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农田灌溉渠道防渗节水与生态保水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3
/ 2


山区农田灌溉渠道防渗节水与生态保水分析

粟仁秀

身份证号码: 45260119760913****

摘要:我国农田不断发展,山区农田灌溉渠道防渗节水技术是农田灌溉的主要方式之一,而渠道防渗是节水灌溉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水利、农业、烟草和发改等部门,在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中均将节水灌溉作为一项基本措施推广落实,不仅取得巨大的节水成效,也对防止渠道冲刷和渠道崩塌起到良好的作用,同时还方便了农田灌溉的田间管理。但渠道防渗衬砌后减少了渠道渗漏,对渠道沿线土地水分涵养有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农田灌溉;渠道防渗节水;生态保水分析

引言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的发展受约于各种因素,其中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是保证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由于农业生产需要的水相对较多,如果能够高效地提高农业生产用水,那么就能够保证农业的长期稳定发展。除此之外,高效地利用农田水资源的主要原因还在于我国的水资源相对比较短缺,特别是西北地区的一些干旱地区,水资源成为限制该地区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从这两方面出发,为了更好地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作物的生产质量,就必须要合理运用节水灌溉技术,不断提高农田水利建设的水平,提高利用效率。下面针对当下我国的农田水利建设节水灌溉技术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针对一些特殊的较好的农田水利灌溉技术进行介绍,分析其未来发展趋势。

1山区农田灌溉渠道防渗节水与生态保水的意义

由于我国当前阶段水资源有限,而农业种植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资源,如果只是通过传统形式进行农作物灌溉势必会加重水资源匮乏现状,因此,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在现阶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如果只是少量灌溉,不会造成水资源大量浪费,但我国农作物种植面积大,农业灌溉会消耗大量的水资源。传统的灌溉方式势必造成水资源的浪费,而通过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能减少不必要的水资源浪费,一方面能够有效对农作物进行灌溉,防止农作物因水分不足出现产量降低的现象发生,另一方面也能够最大化的节约水资源,防止水资源不必要的浪费。

2山区农田灌溉渠道防渗节水的应用

2.1微灌溉技术

微灌溉技术是喷灌技术的优化、改良,是一种相较于喷灌技术更加节约水资源的灌溉技术,按照灌溉技术差异性,微灌还可以分为渗水灌溉、滴水灌溉、小管流水灌溉等方式,且该方法可以向定点位置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合理性。这种方法一般应用于中大型植物灌溉,可以保障农作物在幼年生长时期对用水量的需求,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微灌溉技术可与大棚技术相结合,用于种植反季农作物,保障农作物健康生长。但是微灌溉技术在我国农业应用并不广泛,主要是受到相关技术的限制,微灌溉技术所需要的设备过于复杂,对于水资源清澈程度要求较高,十分容易出现堵塞现象,后期维护成本较高。

2.2喷灌技术

在农田水利工程中,使用喷灌技术来为农作物进行补水,确保农作物的生长。在使用该技术时,若存在天然灌溉水,可以开展灌溉工作。整体的灌溉面积较大,效果较好,且技术操作比较方便,灌溉质量较高。针对不同的灌溉需求,选择合适的喷灌技术方式来进行灌溉,通过分析喷灌方式的原理和特点,来具体选择工,保证喷灌技术的应用效率。该技术的使用特点是水资源的节约效果较好。在浇灌过程中,对土壤和环境的破坏程度较小,有利于农作物的健康生长。注意对该技术的使用设备进行管理和维护,稳定种植的收入,减少整体的经济投资。

2.3滴灌技术

滴灌主要是利用PVC管把水运输到农田中,然后利用半径为5mm的毛管孔口对植物根部进行直接灌溉。滴灌技术的应用提升了农田灌溉的针对性和高效性,避免水运输过程中的蒸发消耗,减少水资源浪费,而且还可以通过调节自动化装置,对滴灌的出水量、出水速度进行控制和调节。滴灌是在低压状态下运行,对能源消耗比较少,适应性强,能够对多种地形进行应用。但是由于滴水器、毛管等都比较细小,容易造成泥沙堵塞现象。

2.4管灌技术

管灌技术主要是低压塑料管道代替明渠对农田进行输水灌溉的新型灌溉技术。利用农机的动力作用,把水从水源处提取出来,在压力作用下输送到管道中,并逐级运送到农田中,利用管道分水口对农田的不同沟畦分别进行灌溉。通过管灌方式可以减少输水过程中水资源渗漏量,降低水资源浪费,实现节水灌溉,提升水资源利用率,且该灌溉装置设备价格较低,安装简单,容易操作,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受到广大农民的青睐,被广泛使用推广,有效缓解了干旱地区农田的灌溉难题。管灌技术的水流量比较大,水流速较高,不会出现泥沙堵塞管道的问题。其主要的应用优势为水量损失较小,适应性强,压力供水减少了地形影响,操作简单,减少了渠道占地面积,不需要对渠道进行清淤维护工作。

3山区农田灌溉渠道防渗节水与生态保水的分析

3.1加强对农田灌溉渠道防渗节水的监督管理水平

在传统的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不重视监督管理工作。因此,在当前阶段,要提高相关人员的监督管理水平。要因地制宜形成适合当地的管理模式,这样不仅能够有效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而且也能够最大化的发挥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真正作用。在此过程中,可以通过实施严格的监管制度以及分层管理制度保证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正常运行。对于水资源污染以及生态破坏相对严重的地区,要及时进行管理,加强保护修复,严格控制用水量,加强宣传,不断提高人民群众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在工程建设中,对灌溉技术使用中需要的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在发现有问题状况时,及时进行解决,确保相关设备的正常使用,促进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推进农业的生产和发展建设。

3.2加强规划设计

政府需要严格要求节水工程的设计者,让他们提供设计思路来源,提供可以证明设计有效性的纸质版或电子版资料,确保设计人员设计出来的内容是从实际出发得来的,设计报告中需要包含设计应用的实际环境、设计成本、应用后带来的实际效益、设计过程中的数据来源、整个设计过程的草稿等等,结合这些内容,最终确定上交的节水设计是否值得投放和应用。相关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审查这些内容,约束设计人员,督促他们脚踏实地地工作,避免脱离实际,给农业水利工程的建设带来不好的影响,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3.3对建设与管理人员进行系统培训

要想加强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与管理,需对建设与管理人员进行系统培训,端正建设与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提升建设与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保证各项建设与管理措施有效落实。首先,在日常工作中对建设与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的培训,强化其责任意识,引导其积极主动参与工程建设与管理,杜绝水资源浪费现象。其次,提升建设与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强化建设与管理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使其能够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对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与管理提出有针对性的优化意见。

结束语

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与管理,在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维护生态平衡及优化水资源利用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提高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与管理质量,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专业性和综合性,应结合我国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在技术层面、制度层面、法律层面及管理层面采取措施,不断强化节水灌溉技术应用效果,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徐俊.农业水利工程灌溉中节水措施的应用[J].农业与技术,2020,40(6):41-42.

[2]薛奔.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广东蚕业,2021,55(3):83-84.

[3]付清,李亚茹.浅谈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运行维护与管理[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0(2):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