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目标战略中供水企业低碳发展的必由之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1
/ 2

碳中和目标战略中供水企业 低碳发展的 必由之路

施烨 张宇星 毕颜伟

昆山市自来水 (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苏州 215300

城市制水、供水是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及涉碳系统,如何提升供水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充分践行绿色低碳发展,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环节,供水企业碳中和战略存在的问题重要集中在市场定价机制不合理,电、水资源重复利用率低,科技创新技术配套机制不完善等。

本文主要针对现阶段制水生产、供水产业链现状,从漏损控制、厂区绿化覆盖率、再生水利用、能源管理机制等方面构推动供水企业绿色低碳发展。

关键词 漏损控制 能源管理


背景:城市制水供水是较大的电力使用者, 又是潜力巨大的再生系统。制水环节所消耗的电力,通常折算为温室气体排放。由于各地经济基础不同,各地水司的温室气体控制水平普遍不高。同时, 制水、供水具有城市公共保障功能, 其自身系统在温室气体排放的同时,又具有巨大的潜力可供挖掘。在现代城市产业进化迭代进程中, 制水生产系统与供水服务系统的能源投入和开发程度, 对智能化、平台化的要求进一步提高, 需要在未来注重水资源的再生利用和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在近期,各地水司减排增效、水电综合利用、资源化利用、节能减排等系列项目相继推出并实施, 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碳排放。但由于制水、供水调价机制涉及民生, 要推进绿色市场定价机制发展, 全面实现公共用水领域“双碳”目标, 仍任重道远。为此, 在碳中和目标战略下,各地水司需有的放矢梳理制水工艺、供水服务中基本要素及底层逻辑的机理,从原水取水、制水生产碳排放、供水环节水电服务资源再利用、科研创新等环节入手, 选择最优途径, 完善体系、制度, 切实推进碳中和战略目标目标在供水企业中的贯彻发展。

1 供水企业低碳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1.1 现状分析

水处理是耗能重点单元,减少能源消耗是制水工艺落实低碳排放的重要基础;随着电价、药剂费用上涨,各地水司制水运营成本越来越高,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改变以往粗放式地管理结构,是供水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在人类自来水活动碳排放中, 主要包括取水水泵电耗、送水水泵电耗、制水配药、深度处理等环节的能源消耗,其中水泵电耗电量和深度处理电量、制(送)氧消耗是占比大项。在供水端,二次泵房电耗、增压泵站电耗、无负压输送耗能是占比大项。

1.3 供水企业在践行绿色低碳环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 能源管理、碳排放投入较少和能源过度消耗是导致我国供水行业碳排放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尤其是粗放式的管理方式过量和能源管理的不精细。从供水企业产权和生产要素来看, 我国在取水、制水、供水端的消耗不论是总量还是单位面积消耗水平, 均居世界前列, 且单位能耗指标远远高于国际前进水平。多年来, 各地企业通过供水调度、区域联动、管网改造、指标控制方面投入技术改造等具体工艺段实施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距离国家绿色发展战略规划仍差距。

6260cb04d10cf_html_5cbd199f4c197d26.jpg

2 提升供水企业碳中和水平的实施路径与基本措施

2.1 强化资源再利用, 提升智能化水平

在制水端,集中梳理工艺段电量产生来源、水资源再利用机理,力争自用水率做到小于等于3%,工艺段电量与供电开票电量差小于等于1%。加强能源管理体系建设,例如厂区照明、新能源充电桩、景观用、行政用、消防用水、电合理节约,安装固定电表、水表并定期做好巡检巡查,重复利用光伏、新能源、太阳能发电,淘汰高耗能设备,定期针对高耗能水泵集中改造,提升深度处理能源集约化水平等。

2.2 加大制水单元景观绿化覆盖水平, 提升厂区绿色环境

对于高度依赖电力的供水产业,在发展和集约化的基础相,必须构建厂区绿色环境,让绿色低碳和环境互动作为科学教育、绿色生态的发力点,构建利于企业绿色低碳形象的可行性路径,从安全防控各项要求的安全生产投入,到精准使用各项能源,探究可见的景观生态环境提升工程。

2.3 培育供水企业完整产业链, 做优做精绿色低碳产业

供水企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完整的绿色价格机制支撑,在国家财政政策导向下,各地供水企业需要做好绿色低碳经济发展,开展生态水产品打造、健康新型管材产品建设、信息技术平台科研化发展等各项工作,通过生产方式的变革、资源集中利用效应的打造、产业与政策效应的融合,实现高品质高质量发展,需要从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搭建供水企业完整产业链体系。在推进管网产品、饮用水产品、智慧平台产品发展的同时, 探索绿色市场定价机制, 引导居民企业节约用水,降低整个社会的资源消耗。

二是推进漏损控制,以节能减排为出发点, 推动管网小区漏损积极下降,打造部分具有鲜明特色的先行先导示范区,推动漏损控制和高品质供水试点,利用信息技术将试点社区公共服务事业联调联动。

三是着力加强工程抢修,以节水为出发点, 推动工程抢修效率,打造应急响应工单体系。

四是在管网建设的同时时充分考虑控制阀门设置与经济性相适应的原则,分段合理设置主控阀门和预留梯位阀门,减少后期运行期间计划性停水或抢修停水造成管网水的损失。
五是加强管道施工过程中的工程现场管理,如对在建管道进行必要的及时闷堵,保障施工期管道整洁度,减少管网后期冲洗水量。

6260cb04d10cf_html_e95a91aa668af0f4.jpg

3 结论和展望

根据已建供水企业低碳发展体系运行现状,结合各地方碳排放规划,需要逐步健全供水企业碳排放分析体系系统,逐步实现能源、控漏、制水单元再生资源利用精细化管理,对目前现有涉及设备进行局部改造;进一步完善现有能源管理、再生资源再利用设备的补装;在基于水司实际基础数据、管理体系结构、碳中和需求的前提下,科学制定原水-制水-供水能源集约化方案,构建起多层级的碳中和能源传递、消耗体系,在实施上采取上下结合的规划路线,尽早发挥水司优势,有效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提升供水安全保障能力。


参考文献

  1. 汪军.碳中和时代——未来40年财富大转移[M].电子工业出版社

  2. 阮仁良.试论水务行业的发展与低碳经济的关系[J].上海水务.2010

  3.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城镇水务2035年行业发展规划纲要[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260cb04d10cf_html_a3fd6317b176a183.jpg


作者简介:姓名:施烨(1982.09-);性别:男,民族:汉,籍贯:江苏省昆山人,学历:本科;现有职称:助理经济师。

第一章