测量桥梁结构纵向、横向及竖向振动。

6263743f08b43_html_6e397f4aafc9e4cd.png

6263743f08b43_html_21a513f61ece0d78.png

2-2 1阶振型及频率

2-3 2阶振型及频率

6263743f08b43_html_7facccfbf1343fe3.png

6263743f08b43_html_28dafbf1f3ac913f.png

2-4 3阶振型及频率

2-5 4阶振型及频率

6263743f08b43_html_9c60831f2c5c3392.png

6263743f08b43_html_40e13808b1f35c7c.png

2-6 5阶振型及频率

2-7 6阶振型及频率

6263743f08b43_html_de9fac1e9818cbe0.png

6263743f08b43_html_54bc457d00703df0.png

2-8 7阶振型及频率

2-9 8阶振型及频率

6263743f08b43_html_cb53cf97a15f02a.png


2-10 9阶振型及频率


    1. 试验控制截面

按照最不利原则进行荷载试验,根据斜拉桥内力包络图(图2-11)确定本桥荷载试验控制截面,试验控制截面见图2-12所示。

6263743f08b43_html_7f6ae6572e3eb5b6.png

2-11 车道荷载弯矩包络图(kN·m

6263743f08b43_html_548e2b851e516843.gif

2-12 试验控制截面

  1. 荷载试验方案设计

    1. 加载车辆

按控制截面内力(弯矩)等效原则进行布载,并使控制截面的试验荷载效率满足检测规程的要求。加载车辆规格以及数量根据结构分析以及荷载等效计算结果确定。进行正式试验前,对所有加载车辆均进行过磅称重,根据加载车辆的实际称重结果对车辆进行编组,确定各加载工况车辆的加载位置,以保证试验荷载效率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本次所需加载车主要参数如图3-1和表3-1所示。

6263743f08b43_html_382c03a096716966.png

3-1 试验车辆轴距示意图

表 3-1 加载车主要参数

序号

前中轴距L1(m)

中后轴距L2(m)

轮距B(m)

前轴重(KN)

中后轴重(KN)

总重(KN)

1#~18#

3.8

1.35

1.8

70

280

350

    1. 加载效率

根据规范要求,新建桥梁荷载试验加载效率宜介于0-85~1.05之间,无障碍行车加载效率不应超过1,采用影响线进行确定加载位置。本桥各控制截面加载效率如表3-2所示,其中E-E截面为墩顶位移测量截面,该工况与F-F截面进行合并加载。

表 3-1 各截面内力及加载效率

控制截面

加载车辆

控制内力值(kN·m)

试验内力(kN·m)

效率系数

A-A截面

6台35t

17655.9

18059.3

1.02

B/C-B/C截面

18台35t

30694.0

31522.1

1.03

D-D截面

18台35t

-26327.0

-26235.3

0.99

F-F截面

18台35t

24812.4

22244.8

0.90

通过上表可知,静载加载效率值在0.90~1.03,满足规范要求,按此方案进行加载,各截面应变及挠度见表3-2。

表 3-2 各截面应变及挠度理论计算值

控制截面

加载车辆

最大应变(με)

挠度值及位移(mm)

A-A截面

6台35t

40

/

B/C-B/C截面

18台35t

69

102.3

D-D截面

18台35t

-72

73.0

E-E/F-F截面

18台35t

28

29.9


    1. 测点布置

1)应变测点布置

本次试验应变测试截面如图3-1~图3-2所示,应变测试方式采用在混凝土表面粘贴应变片,采用DH3819静态信号测试分析系统进行测量。

6263743f08b43_html_18010933452d8e8f.png

3-1 主梁静载试验控制截面应变测点布置图(单位:cm

6263743f08b43_html_496a80874296fed9.png

3-2 主塔静载试验控制截面应变测点布置图(单位:cm

2)挠度测点布置

挠度观测点横向沿桥面左、右侧位置布置,其中支点位置的测点为沉降观测点,第2跨挠度采用精密水准仪进行测量,第3跨挠度采用全站仪进行测量。测点布置如图3-3~图3-4所示。

6263743f08b43_html_ff6d951f64d3c270.gif

3-3 2跨主梁控制截面挠度测点平面布置图(单位:cm

6263743f08b43_html_d864980908a79325.gif

3-4 3跨主梁控制截面挠度测点平面布置图(单位:cm

    1. 车辆布置

各试验控制截面车辆布置如图3-5~图3-9所示。

6263743f08b43_html_1255a2f21bccca84.gif

3-5 工况1A-A截面)正载三级加载布置图(单位:cm

6263743f08b43_html_2c82b4658a7abddc.gif

3-6 工况2/3B/C-B/C截面)正载五级加载布置图(单位:m

6263743f08b43_html_2026c6bf611c53ff.gif

3-7 工况4(D-D截面)五级加载布置图(单位:cm

6263743f08b43_html_a40aabef93725d0.gif

3-8 工况5/6E-E截面)五级加载布置图(单位:m

6263743f08b43_html_fc7a45b89b08d5cd.gif

3-9 工况7F-F截面)加载布置图(单位:m

  1. 试验结果及分析

1)试验结果

在正式加载试验之前,采用2台车对试验跨进行预加载,预加载持续约20分钟。预加载卸载后,结构恢复完成后才进行正式加载,采集初始数据,严格按照分级加载原则进行加载,读取每级应变及变形数据,并与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确保桥梁结构的安全。各控制截面试验结果见表4-1~表4-2所示。

表 4-1 各截面应变试验结果

试验截面

初始应变(με)

满载应变(με)

卸载应变(με)

最大理论值(με)

相对残余应变(%)

校验系数

A-A截面

0

25

1

40

4.00

0.60

B/C-B/C截面

0

34

1

62

2.94

0.53

D-D截面

0

-41

-2

-66

4.88

0.59

F-F截面

0

21

2

28

9.52

0.68



表 4-2 各截面挠度/变形试验结果

试验截面

弹性变形(mm)

理论变形(mm)

残余变形(mm)

相对残余挠度(%)

校验系数

A-A截面

-4.06

-6.49

-0.11

3.13

0.63

B/C-B/C截面

-90.8

-102.26

-0.7

0.77

0.89

D-D截面

-70.2

-73.04

-1.1

1.54

0.96

F-F截面

-89.9

-96.1

-1.2

1.04

0.94

E-E截面

26.4

29.9

0.5

1.86

0.88

在试验荷载作用下,斜拉桥的应变效验系数在0.53~0.68之间,挠度效应系数在0.63~0.96之间,卸载后整体应变及挠度恢复正常;相对残余应变最大为9.52%,相对残余挠度最大为3.13%;均小于20%。表明桥梁结构处于弹性工作范围,且桥梁的整体工作性能良好。

  1. 结语

1)按照设计文件进行建模计算,根据内力包络图按照最不利原则确定试验控制截面,并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测点布置。

2)根据影响线以及加载效率确定各控制截面的车辆数量及布载方式,使加载效率满足规范要求。

通过现场静力荷载试验,斜拉桥的应变效验系数在0.53~0.68之间,挠度效应系数在0.63~0.96之间,卸载后整体应变及挠度恢复正常;相对残余应变最大为9.52%,相对残余挠度最大为3.13%;均小于20%。表明桥梁结构处于弹性工作范围,符合要求,因此本次试验方案较为合理。

参考文献:

(1)《公路桥梁荷载试验规程》(JTG/T J21-01-2015)

(2)范文斌,基于桥梁荷载试验的桥梁整体安全性研究,中南大学,2008

(3)秦小平,基于荷载试验的大跨度斜拉桥动力特性分析,重庆交通大学,2014

(4)贺顺荣,大跨度斜拉桥荷载试验研究,西南交通大学,2006

(5)胡银鹏,大跨径混凝土斜拉桥成桥荷载试验与极限承载能力分析,合肥工业大学,2020

(6)门广鑫,斜拉桥静动载试验方案设计,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9


张中伟 邮箱37908320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